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十一總成交額創(chuàng)新高 雙十一背后的AI應用
昨日,第11個“雙11購物狂歡節(jié)”在消費者的狂歡中成功落下帷幕,從2009年開始每一屆的“雙十一”都在用數據刷新著大眾的購買力。
1分36秒,破100億。
12分49秒,破500億。
63分59秒,破1000億。
在突破成交額千億關卡上比去年快了43分鐘,截止到11日24時,本屆“雙11大會”成交額最終定格在2684億元。
每年的成交額都在刷新往屆“雙11”的記錄,市場情緒高漲的背后,AI與產業(yè)的融合已經密不可分;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已充分融入市場活動,交易,運送,售后保障等垂直領域。人工智能技術的應用不僅提升了電商運行節(jié)點的效率,更是電商平臺的核心競爭力。
AI-精準營銷
進駐電商平臺的商家數不勝數,各類上架售賣的商品更是琳瑯滿目,消費者面對如此龐大的商品數量亦是需要付出額外的精力進行識別挑選。
大數據定位消費者的用戶屬性,根據消費者的生活習慣、興趣偏好等信息,為商家提供精準的客戶需求匹配,也可以為消費者推薦個性化商品和服務推薦。商家與消費者之間的互動開始智能化,越來越多企業(yè)已經開始關注并利用大數據結合人工智能實現個性化精準營銷、深入挖掘潛在商業(yè)價值。
AI-智慧物流
2019年全球智能物流峰會上,京東首次公布了“LoMir(絡謎)”5G智能物流開放平臺,據了解;oMir(絡謎)5G智能物流平臺,是京東與三大運營商聯手推出的以5G+物聯網+人工智能為底層核心的LoMir技術平臺。
倉儲管理者可以通過超高清攝像頭實時追蹤倉內人員的位置和生產區(qū)的擁擠程度,快速調度資源分配,結合人工智能技術與物流行業(yè)的深度融合創(chuàng)新,面向智能園區(qū)、智能運配、智能攬件等多種智能物流應用場景,支持物流信息的高效自動感知、數據的精準采集,資源的優(yōu)化調度,以及運營的智能決策,從而全面推動物流業(yè)務的數字化與智能化,實現物流產業(yè)降本增效和轉型升級。
AI-“風控大腦”
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新技術的應用,讓雙十一購物狂歡節(jié)邁入了一個全新的層面。與此同時,我們也應當注意,在這個過程中用戶的隱私數據安全是否存在隱患?
阿里的“風控大腦”首次在雙 11 場景中全面應用安全AI 能力,運用機器學習、神經網絡等形成的 1258 個算法模型,打通過去分散的數據、風險類型,實現自動決策、智能對抗、實時處理,精準識別黑灰行為,保障消費者的數據安全。
全新的“風控大腦”,阿里安全資深專家表示,經過幾年的迭代,今年通過安全 AI 能力的應用,可以實現自動調整策略和模型,智能對抗的效果。
AI引領全新線下模式
今年蘇寧也正式推出了第四代智慧無人店SUNING BIU,官方消息稱消費者可以實現即拿即走,同步支持單人單賬戶、多人單賬戶等支付方式。
這是蘇寧首家全場景應用的全數字化視覺無人店,采用了全球最新的無人門店科技,店內安裝著若干攝像頭和重力感應貨架,不再依靠成本較高的RFID標簽識別,而是利用“視覺識別+重量感應”系統(tǒng)即可精準獲取商品信息,消費者從貨架取下的商品自動加入虛擬購物車,放回商品時則自動清除。利用AI人臉識別技術,消費者出店時閘機自動開門放行,同步系統(tǒng)提交購物車清單完成扣款。
蘇寧小店代表人工智能賦能的新型零售行業(yè),以智慧零售的模式,依靠大數據、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技術,實現了無人值守、自動支付以及智能化物流配送,結合蘇寧金融支付和風控平臺等最新的科技實施落地。
AI發(fā)展速度
第十一屆“雙11狂歡節(jié)”即將結束的同時,阿里CTO宣布:明年雙11將大規(guī)模應用平頭哥自研的含光AI芯片。
官方表示,阿里研發(fā)的AI技術已應用于雙11的各個場景。未來,這些人工智能應用將會越來越多跑在阿里自研的芯片上。
2019年9月杭州云棲大會上,阿里巴巴發(fā)布了其第一顆自研芯片含光800。該芯片創(chuàng)下兩項世界紀錄:推理性78563IPS,業(yè)界第一,能效比500IPS/W,是目前全球最強AI推理芯片。
據報道了解,從研發(fā)到設計,含光花了一年半時間。在杭州城市大腦的業(yè)務測試中,1顆含光800的算力相當于10顆GPU。目前,含光800正在應用于城市大腦、拍立淘等業(yè)務,基于該芯片的AI云服務也已正式上線。
結語
人工智能融合行業(yè)應用的趨勢日趨明顯,帶來的是不同的消費需求。人工智能不再泡沫化,結合實際應用推動企業(yè)和產業(yè)轉型升級,不局限于滿足生活日常工作所需,逐漸融入到經濟社會發(fā)展當中。“雙11狂歡節(jié)”的成功,不僅讓廣大消費者嘗到共享技術創(chuàng)新帶來的甜頭,同時也會有更多企業(yè)從產業(yè)需求出發(fā),探索AI+行業(yè)應用的方向,進而嘗試新型商業(yè)模式的發(fā)展。

最新活動更多
推薦專題
- 1 UALink規(guī)范發(fā)布:挑戰(zhàn)英偉達AI統(tǒng)治的開始
- 2 北電數智主辦酒仙橋論壇,探索AI產業(yè)發(fā)展新路徑
- 3 降薪、加班、裁員三重暴擊,“AI四小龍”已折戟兩家
- 4 “AI寒武紀”爆發(fā)至今,五類新物種登上歷史舞臺
- 5 國產智駕迎戰(zhàn)特斯拉FSD,AI含量差幾何?
- 6 光計算迎來商業(yè)化突破,但落地仍需時間
- 7 東陽光:2024年扭虧、一季度凈利大增,液冷疊加具身智能打開成長空間
- 8 地平線自動駕駛方案解讀
- 9 封殺AI“照騙”,“淘寶們”終于不忍了?
- 10 優(yōu)必選:營收大增主靠小件,虧損繼續(xù)又逢關稅,能否乘機器人東風翻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