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智能錄音筆C1智商不如6歲兒童?但卻帶來了一場場景與效率革命
人工智能的未來究竟是什么樣?它會朝著什么方向發(fā)展?
在微軟現任CEO薩提亞·納德拉看來,人們應把AI看成是用來增強人類能力的智能;微軟內部也在踐行著這一認知,一些員工正在研究如何通過大腦移植物增強人類的智能。
不可否認的是,現在的AI發(fā)展仍處于弱人工智能階段,輔助人類提升工作效率綽綽有余,相距真正的替代人類工作之間尚存在巨大的鴻溝。即使是先后打敗世界知名圍棋選手李世民、柯潔的AlphaGo,也難通過大名鼎鼎的圖靈測試。國內國外很多研究證明,人工智能系統雖然不斷發(fā)展升級,但大多數AI的“智商”,哪怕相較人類6歲的兒童也有不小差距。
但這并不能阻礙AI在某些應用場景中的落地,美國哲學家約翰·塞爾曾將人工智能劃分為“弱人工智能”和“強人工智能”。弱人工智能雖然沒有意識,但屬于擅長于單個方面的人工智能。也就是說,在與傳統產業(yè)及特定場景的結合中,AI仍有巨大的發(fā)揮空間。
比如,自幾年前李世石、柯潔被AlphaGo相繼擊敗后。如今,從學習、培訓、訓練、研究、講解到比賽,圍棋的所有環(huán)節(jié)都出現了AI的影子。
再比如,今年3月初,搜狗推出了一款主打“錄音轉文字”的搜狗智能錄音筆C1,該智能硬件將搜狗旗下語音識別、機器翻譯等人工智能技術和傳統錄音筆融合一起,結合搜狗搜索、搜狗輸入法等產品矩陣所提供的的大數據能力,可為用戶提供錄音+轉寫的一站式服務;對于有相關需求的速記、編輯、同傳等從業(yè)者們而言,95%轉寫準確度的搜狗智能錄音筆C1能把一些基礎性的錄音轉文字工作效率提升好幾倍。
中國人工智能學會副理事長、清華大學馬少平教授認為,雖然當下的AI發(fā)展尚處在第一階段,但在特定場景下和傳統產業(yè)進行結合,AI正發(fā)揮難以想象的爆發(fā)力!八惴、算力、數據被認為是人工智能生長的動力,但還要加上一個——場景。只有場景對了,人工智能才能用的好!
AI遇到場景將點燃效率革命
在全球范圍內,各大科技巨頭并不僅僅“埋頭”于人工智能的基礎性研究,期待弱人工智能向強人工智能的“奇點”早日臨近。在具體的商業(yè)服務中,AI應用也已經無處不在,當它遇到合適的使用場景,將爆發(fā)遠超乎我們想象的效率革命。至少目前來看,AI的廣泛應用將大大增強人類能力。
以錄音筆為例,過去,當人們想要將錄音筆記錄的聲音導出成文字,需要反復聽錄音,并根據記憶手動打出文字。但是,當搜狗將語音識別、機器翻譯等人工智能技術和傳統錄音筆進行融合后,就帶來了顛覆性的變化,尤其是在采訪、會議、培訓等多個場景內,錄音筆的功能性不再被局限于只能“記錄聲音”,大大提高速記、編輯等從業(yè)人員的工作效率。
AI+硬件后帶來了1+1>2的變化。智能化后的“錄音筆”,不僅在中文語境下能夠實時將講演內容轉寫成文字。其同聲傳譯功能還支持中英實時互譯,在外語語境下的相關場景,也有巨大的發(fā)揮空間。
馬少平認為,搜狗智能錄音筆C1的案例表明,人工智能技術最大的爆發(fā)力來自于和傳統產業(yè)的結合,只有和傳統產業(yè)融合發(fā)展,才能帶來顛覆性的應用和創(chuàng)新。
事實上,小小的“智能錄音筆”只是AI融入現存產業(yè)應用的一個典型案例。目前,無數科技企業(yè)先后將語言和圖像理解、機器視覺、神經網絡、智能控制、機器人學、遺傳編程等AI技術,應用在教育、醫(yī)療、無人駕駛、電商零售、金融、家居等多個垂直領域內的多個場景。
如果將以上AI技術單個分拆出來進行圖靈測驗,其智商或仍然無法同6 歲的兒童相比。只是,這些科技公司通過把AI運用到其所適合的場景中,即引發(fā)了一場場前所未有的效率革命。可以說,AI正在同各個行業(yè)產生“化學反應”,無所不在的增強人類能力。
“未來,人工智能將賦能各種傳統的產品,實現萬物有靈! 馬少平說。
AI將被動工具升級“主動助手”
傳統工業(yè)時代,機器對于人而言只是被動的工具。搜狗智能錄音筆C1等智能硬件的出現,標志著機器由被動工具開始向主動助手進行轉變。這不僅讓“機器”擺脫了需要人工干預的使用局限,也讓人們在工作效率上大大超出前者。
馬少平的觀點是,這一轉變的背后是對傳統創(chuàng)業(yè)的重新定義和升級,不僅為大眾帶來了更多的便利,也讓大眾更真切的感受到了人工智能技術的好處。反過來,這也進一步推動了相關人工智能技術的快速發(fā)展。比如,搜狗智能錄音筆C1背后的“語音識別”技術已經和國外的谷歌、微軟、Facebook已經處于同一水平,處于世界領先地位。
不僅是錄音筆,這種重新定義和升級還在多個領域悄然發(fā)生。2017年,GE在北美放射學會(RSNA)第103屆年會上發(fā)布搭載NVIDIA GPU的RevoluTIon FronTIer CT。由于采用NVIDIA的人工智能(AI)運算平臺,其成像處理速度比其前一代快2倍。隨即,英特爾(Intel)擴大與GE Healthcare在成像領域的現有合作伙伴關系,雙方將利用Xeon Scalable來減少放射科醫(yī)生花在等待影像上的時間,這一突破大大提升放射科工作人員的工作效率,為全球患者護理領域帶來巨大的改變。
除了醫(yī)療之外,機器人與自動化也指數級的提升著工業(yè)制造的效率。2018年1月,南京埃斯頓自動化集團在江寧開發(fā)區(qū)總投資10億元的工業(yè)機器人智能工廠投產。根據記者調查,一條小型機器人總裝線,采用機器人裝配機器人的生產模式,3名工人的單班(工作8小時)產能就能達到6000臺/年,相比傳統生產工藝,工時減少82%,效率提升5.5倍。
類似的案例不斷的在各產業(yè)內發(fā)生,一場AI+的驅動技術革命正在悄無聲息的爆發(fā)。
雖然,科幻大片中“無所不能”的強人工智能讓人“神往”,可熟悉AI的專家們很清楚,在可見的時間內弱人工智能很難達到人腦的能力,但這并不妨礙AI的落地和應用。就如馬少平所言,搜狗智能錄音筆C1對傳統錄音筆的重新定義只是一個開端。未來,AI將在更多的行業(yè)里承擔“催化劑”的作用,通過與更多的傳統產業(yè)結合,提升人類生產效率,讓更多的人享受到美好的生活。

請輸入評論內容...
請輸入評論/評論長度6~500個字
最新活動更多
推薦專題
- 1 UALink規(guī)范發(fā)布:挑戰(zhàn)英偉達AI統治的開始
- 2 北電數智主辦酒仙橋論壇,探索AI產業(yè)發(fā)展新路徑
- 3 “AI寒武紀”爆發(fā)至今,五類新物種登上歷史舞臺
- 4 降薪、加班、裁員三重暴擊,“AI四小龍”已折戟兩家
- 5 國產智駕迎戰(zhàn)特斯拉FSD,AI含量差幾何?
- 6 光計算迎來商業(yè)化突破,但落地仍需時間
- 7 東陽光:2024年扭虧、一季度凈利大增,液冷疊加具身智能打開成長空間
- 8 地平線自動駕駛方案解讀
- 9 封殺AI“照騙”,“淘寶們”終于不忍了?
- 10 優(yōu)必選:營收大增主靠小件,虧損繼續(xù)又逢關稅,能否乘機器人東風翻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