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
糾錯
加入自媒體

胡揚忠:當人工智能遇到物信數據 三類應用將爆發(fā)

?低暱偛煤鷵P忠在“智涌錢塘”2019 AI Cloud生態(tài)大會上發(fā)表了名為《智能物聯(lián)、物信融合,迎接智能化新時代》的演講,他談到泛在智能是智能化時代的核心特征,在未來,AI將無處不在,和我們的生活、生產方方面面緊密相關。

接著,胡揚忠重點闡述了他對于“智能物聯(lián)”、“物信融合”與“智能化時代”三個詞語的理解。

下附胡揚忠演講實錄:

胡揚忠:21世紀,物聯(lián)網、大數據、云計算,特別是人工智能技術急速發(fā)展,第四次工業(yè)革命來臨即將開啟人類智能化時代,出行的標志性變化將成為對國內交通工具的智能化管理,也就是智能交通。

當前,大家對自動駕駛充滿期待。但是出行只是人類生產生活的一個方面,在即將來臨的智能化時代,我們居住的這座城市都將變成智慧城市。其中,智能交通、智慧醫(yī)療、智慧教育、智慧零售、智慧社區(qū)、智能制造、智能家居、智能安防等等,都是人工智能技術應用的重點領域。

在智能城市中,智能會作為一種能力賦能所有的行業(yè),存在于城市的每個地方。也就是說,泛在智能是智能化時代的核心特征。如果說過去人工智能的運用可以看為“X+AI”,比如設備+AI、場景+AI,但是未來,AI將無處不在,和我們的生活、生產方方面面緊密相關。

泛在智能有兩個基本的組成部分,那就是智能物聯(lián)和物信融合。物聯(lián)網與人工智能的結合,將推動物聯(lián)網跨越式發(fā)展,這種智能物聯(lián)將是方向、是趨勢、是必然。物聯(lián)網實現智能之后,單獨服務行業(yè)、服務人類的作用那還不夠,還需要與互聯(lián)網、信息網緊密結合,才能更好實現與人的全面互動。

未來,智能物聯(lián)網將成為智能化時代新的基礎設施,就像當年的鐵路網、電力網、通訊網一樣,智能物聯(lián)網的建設、應用、維護將帶來產業(yè)發(fā)展的又一波浪潮。在這個浪潮中顯著的變化,過去人們用終端上網,而未來萬物皆在網上。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講到“智能+”,也就是用人工智能為行業(yè)賦能。對于制造業(yè),為生產機器賦予智能,是工業(yè)互聯(lián)網的關鍵基礎能力。對于交通行業(yè),為車輛和道路設施賦予智能,是智能交通的關鍵基礎設施能力。對于社區(qū),為園區(qū)停車場、商超、物業(yè)等各類設施賦予智能,是智能社區(qū)的關鍵基礎能力。

智能物體之間的互聯(lián),讓人類生產和生活環(huán)境變成一個巨大的經絡體系,物體世界之間的聯(lián)系和協(xié)同為智能化時代提供了可能。而智能物體與信息系統(tǒng)之間的聯(lián)系,就是要實現物信融合,物信融合是智能化時代的數據經絡。過去,互聯(lián)網實現了人人互聯(lián),物聯(lián)網實現了物物相連。未來,智能物聯(lián)網與信息網將實現充分的融合,而數據是人與物對話的共同語言。

前年,我們提出了AI Cloud是基于云邊融合的網絡架構,通過邊緣節(jié)點、邊緣域、云中心三層有機結合,系統(tǒng)將可以滿足邊緣感知、按需匯聚、多層認知、多層應用的業(yè)務需求。

在智能化時代,打通物聯(lián)世界和信息世界的是數據,我們構建物信融合數據平臺,實現兩網之間數據打通,為上層應用提供數據服務。從計算的角度看,智能化時代一定是采用云邊融合的方案,AI的智能感知一定是在邊緣計算為主,智能認知會在邊緣域和云中心完成。

一方面,即使云端計算能力足夠強大,但有些數據只需要局部處理、局部應用,不需要把這些數據傳到云中心。如果把這些數據傳到云中心進行智能計算,那么應用的效果反而會降低。

另外一方面,由于智能物聯(lián)網的規(guī)模過于龐大,把這么多數據都放到云端數據中心是不經濟也不現實的。帶寬的增長必定趕不上物聯(lián)數據的增長,比如產業(yè)界談到的視頻云,但其實我們在云端很少處理連續(xù)視頻,而是主要處理已經經過邊緣計算處理過的半結構化數據和視頻片段。

盡管數據是用戶的核心資產,但應用是以用戶為出發(fā)點和關注點。只不過過去更多是從應用中產生數據,而未來智能物聯(lián)網自身就可以感知到大量數據,通過物信融合實現和信息網的融合,數據的挖掘、利用將帶來更大的空間。那時候我們將迎來數據應用時代,在智能化時代,智能應用將成為重要的發(fā)展引擎。推動數據的匯聚和利用,也推動采集數據的智能物聯(lián)網建設和發(fā)展。

當人工智能與物信數據相遇,應用的能力和服務的范圍會得到巨大的拓展,會產生面向兩類網絡、多個層級、多個任務域的大量智能應用。從整體上來看,智能應用可以分為三類:

第一類應用在邊緣節(jié)點上,人工智能和單場景數據相結合,實現了感所無感。也就是過去不能感受的,現在能感受到。比如我們感受到在一個場景下過了哪些車,走過了多少人,哪些貨物在貨架上等等,這是泛在智能感知的重要基礎,也是從智能感知到智能應用的小閉環(huán)。

第二類應用是在邊緣域。人工智能與時空數據域相結合,實現了知所未知。也就是過去不知道的,現在可以知道了。比如我們知道某一個城區(qū)在過去一個月里面交通狀況。

第三類應用,在云中心。人工智能與多維數據相結合,實現了察所不察。也就是過去無法洞察的,現在可以洞察了,這是智能預見能力的重要基礎,從數據匯聚、數據挖掘,再到綜合應用的閉環(huán)。

對數據的應用和分析中可以看出,過去物聯(lián)數據相對來說價值密度比較低,某個時間節(jié)點的物聯(lián)感知數據包含的信息量比較少。未來,隨著智能物聯(lián)網的感知能力提升,以及智能應用需求的牽引,物信數據融合能力增強,數據價值密度會大幅度提高,數據安全和隱私保護需求愈發(fā)強烈。因此,數據保護將愈發(fā)重要?梢院敛豢鋸埖恼f,數據保護將成為智能化時代的護航之艦。

有權威機構預測,到2020年,全球物聯(lián)網設備數量將超過200億,智能物聯(lián)網將出現終端數量更龐大、終端類型更多樣、終端性能更強大、網絡架構更復雜、數據內容更廣泛、業(yè)務應用更多元的特點。因此,需要從終端、網絡、數據、平臺、服務、應用等個層面,加強安全防護和隱私保護。在用戶數據安全防護和隱私保護方面,我們將嚴格按照產品和服務所在國家和地區(qū)的個人隱私保護法律法規(guī)執(zhí)行。

多年來在用戶數據安全防護和隱私保護方面,我們在不斷努力。我們的產品通過了多個權威組織的安全認證,成為全球安全應急響應組織First的成員。同時我們也發(fā)布了《安全白皮書》,公司內部制定了用戶數據安全和隱私保護企業(yè)標準,并與所有可能接觸用戶數據的員工簽訂了《用戶數據安全與隱私保護協(xié)議》。

為了實現開放融合,我們也建立了自己的開放體系。在產品方面,我們推出了邊緣設備開放平臺。也就是基于設備操作系統(tǒng)的邊緣設備的能力開放,提供AI算法訓練開放平臺,實現了基于自主學習和群智演進的AI算法訓練開放。我們提供螢石開放平臺,實現基于互聯(lián)網設備服務和應用能力的開放。我們提供行業(yè)開放平臺,實現面向行業(yè)的基礎設施,數據服務和應用的能力開放。

在服務方面,我們提供一體化運維服務平臺,支持加盟運維模式的一體化運維服務開放。我們提供物聯(lián)資源部件評估能力開放,支持更多產品納入評估體系,期望更多的同行共同完善物聯(lián)資源能力評估模型。在基礎標準方面,我們將把與合作相關的企業(yè)標準體系開放出來。

海康威視自成立起就一直秉承工程師文化,工程師文化就是產品文化,就是工匠文化。比如我們在黑光相機開發(fā)過程中,為了保證工藝精度、制造質量,我們還研制了專用的生產設備,歷時五年。再比如車牌識別的研發(fā),從用模式識別的方式來做,到后來用深度學習的方式來做。前后十幾年的時間,從幾個人的團隊到幾百人的團隊,從只支持國內車牌識別。

另外,海康也與一些非盈利機構開展了一些回饋社會的工作。比如我們與綠色江河環(huán)境組織保護合作,針對斑頭雁的跟蹤保護,將定制視頻產品應用于高寒高海拔無人區(qū),助力斑頭雁的保護行動。比如我們和英特中國一起,將智能設備應用到東北虎的林區(qū),助力東北虎的保護行動。

聲明: 本文由入駐維科號的作者撰寫,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場。如有侵權或其他問題,請聯(lián)系舉報。

發(fā)表評論

0條評論,0人參與

請輸入評論內容...

請輸入評論/評論長度6~500個字

您提交的評論過于頻繁,請輸入驗證碼繼續(xù)

暫無評論

暫無評論

    掃碼關注公眾號
    OFweek人工智能網
    獲取更多精彩內容
    文章糾錯
    x
    *文字標題:
    *糾錯內容:
    聯(lián)系郵箱:
    *驗 證 碼:

    粵公網安備 4403050200275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