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產、本田合并告吹,富士康迎來機會?
2025 年 2 月 7 日,據(jù)路透社報道,日產汽車與本田汽車的合并談判正式破裂。
這場原本有望打造全球第三大汽車制造商的合并計劃,因雙方在控制權等關鍵條款上的分歧而告終。
而在這場汽車行業(yè)的大變局中,富士康意外地迎來了新的機會。
合并談判失敗原因
日產與本田的合并談判始于 2024 年 12 月,雙方計劃通過設立共同控股公司進行經營整合。
日產原本有希望與規(guī)模更大的對手本田合并,打造全球第三大汽車制造商。
然而,本田提出將日產納為子公司的方案,這讓日產難以接受。日產作為日本第三大車企,仍希望保持獨立地位,而不是成為本田的附屬。
這種 “君君臣臣” 的問題,最終導致談判破裂。日產 CEO 內田誠已在周四與告知本田 CEO 三部敏宏想結束合并。
富士康的機會在哪里?
在與本田的談判破裂后,日產正積極尋找新的合作伙伴,而富士康成為潛在選項之一。
富士康作為全球最大的電子產品代工廠,近年來在電動車制造領域表現(xiàn)活躍。其豐富的代工經驗和全球供應鏈能力,較為吸引日產。
此外,富士康電動車業(yè)務負責人關潤曾是日產高管,他在日產效力長達 33 年,擔任過執(zhí)行董事等重要職位。關潤一角色為雙方合作增添了更多可能性。
并且,路透社去年 12 月報道,富士康母公司鴻海集團試圖擴大其剛剛起步的電動汽車代工業(yè)務,曾就競購事宜接洽日產,目標不僅是收購日產的工廠和設備,還希望獲得一定程度的決策權,但遭到日產拒絕。

請輸入評論內容...
請輸入評論/評論長度6~500個字
最新活動更多
推薦專題
- 1 UALink規(guī)范發(fā)布:挑戰(zhàn)英偉達AI統(tǒng)治的開始
- 2 北電數(shù)智主辦酒仙橋論壇,探索AI產業(yè)發(fā)展新路徑
- 3 降薪、加班、裁員三重暴擊,“AI四小龍”已折戟兩家
- 4 “AI寒武紀”爆發(fā)至今,五類新物種登上歷史舞臺
- 5 國產智駕迎戰(zhàn)特斯拉FSD,AI含量差幾何?
- 6 光計算迎來商業(yè)化突破,但落地仍需時間
- 7 東陽光:2024年扭虧、一季度凈利大增,液冷疊加具身智能打開成長空間
- 8 地平線自動駕駛方案解讀
- 9 封殺AI“照騙”,“淘寶們”終于不忍了?
- 10 優(yōu)必選:營收大增主靠小件,虧損繼續(xù)又逢關稅,能否乘機器人東風翻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