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太空站首迎AI,表情豐富微笑示人,增進宇航員交流頻率
外太空是生命的禁區(qū),長久以來,除了太陽以外,也只有人類能在這片地域不斷活動。人類最早的各國聯(lián)合組建的大型空間是國際空間站,與1993年完成設計,并且實施雖然是人類有史以來最大的空間站,但也只是一個密閉的小黑盒子而已。只要是人,被關(guān)在這樣的小黑屋里,時間已久其實都會出很多問題。
所以IBM和空中客車公司(Airbus)聯(lián)合,制作了這個體重11磅,可以在外太空漂浮的智腦,在執(zhí)行日常任務時為宇航員提供幫助。這個人工智能名字很長叫做Crew Interactive Mobile Companion(簡稱CIMON)因為要叫的順口,所以我們就叫它西蒙好了。
西蒙作為貨物運輸?shù)囊徊糠郑瑠A雜在重約2.7噸太空物資之中,這些貨物中包括食品和水。它們一起被放入了空間倉中,將于7月2日從獵鷹9號上發(fā)射去往外太空并與國際空間站對接。預計西蒙將于12月12日再度返回地球。
這顆利用3D打印技術(shù)混雜了金屬和塑料的金屬球,在地球上凈重11磅,大小和籃球相當(可能略大一些),運行的是改良版的IBM Watson系統(tǒng)。這個人工智能金屬球,在太空站中會有專門的宇航員負責測試,這個人工智能的其中一個用途就是與宇航員增進交流頻率,一起在未來可以讓人消除一些孤獨的感覺。
這個人工智能的主要工作,是在宇航員完成航天任務的過程中,西蒙將跟蹤他的進展,并就如何進行最好的工作提出建議。就像桌面助手一樣,西蒙能識別語音,有合成的聲音,并且能夠進行一些簡單的交流互動。
外太空畢竟是一片死寂的黑暗之地,光是一個小團隊長期生活在這么一個小空間中,任何人都會出現(xiàn)不同的心理問題。西蒙的出現(xiàn)可以預見,我們將走向更光明的外太空。人工智能也會給我們的地外科技點上一把照亮黑暗的火炬。

請輸入評論內(nèi)容...
請輸入評論/評論長度6~500個字
最新活動更多
推薦專題
- 1 UALink規(guī)范發(fā)布:挑戰(zhàn)英偉達AI統(tǒng)治的開始
- 2 北電數(shù)智主辦酒仙橋論壇,探索AI產(chǎn)業(yè)發(fā)展新路徑
- 3 降薪、加班、裁員三重暴擊,“AI四小龍”已折戟兩家
- 4 “AI寒武紀”爆發(fā)至今,五類新物種登上歷史舞臺
- 5 國產(chǎn)智駕迎戰(zhàn)特斯拉FSD,AI含量差幾何?
- 6 光計算迎來商業(yè)化突破,但落地仍需時間
- 7 東陽光:2024年扭虧、一季度凈利大增,液冷疊加具身智能打開成長空間
- 8 地平線自動駕駛方案解讀
- 9 封殺AI“照騙”,“淘寶們”終于不忍了?
- 10 優(yōu)必選:營收大增主靠小件,虧損繼續(xù)又逢關(guān)稅,能否乘機器人東風翻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