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感拉滿,盤盤這屆冬奧會的虛擬數字人
憑借驚天一跳,谷愛凌成為全球新晉頂流!
2月8日,18歲的中國運動員谷愛凌摘得冬奧會自由式滑雪大跳臺金牌,也是中國在本屆冬奧會上奪得的第三枚金牌。
但就在前一天,本該積極備戰(zhàn)比賽的“谷愛凌”卻還在咪咕的演播室里趕通告,錄節(jié)目。
當然,這并不是谷愛凌不務正業(yè)。因為在咪咕演播室里的其實并不是谷愛凌本人,而是她的“數字分身”Meet GU。
MeetGU冬奧首秀(來源:咪咕視頻)
Meet GU是中國移動咪咕視頻推出的首個體育數字達人。按計劃,奧運會舉辦期間,它將在咪咕冬奧賽事演播室中完成滑雪賽事解說、播報及場景電商的虛擬互動等工作。
事實上,在整個冬奧會上,虛擬數字人也并不止運動員數字分身這一項。從賽場內到賽場外,虛擬數字人已經滲透到了冬奧會的多個環(huán)節(jié)。
冬奧會虛擬數字人玩出新高度
拉滿的黑科技,絕對是本屆冬奧會的一大亮點。無論是驚艷不已的開幕式,還是場館內外的建設,無不因為科技,一次又一次地引發(fā)輿論的驚嘆。 但萬萬沒想到的是,虛擬數字人的出現,讓奧運天氣播報這樣的日常工作,也玩出了充滿科技感的新高度。
或許你會產生疑問,圖中的不就是中國天氣的主持人馮殊嗎?
但真相,卻并非如此。
這位正在聲情并茂播報天氣的TA,其實并不是馮殊本人,而是一個很純粹的虛擬數字人——馮小殊。 據了解,馮小殊是由中國氣象局華風氣象傳媒集團,聯合小冰公司共同打造。早在冬奧會開幕前10天,他就已經在各大平臺上“持證上崗”了。
除了馮小殊持續(xù)播報“冬奧公眾觀賽氣象指數”,在北京冬奧會期間,AI手語主播也火遍全網。
早在2021年11月,央視新聞就已經預告了它和百度智能云聯合打造的AI手語主播,將在冬奧會上承擔手語翻譯的工作,讓聽障人士也能和正常人一樣看比賽。
在網上爆紅的央視“段子手”朱廣權PK“手語主播”的視頻中,朱廣權用超快語速的順口溜挑戰(zhàn)“手語主播”的“手速”,而這位手語主播也憑過硬的專業(yè)能力輕松應戰(zhàn)。事實上,這位手語主播就是一位虛擬數字人。
從整個冬奧會的進程來看,虛擬數字人的全面參與,是在冬奧會的宣傳、開幕式和播報上。
虛擬數字人“熱愛REAI”就是首次被采用的數字人奧林匹克公益宣傳大使。熱愛REAI在2021年11月由新華社推出以來,不僅和谷愛凌的虛擬形象Meet GU進行了聯動,也在許多公益宣傳場景中與觀眾有過“接觸”。
2月2日,在北京舉辦的“相約北京”奧林匹克文化節(jié)開幕式上,中國虛擬歌手洛天依以一首歌曲《Time to shine》受到廣泛關注,成為第一位登上奧運舞臺的中國虛擬歌手。
作為云上奧運的技術服務商之一,阿里巴巴也推出了冬奧宣推官數字人“冬冬”。盡管賽前新華社將冬冬包裝成特約記者,為冬冬專門拍了一個招聘視頻,但從實際工作職能來說,冬冬更像是一名虛擬帶貨主播。
冬冬在北京冬奧會主媒體中心的首秀,便是與主持人一同到北京2022官方特許商品零售店介紹各種冬奧周邊商品。
而冬奧會開始之后,冬冬也會在每天晚上7點半之后在淘寶直播帶貨2個小時左右。截至2月8日,冬冬已經連續(xù)進行了6場直播,并從2月6日之后,直播間的觀看人數就已經穩(wěn)定在14萬左右。
拓爾思旗下的虛擬數字人“小思”在冬奧會期間連續(xù)進行冬奧熱點播報的同時,還正式加盟了本屆冬奧會宣傳報道的重要媒體之一——國家體育總局官方媒體《中國體育報》。據悉,小思可以實現自動采編、智能寫稿、虛擬播報等全自動功能。
科大訊飛派出的“3D虛擬冰冰”,在專屬H5中帶領大家說冬奧。憑借酷似央視主播王冰冰的眉眼和神韻,“3D虛擬冰冰”迅速贏得了眾多網友的擁躉。令人拍案叫絕的是,“3D虛擬冰冰”還解鎖了東北話、英語等多達31種語言技能。
虛擬數字人背后的“黑科技”
為冬奧會打工的虛擬數字人隨處可見,讓人們不禁好奇,這些技能點滿滿的虛擬數字人,是怎么煉成的? 比如氣象播報員“馮小殊”的背后,是微軟小冰框架數字孿生虛擬人技術。
“馮小殊”之所以能在面容、表情、肢體動作在內的整體自然度和馮殊本尊真假難辨,主要是結合了小冰深度神經網絡渲染技術(Xiaoice Neural Rendering,XNR)及小樣本學習技術。
在語音專家模型、嘴型專家模型及人臉渲染專家模型的訓練下,“馮小殊”準確學習了馮殊本人的嘴部動作、眼部及臉部肌肉之間的協(xié)同關系,而整個訓練周期僅為一周。
就AI手語虛擬主播來說,其背后的技術分別來自百度和騰訊,其中百度主要為央視電視直播提供手語翻譯服務,騰訊的聆語主要為央視頻提供手語翻譯服務,并上線小聰在騰訊體育上進行手語翻譯。
AI手語翻譯的主要困難在于,手語也有自己的“語法”,語序也并不一定與漢語相同,且手語也存在“方言”,即便是真人手語翻譯師也難以保障百分百的可懂度。因此AI手語虛擬主播本質上仍是一個即時翻譯功能。
由百度開發(fā)的AI手語虛擬主播由其數字人平臺曦靈打造,主要是通過語音識別、自然語言理解等人工智能技術構建手語翻譯引擎,再通過專為手語優(yōu)化的自然動作引擎獎授予實時演繹為數字人的表情動作。
“聆語”則由騰訊云小微聯合PCG AI等技術團隊共同打造,通過整合多模態(tài)交互技術、3D數字人建模、機器翻譯、語音識別和自然語言理解等技術優(yōu)化手語翻譯。
相關報道顯示,百度通過百度智能云構建手語翻譯引擎,可懂度達到85%以上,聆語詞匯和語句覆蓋量超過160萬,手語翻譯的可懂度可達90%,基本可以滿足電視直播手語翻譯的需要。
作為冬奧會備受矚目的運動員,谷愛凌的數字分身Meet GU則是則應用了3D人臉關鍵點位置精確修正、眼眶眼球自動適配、任意姿態(tài)人臉配準等核心技術,讓3D人臉擬合精度達亞毫米量級。
不難發(fā)現,和早期基于3D技術和CG動畫生產的數字人相比,“超仿真”的虛擬數字人已融入了CG(計算機動畫)、CV(計算機視覺)、語音識別、語音合成、圖像識別、動作捕捉、自然語言處理、深度學習等最新技術,在聲音、語氣、肢體動作、外表、行為、交互等多重特征上,越來越媲美真人。
虛擬數字人或將迎來大爆發(fā)
虛擬數字人并非新鮮事物,從二次元偶像“初音未來”到清華虛擬學生“華智冰”、萬科財務部虛擬員工“崔筱盼”、央美畢業(yè)的畫家“夏語冰”、美妝博主“柳夜熙”等,虛擬數字人產業(yè)正在站上風口。
頭豹研究院數據顯示,當前虛擬數字人市場規(guī)模已超過2000億元,預計到2030年將達到2703億元。
虛擬數字人可被定義為通過計算機動畫等技術打造出的具備數字化外形的虛擬人物,主要分兩類,即偶像類的身份型虛擬數字人,以及服務型虛擬數字人。
相關研究數據顯示,身份型虛擬人將在未來發(fā)展中占據主導地位,市場規(guī)模達到約1750億元,服務型虛擬數字人總規(guī)模將超過950億元。
然而,觀察時下火爆的虛擬數字人市場會發(fā)現,雖然自2021年以來,各種虛擬人已經層出不窮,但真正在這種國際盛會上展示應用的,除了像洛天依這樣的元老級虛擬偶像之外,娛樂型、表演型的公司出鏡卻并不多,更多的還是以技術驅動,并最終在一定程度上替代人類工作的服務型虛擬數字人。
事實上,在畫面呈現方式日漸成熟的的基礎下,疊加5G、算力、AI等技術能力的提升,虛擬數字人的落地場景日漸豐富。
未來虛擬數字人不再局限于傳統(tǒng)文娛如影視、動畫在人物建模、CG等方面在虛擬形象塑造的應用,還將在社交、游戲、辦公等場景實現真實人類虛擬化身的身份職能,并逐漸于直播電商、偶像造星、陪伴服務等領域實現商業(yè)變現。
結語
雖然當前虛擬數字人的發(fā)展仍處于初級階段,其智能化水平還比較初級,無法應對復雜的工作環(huán)境,距離大規(guī)模商業(yè)化應用還有一段距離,但在經受了冬奧會的考驗后,虛擬數字人終將迎來的大爆發(fā)的一天。
【科技云報道原創(chuàng)】
轉載請注明“科技云報道”并附本文鏈接
原文標題 : 科技感拉滿,盤盤這屆冬奧會的虛擬數字人

請輸入評論內容...
請輸入評論/評論長度6~500個字
最新活動更多
推薦專題
- 1 UALink規(guī)范發(fā)布:挑戰(zhàn)英偉達AI統(tǒng)治的開始
- 2 北電數智主辦酒仙橋論壇,探索AI產業(yè)發(fā)展新路徑
- 3 降薪、加班、裁員三重暴擊,“AI四小龍”已折戟兩家
- 4 “AI寒武紀”爆發(fā)至今,五類新物種登上歷史舞臺
- 5 國產智駕迎戰(zhàn)特斯拉FSD,AI含量差幾何?
- 6 光計算迎來商業(yè)化突破,但落地仍需時間
- 7 東陽光:2024年扭虧、一季度凈利大增,液冷疊加具身智能打開成長空間
- 8 地平線自動駕駛方案解讀
- 9 封殺AI“照騙”,“淘寶們”終于不忍了?
- 10 優(yōu)必選:營收大增主靠小件,虧損繼續(xù)又逢關稅,能否乘機器人東風翻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