侵權投訴

當前位置: 首頁 > 前沿技術

哈勃望遠鏡拍攝50億光年外恒星:被稱為“伊卡洛斯”

外媒CNET在今天發(fā)布新聞,稱美國宇航局(NASA)和歐空局(ESA)使用哈勃太空望遠鏡拍攝到50億光年外的恒星,打破了人類觀測到的最遠恒星距離紀錄。

儀器儀表 | 2018-04-03 10:45 評論

微軟宣布量子計算機新進展:實現(xiàn)“半電子”狀態(tài)

近日,據(jù)國外媒體報道,微軟宣布了一項量子計算機新進展:他們在一段導線中實現(xiàn)了“半電子”狀態(tài)。這將對微軟量子計算機的研發(fā)起關鍵作用。

電子工程 | 2018-04-03 09:27 評論

日本NHK推出人工智能主播:可模擬真人播報新聞

人工智能“新聞主播Yomiko”將模擬真人主播的聲音播報記者寫成的新聞稿件。

機器人 | 2018-04-03 09:23 評論

讀懂你的喜怒哀樂?俄企推出面試機器人

俄羅斯圣彼得堡初創(chuàng)企業(yè)Strafory推出用于機構招聘的人工智能機器人。它名叫“薇拉”,不僅能從招聘網(wǎng)站篩選求職者簡歷,還能通過視頻或語音電話同時面試多至數(shù)百名求職者。

機器人 | 2018-04-03 05:35 評論

Adv. Mater.:通過前驅體調控的原位鈍化獲得高效PbS量子點太陽能電池

該論文詳細研究了PbS量子點前驅體對于器件性能的影響。作者使用氧化鉛和三水合醋酸鉛合成了兩種PbS量子點,并基于這兩種PbS量子點制備了光伏器件。

儲能 | 2018-04-02 16:31 評論

我國研究新型X射線檢測裝置:輻射量降低,圖像更清晰

根據(jù)報道,北京中科院的研究人員表示目前他們正在研究一款全新的X射線檢測設備,能夠在更低的輻射量的情況下產(chǎn)出更加清晰的照片,不但能減少人體的危害,還可以獲取更為精確的信息。

儀器儀表 | 2018-04-02 11:48 評論

佳能展示1.2億像素傳感器與400萬ISO傳感器

近日佳能展示了兩段宣傳片,展示其在數(shù)碼相機領域的研究成果——分別是1.2億像素傳感器以及適用于超低光照下記錄的220萬像素全畫幅傳感器。不管有沒有推出消費級產(chǎn)品的可能,反正我是看這宣傳片就覺得得很炫酷很燃了。

傳感器 | 2018-04-02 11:28 評論

布局AR技術的OPPO 科技路線邁入進階模式

三月份的新機發(fā)布潮再次佐證了一個事實,全面屏終于大行其道,智能手機徹底進入“看臉”的時代。特別是在人工智能、物聯(lián)網(wǎng)、5G等新技術爆發(fā)之前,“顏值牌”或許是贏得用戶青睞的首要因素。

VR | 2018-04-02 10:58 評論

國內首輛商用級無人駕駛巴士“阿波龍”開啟路試

據(jù)科技日報消息,“阿波龍”是廈門金龍汽車與百度聯(lián)合開發(fā)的一款商用級無人駕駛巴士,這款汽車沒有方向盤及行駛踏板,可自動變道,轉彎。

工控 | 2018-04-02 08:20 評論

白銀連環(huán)殺人案為何28年才破?如果早有“天網(wǎng)”就好了

30年前,犯罪嫌疑人高承勇在白銀市及包頭市連續(xù)強奸殘殺女性11人,作案跨度14年;而今天,高承勇終于被宣判死刑。正義也許會遲到,卻永不缺席,但生命無重來,如何能利用技術手段防患于未然,才是安防行業(yè)該做的事。

物聯(lián)網(wǎng) | 2018-03-31 09:48 評論

MRMC推機器人攝像機Polycam,可自動跟拍運動員

近日,據(jù)外媒報道,MRMC推出一款名為Polycam的電動相機機器人,其支持使用圖像識別和人工智能技術來追蹤運動員的動作,將動作時刻保持在畫面的中央,完全不需要人工攝像師的操作,也不需要遠程控制等其它方式。

機器人 | 2018-03-31 09:20 評論

機器學習如何幫助IT管理人員走出運維的泥濘

近年來,機器學習技術在監(jiān)控工具中的應用已經(jīng)成為 IT 運維與 DevOps 團隊的一大熱點話題。

物聯(lián)網(wǎng) | 2018-03-31 05:52 評論

蘋果新專利 包括柔性電池和室內導航等技術

3月30日消息,蘋果公司剛剛獲得了幾項新專利,新專利涵蓋的領域包括柔性電池、室內導航,以及在2D屏幕上生成3D效果。

電子工程 | 2018-03-31 04:24 評論

Java 10無跳票發(fā)布,主推的新特性引爭議

相信對于Java 9的頻繁跳票,很多人還心有余悸。雖然Java 10的推出時間,Oracle曾親自背書不會跳票,但是這按時推出的風格還是讓我們有些適應不良。

電子工程 | 2018-03-30 15:56 評論

“黑科技”讓機場安檢也“刷臉”

僅1秒時間就能判斷是否為本人,現(xiàn)場實測識別率超過99%,這項機場“刷臉”安檢的“黑科技”不少旅客已經(jīng)體驗過。

傳感器 | 2018-03-30 10:59 評論

過膩了貓奴狗奴的生活,我想去機器人版的“動物世界”里看看

在過去的十幾年里,F(xiàn)esto 陸續(xù)推出了海鷗、企鵝、蝴蝶、螞蟻、水母、蜻蜓、袋鼠等多款仿生機器人。

機器人 | 2018-03-30 09:46 評論

中國移動攜思博倫測試5G C-RAN平臺性能

據(jù)悉,運營商網(wǎng)絡和SDN / NFV測試服務提供商思博倫表示,日前參與了中國移動5G C-RAN項目的性能測試演示。

光通訊 | 2018-03-30 09:40 評論

奇點云發(fā)布無人零售產(chǎn)品:10秒可購物

奇點云此次發(fā)布的一系列無人零售解決方案采用了“人臉識別”、“商品識別”、“重力感應”、“刷臉支付”等大大提升消費者體驗的新技術。

物聯(lián)網(wǎng) | 2018-03-30 09:10 評論

華為攜依圖發(fā)布全景式人臉識別解決方案

26日,在華為中國生態(tài)伙伴大會2018上,華為與依圖科技聯(lián)合發(fā)布了面向平安城市、智慧園區(qū)的“全景式,超精準”人臉識別一體化解決方案。

傳感器 | 2018-03-30 09:01 評論

5G時代安全是頭等大事

在這個數(shù)字時代,設備和應用不僅需要速度快的無線網(wǎng)絡接入,而且還需要其具有彈性、安全并能夠保護個人隱私權。而5G系統(tǒng)則將這一切放在了首位。

光通訊 | 2018-03-30 08:34 評論
上一頁  1 ...  362 363 364 365  366 367 368 ... 518   下一頁

粵公網(wǎng)安備 4403050200275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