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將是2022年,vivo的“渡江戰(zhàn)役”
文/王云輝
在風云變幻的中國手機市場,登頂難,登頂之后更難。
面對高頻度的技術迭代,高烈度的行業(yè)競爭,即使是再火爆的產品,也往往只有幾個月的生命周期。
怎樣才能從創(chuàng)新力、產品力、品牌力等各個方面,系統性地構建穩(wěn)固而持久的優(yōu)勢,長時間地引領風騷?
這正是當下vivo直面的問題。
根據市場調研機構數據,在2021年的前9個月,vivo已經以23%、24%和23%的份額,連續(xù)三個季度領跑中國手機市場。
那么,接下來,vivo后面的仗,究竟要怎么打?
就在昨天,vivo發(fā)布了S系列的新一代產品:S12。
透過這款產品,和正在中高端市場創(chuàng)下佳績的X70 Pro,我們且來管中窺豹,嘗試解讀一下vivo下一步的戰(zhàn)略思路。
【1】
每一個時代,都有不一樣的產業(yè)基礎,不一樣的市場需求,不一樣的發(fā)展路徑。
第一代國產品牌興起之初,還是上世紀末的功能機時代,它們都以“貼牌”模式快速發(fā)展。由于市場增長快,創(chuàng)新需求低,一度有過不錯成績,但由于產業(yè)鏈高度依賴國外,自身缺乏創(chuàng)新競爭力,最終逐漸被市場淘汰。
2007年,中國取消手機牌照核準制度,嚴苛的政策門檻不復存在;聯發(fā)科引領的芯片級手機解決方案,將通信基帶、藍牙、攝像頭等核心功能集成到一個模塊,也讓手機組裝的技術門檻、生產周期和成本極大降低;移動互聯網的普及,更讓網絡電商打開了手機流通渠道的新藍海。自此,從山寨機、五碼機,到以小米為代表的“輕運營”互聯網手機品牌,都乘著時代紅利東風大量興起。
2016年以來,手機技術創(chuàng)新的主要驅動力,不斷從上游供應鏈向整機廠商轉移。它們依托用戶需求分析,組織調動上游資源,主導展開系統性的、強壁壘的、高持續(xù)性的創(chuàng)新研發(fā)。于是我們看到,華強北沒落,中小品牌大量出局,頭部品牌與其他廠商的差距不斷拉大。
幾輪潮起潮落,國產手機品牌從追趕到引領,從做大到做強,真正建立起了自己的競爭力。
從市場來看,到今年三季度,本土手機品牌在國內市場的出貨占比已經接近90%,在全球市場的TOP 5中也已經占據三席。
更重要的是,無論技術、工藝、設計等環(huán)節(jié)的創(chuàng)新力與產品力,還是品牌價值、應用生態(tài)、供應鏈與渠道管理、客戶服務等綜合實力,國產品牌都已經有了充分積累,足以與國際巨頭展開正面對決。
站在當下往前看,在接下來的2022,乃至未來幾年,會是一段艱巨的挑戰(zhàn):在后疫情+大國博弈的艱難經濟形勢下,中國乃至全球手機市場的整體規(guī)模都可能繼續(xù)萎縮,競爭將更加激烈內卷。
但對于國產手機品牌,尤其是vivo來說,這也會是一個從量變到質變,從中國向全球邁進,從優(yōu)秀向卓越躍遷的寶貴機遇。
【2】
在2022年, vivo能否抓住機遇,鞏固領先地位,關鍵在于中高端市場。
近年來,伴隨中國手機市場從增量向存量的轉移,伴隨智能手機在工作生活中的重要性不斷提升,伴隨對影像、游戲有更多剛需的年輕用戶成為消費主體,用戶對手機性能和體驗的需求,已經與日俱增。
于是我們看到,整個手機市場的格局,已經從以千元機為主體的“金字塔”結構,逐漸轉變?yōu)?000~4000元為主體的“紡錘形”結構。
而未來幾年,國產手機品牌要更進一步,向5000元以上的高端手機市場發(fā)起沖擊,與蘋果、三星兩大巨頭廝殺對決,也必須要站穩(wěn)中高端這個“腰部市場”,來作為承接和發(fā)力。
權威咨詢機構Counterpoint也預測,在未來兩年,中國智能手機的平均售價可能會持續(xù)提升。
此前,除了被美國狙擊,已經暫時出局主戰(zhàn)場的華為,vivo、OPPO和小米這幾大國產品牌,雖然都一直有推出價格在3500元以上,甚至5000元以上的旗艦產品,但整體來看,它們都還沒有真正站穩(wěn)中高端市場。
而現在,情況已經有所變化。
(圖片來源于知乎@小馬甲不。
今年9月,vivo發(fā)布了X系列的新一代旗艦X70。
這款搭載了vivo首款自研影像芯片“V1”的全新旗艦系列,均價超過3500元,X70 Pro+的頂配甚至已上探到7000元區(qū)間,并以優(yōu)秀的使用體驗,極致的影像能力,獲得了市場和口碑的全面豐收。
在X70系列的帶動下,在中國手機市場500美元至 599 美元價格區(qū)間,vivo的份額從2020年9月的10%,上升到了2021年9月的20%。
而據vivo 高級副總裁、首席技術官施玉堅透露,在4000元以上的中國高端手機市場,vivo三季度的份額已經排名前三。
這是一個重要的信號。
目前,在vivo旗下,除了主打游戲市場的獨立品牌iQOO以外,主要有NEX、X、S、T、Y五個產品系列。
其中,NEX不但是最頂級的旗艦,更是vivo展示自身科技創(chuàng)新力和設計美學,率先完成前沿技術從實驗室到規(guī)模商用轉化的探索平臺。市場規(guī)模的走量,并不是它的核心訴求。
而T和Y主要是2000元以下的高性價比產品與入門級產品系列,它們的重心并不追求性能和功能的創(chuàng)新,而是在于性能與價格的平衡,以更低的價格,為用戶提供更高的性能和體驗。
所以,X和S,這兩個分別定位主流機型和中高端旗艦的系列,是vivo最關鍵的主力軍。
而現在,伴隨著X系列向更高價格段的成功上探,S系列的定位也已經進行了調整。
這意味著,登頂之后的vivo,已經著眼于未來,向中高端市場發(fā)起了全面進攻。
【3】
下面,我們具體看一下vivo S系列的調整。
過去兩年來,從2000年3月發(fā)布的S6,到2021年7月發(fā)布的S10,這個系列一共發(fā)布了4代產品(S6,S7,S9,S10)。
在vivo官方的定義中,這4代產品都是“輕薄自拍旗艦”。
而12月23日最新發(fā)布的新一代產品S12,定義改為了“先鋒影像旗艦”。
這個定義變化背后,體現的正是S系列的戰(zhàn)略升級。
或者說,是vivo整個產品戰(zhàn)略的騰挪。
此前,S系列一直持續(xù)深耕“人像拍攝”,并依托這個垂直細分市場大獲成功。
根據vivo公布的數據,在vivo S12系列上市前,整個S系列的累積銷量已接近3000萬臺——這意味著,這個系列的月均銷量超過100萬臺。在它主打的2500-3500價位段里,放眼整個市場,這都是極為亮眼的優(yōu)秀戰(zhàn)績。
Counterpoint甚至曾給出這樣的結論:“在vivo登頂中國中高端市場的過程中,S系列具有重要戰(zhàn)略意義”。
但也正是基于這一定位,為了極致的輕薄和自拍體驗,S系列在性能上有所平衡,導致S系列乃至vivo產品戰(zhàn)略的受限:
一方面,性能側的相對缺失,限制了S系列的用戶規(guī)模,也影響了對性能有較高需求的部分用戶體驗。
另一方面,X系列的價格起點,必須下探到3000元以下,才能彌補S系列留下的空檔,滿足這個價格錨區(qū)用戶,對于手機性能的需求。這為X系列的戰(zhàn)略上攻帶來了巨大隱患——同一個系列如果價格錨區(qū)差距過大,必然導致品牌定位模糊,甚至雙手互搏。
在前幾年,由于并沒有強烈的戰(zhàn)略上攻需求,這些問題都無傷大雅。
但未來,它們都必須重新調整。
所以,我們看到:
S12不但繼承和保持了前代產品在輕薄、影像領域的優(yōu)勢,通過硬件、軟件和算法的持續(xù)升級,成為超輕薄機身的“口袋中的攝影團隊”和“全場景影像大師”。
而且,在性能、游戲等領域,它也做了全方位的“加法”,將用戶體驗全面提升到了市場同價格檔位的頂級水準。
在硬件上,S12搭載了2021年安兔兔安卓旗艦芯片口碑榜第二名的“神U”聯發(fā)科天璣1200,在系統上,配齊了vivo的全局虛擬緩存融合管理技術、CPU BOOST、內核級動效引擎2.0,以及將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拉滿的OriginOS。
這意味著,正如這個產品在內部的代號“Superman”,S12已經不再滿足于“人像標桿”,也將同時成為更全面的“性能擔當”。
進化之后更加全能的S系列,可以實現“破圈”,覆蓋更廣泛的用戶群體,向下承接T系列、Y系列用戶的升級需求,向上支撐X系列的主動上攻。
而沒有后顧之憂的X系列,也就可以將價格起點上移到3000元以上,更好地將自身強大的創(chuàng)新力和產品力,轉化為高端市場的份額增長。
【4】
從X70到S12,vivo新一代旗艦產品的調整,讓我們清晰看到:
定位調整之后的S系列和X系列,已經實現了戰(zhàn)略上的“騰籠換鳥”,將在最重要的中高端市場,形成有效的“雙輪驅動”,為vivo的主動上攻,輸出源源不絕的強勁動力。
在此之前,通過十年持續(xù)高速發(fā)展,vivo已經一路成長為中國第一、全球前五的智能手機頭部品牌。
但放眼未來,vivo的目標顯然更加長遠。
vivo創(chuàng)始人、總裁兼首席執(zhí)行官沈煒曾多次強調,vivo會一直保持著眼長期主義,“埋頭種因”,以設計驅動和用戶導向,為用戶提供心動的產品和服務。
依托對消費者需求的洞察,vivo已經明確了設計、影像、系統和性能這四個長期深耕的技術長賽道,在深圳、上海、北京、杭州、臺北、日本東京、美國圣地亞哥等10個城市布局智能研發(fā)中心,匯集全球10000多名研發(fā)人員,進行持續(xù)創(chuàng)新。
而未來,在從“中國制造”邁向“中國智造”的大背景下,vivo必將不斷創(chuàng)新突破,并將自己的積累充分轉化為市場動能,向利潤最豐厚的高端市場發(fā)起總攻。
就在12月16日召開的2021 vivo開發(fā)者大會上,vivo高級副總裁、首席技術官施玉堅也對外表示,vivo正迎來從飛輪1.0到飛輪2.0的發(fā)展質變,將通過設計驅動和科技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偉大的產品,通過偉大的產品建立消費者熱愛的品牌。
這將是2022年,vivo的“渡江戰(zhàn)役”。

請輸入評論內容...
請輸入評論/評論長度6~500個字
最新活動更多
推薦專題
- 1 UALink規(guī)范發(fā)布:挑戰(zhàn)英偉達AI統治的開始
- 2 北電數智主辦酒仙橋論壇,探索AI產業(yè)發(fā)展新路徑
- 3 降薪、加班、裁員三重暴擊,“AI四小龍”已折戟兩家
- 4 “AI寒武紀”爆發(fā)至今,五類新物種登上歷史舞臺
- 5 國產智駕迎戰(zhàn)特斯拉FSD,AI含量差幾何?
- 6 光計算迎來商業(yè)化突破,但落地仍需時間
- 7 東陽光:2024年扭虧、一季度凈利大增,液冷疊加具身智能打開成長空間
- 8 地平線自動駕駛方案解讀
- 9 封殺AI“照騙”,“淘寶們”終于不忍了?
- 10 優(yōu)必選:營收大增主靠小件,虧損繼續(xù)又逢關稅,能否乘機器人東風翻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