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與委蛇?英特爾就禁用新疆產品道歉
作者 | 中遠亞電子
12月23日上午11時39分,英特爾中國官方微博發(fā)布《關于英特爾的供應商信函的公開聲明》,對該公司向供應商發(fā)送的年度信函引起的爭議作出回應并致歉。
此次致歉聲明的緣由,起源于英特爾被曝光禁止其供應商使用來自新疆的產品。英特爾公司官網在12月發(fā)布的一封致供應商的信,信中稱將確保其供應鏈不使用新疆產品或服務——
“多個國家與地區(qū)的政府已對來自新疆地區(qū)的產品實行限制。因此,英特爾需要確保我們的供應鏈不使用任何來自新疆地區(qū)的勞工、采購產品或服務!
據英特爾的財報數(shù)據顯示,中國自2015年起已經是英特爾的第一大營收來源地。2020年,英特爾公司來自中國大陸(包括香港)的營收為202.6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290.9億元),第二大營收來源地是新加坡,營收為178.5億美元。
雖然中國是英特爾的第一大市場,但是英特爾在背后仍“騷操作”不斷。就以2020年營收財報為例,英特爾斷然將臺灣與中國、新加坡等國家并列,實為不尊重我國的領土完整。
一邊賺著中國市場的錢,一邊玩起“兩面派”,詆毀我國這“最大的金主爸爸”來,可謂虛與委蛇。
英特爾昔日“龍頭”,如今“四面受敵”
英特爾是半導體行業(yè)和計算創(chuàng)新領域的全球領先廠商,在1985進入中國,在中國市場做生意已有36個年頭。
盡管在市場處于龍頭壟斷地位,但近年來的英特爾過得并不安穩(wěn),前有蘋果與之分手自研芯片,后有AMD在處理器市場對其發(fā)起猛攻。英特爾一邊要防止競爭對手的超越,一邊還頭疼于合作伙伴的自主研發(fā)。
同時,英特爾近年來的研發(fā)停滯不前,被群嘲為“牙膏廠”。顧名思義,就是像牙膏一樣,產品的更新?lián)Q代都是一點一點擠。可以說,英特爾憑借“一家獨大”的壟斷地位,在原地已經吃了5年的老本。而隨著時代日益更新的發(fā)展,競爭對手——蘋果和AMD、臺積電、三星等競爭對手的迅猛發(fā)展給了英特爾一記響亮的耳光。
據IC Insights發(fā)布最新預測顯示,三星2021年的半導體銷售額將接近831億美元,成為今年最大的半導體供應商,領先排名第二的英特爾。
英特爾的底氣源于沒有“中國英特爾”?
在英特爾第三季度財報會議上,英特爾對投資者稱:“從中國云供應商處獲得的營業(yè)收入低于預期,造成英特爾第三季度營收萎靡,可能會對其全球業(yè)務帶來震蕩!
可以窺出,中國市場對于英特爾來說,是一塊占比很大的蛋糕。然而,既然在中國生意如此巨大重要,那為何會出臺這樣一份敵意明顯的聲明?
在觀察網專欄作者陳經看來,從經濟意義來說,影響應該不大,英特爾的產品供應鏈與新疆關系本就不多。幾乎可以斷定,聲明不會對英特爾在中國的生產帶來影響,甚至是否會進行認真的檢查都不一定。像英特爾這類企業(yè)的聲明基本等于政治表態(tài),“惡心人”遠大于經濟傷害。
既然影響力并不會太大,英特爾如此傲慢的根本來自于——它認為中國沒有屬于自己的“英特爾”。一家獨大,讓英特爾在中國市場上并不謙遜。
中國真的沒有自己的“英特爾”了嗎?非也。雖然路漫漫其修遠兮,但是我國將上下而求索。
細細數(shù)來,龍芯3號系列、海光4號、華為鯤鵬920-6426處理器等等,中國廠商自研CPU的道路一直在開拓,飛騰、鯤鵬、海光、龍芯、兆芯、申威等這些廠商正在奮力追趕。
國產芯片廠商龍芯發(fā)布的最新一代處理器——“龍芯3A5000”流片成功,終結了中國人需要外國才能設計CPU的時代。如今,北斗導航衛(wèi)星上就搭載了龍芯1E和龍芯1F兩款抗輻射處理器。
當然,也必須承認,中國自研芯片想要取代英特爾、AMD的市場地位,還需要走上一段很長的路,但“總能見天光”。
現(xiàn)如今市場瞬息萬變,芯片短缺加速了國產替代的步伐,國產替代浪潮正在各個產業(yè)蔓延,中國廣闊的市場給了國產芯片發(fā)育最好的土壤,可以預見在未來的芯片市場上,某些品牌的傲慢將會收獲屬于它的落敗。
請輸入評論內容...
請輸入評論/評論長度6~500個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