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
糾錯
加入自媒體

商湯的第一份財報里,有多少硬科技的實力?

文 / 六金

出品 / 節(jié)點財經

去年底,商湯在港交所敲鐘,成為了目前AI領域全球最大IPO;現在市場也迎來了商湯IPO之后的第一份財報。

財報顯示,2021年商湯科技營收47億元,同比增長36.4%;經調整后虧損凈額為14.18億元;這份報告單的收入高于市場預期;調整后的凈虧損同樣也優(yōu)于市場預期,說明上市后的商湯,還是在以超預期的方式帶給市場正向回饋。

/ 01 /商業(yè)化順利的硬科技資產有多珍貴?

我們首先來拆解商湯財報中最受關注的部分——商業(yè)化表現。

現在整個AI行業(yè)的商業(yè)化能力在市場上都面臨著不少質疑:例如有些公司商業(yè)化不暢,全靠投資“續(xù)命”;有些公司十分想有突破性進展,但是現金流跟不上支出的步伐,在AI行業(yè),不管是技術基礎設施的發(fā)展,還是大量技術研發(fā)的突破成本,都需要持續(xù)的大量資金投入。這樣的投入在AI產業(yè)發(fā)展初級階段,是必不可少的。但這也形成了一個矛盾,即投資者關心的是AI行業(yè)如何能走出實驗室在最短時間內賺更多錢,而產業(yè)更看中未來的發(fā)展空間和市場規(guī)模。

對于商湯來說,它似乎非?斓卣业搅艘粋“可持續(xù)的平衡”——去年,商湯在人工智能算法規(guī);a方面實現了152%的增長,并保持了一個高達65%的高研發(fā)投入;同時,令投資者看到希望的,就是其在智慧城市、智慧商業(yè)、智慧生活和智能汽車四大商業(yè)化板塊加速落地。

其中商湯的兩個傳統優(yōu)勢板塊智慧城市和智慧商業(yè)的增長依舊強勁。

智慧城市板塊實現收入21.4億元,同比增長56.5%;去年的新增覆蓋城市46個,實現了從上海等特大城市向青島等二線城市的滲透;現在已累計有140個城市部署了商湯城市方舟產品。另外,我國的城市未來管理會越來越精細,也就越來越需要商湯的能力;業(yè)內人士估計未來的滲透度還會更大。

智慧商業(yè)板塊實現營收19.6億,同比增長31.8%;目前智慧商業(yè)所覆蓋客戶達到922個,其中有超過200家都是《財富》500強企業(yè)及上市公司;而且在實現客戶規(guī)模增長的同時,智慧商業(yè)單客戶收入提高21.3%。

智慧生活板塊打下扎實基礎。截至目前,搭載商湯SDK的手機已累計出貨15億臺,客戶覆蓋中國頭部手機廠商;另外商湯的SenseMARS元宇宙賦能平臺,正在支持超過200多個移動應用程式及手機游戲,賦能超過60個大型商場、博物館及機場……

去年,商湯的智能汽車收入為1.8億元,同比增長16.2%,年內商湯的簽約客戶超過30家,別看智能汽車目前營收占比僅為4%,但商湯的智能駕駛和智能座艙產品累計前裝定點數量達2300萬臺,覆蓋未來五年內量產的60多款車型,很快就能實現業(yè)務上的規(guī);鲩L。

所以對于商湯來說,四大板塊未來的商業(yè)落地不僅僅是有前景,而是有確定性機會的。

此外,商湯的毛利率一直是行業(yè)中的佼佼者,2018年、2019年的毛利率超過50%,2020年和2021年的毛利率進一步改善,在70%左右;高毛利也是今后擺脫虧損實現盈利最重要的基礎。

/ 02 /高研發(fā)仍然是AI領域最有價值的投資

有人還是質疑,商湯在商業(yè)化前景一片良好、毛利率達到70%的情況下,為什么仍然在虧損?其實作為投資者要理性看待硬科技公司的虧損來源:

首先,商湯的虧損主要來自于優(yōu)先股公允價值變動帶來的非現金損益,因為商湯是2021年12月30日才上市的,所以優(yōu)先股的損益并沒有來得及清零,這部分虧損不必有太多擔心,2022年之后就不會有影響。而且一般情況下,融資越多、估值增長越多、市場表現越好的公司越會錄得大額優(yōu)先股價值變動虧損。

其次,商湯的主要虧損,還來源于持續(xù)的高研發(fā)投入,4年研發(fā)投入80億,2021年的研發(fā)投入達到30.6億元,總營收占比高達65.1%。

這種研發(fā)投入占比,要是和互聯網公司比起來,可能會讓人覺得投入的有些“瘋狂”,但放眼全球AI決賽圈里,商湯可能是中國的唯一代表,你就又會覺得這個投資值得且有必要。

因為截至2021年底,商湯的高研發(fā)投入,已經換回了11494件全球專利資產,相較于2020年底增長96%,其中78%為發(fā)明專利,這個專利數量,給大家做個小對比,科創(chuàng)板上市公司的平均專利申請量為323件。相比專利,之前商湯被提及更多的是560多篇計算機視覺領域的頂會論文,全球排名第一,甚至超過了谷歌、微軟和MIT等在同領域的數量。而且IDC報告指出商湯科技在中國視覺市場的份額排名第一,在2021年上半年更是超過了第2-4名的總和。

作為AI領域研發(fā)投入規(guī)模最大,成果最多的公司,商湯在專利、人才等硬實力方面,已經躋身全球頂尖;和谷歌、微軟等AI企業(yè)都可以比肩,AI的決賽圈里,我們可以看到中國公司的實力。

在幾個月前商湯上市前還有一個插曲,商湯再次上了美國的黑名單。結果越是美國千方百計阻撓其上市,更能從側面反映出商湯的硬科技實力。在商湯第二次進行國際配售時,迅速獲得足額認購(占全部發(fā)行數量的90%;基石認購比例達60%),可見機構對商湯這類硬科技的垂青。

上市后不久,恒生指數公司很快宣布商湯被納入了恒生科技指數和恒生綜合指數;中金也發(fā)研報指出,商湯由于是同股不同權公司,估計今年8月左右上市期滿后就能加入港股通,說明商湯仍是市場上非常稀缺的硬科技資產標的。

由于科技股中目前互聯網公司市值的滑坡,硬科技已經被視為繼互聯網公司之后新的核心資產。不過在投資邏輯中,硬科技與互聯網有本質的區(qū)別是——互聯網求快、硬科技求深。

所以,要讓商湯這種硬科技資產在市場層面產生價值,做好技術投入和產出,是前提和基礎,投資者也需要換一種更加長線的視角評價企業(yè),而非套用以前互聯網的“快一些、再快一些”來評價企業(yè)的發(fā)展。

/ 03 /重倉技術和人才的商湯仍然會加速增長

商湯上市之初,許多機構的研報都認為,重倉技術和人才的模式讓業(yè)務可擴展性變高,對整體AI行業(yè)的提振作用也很高。

而其第一份財報里披露的部分信息,也顯示出商湯作為硬科技的典型代表,產學研成果轉換也非?。換句話說,商湯在把“值錢的技術”轉變成“賺錢的產品”這條路上,已經跑在前面。

商湯在2021年,正式對外展示了新型人工智能基礎設施——SenseCore商湯AI大裝置。

SenseCore的作用是,將海量數據有效地轉化,生產各行業(yè)最先進的人工智能模型,同時不斷優(yōu)化生產和運營成本,提高商業(yè)化效率。目前,商湯通過SenseCore生產出的商用模型數量達34000多個,相較于2020年底增長了152%。

隨著SenseCore能力持續(xù)加強,商湯人工智能研發(fā)的人效也逐年提高,2021年研發(fā)人員每人年均生產的商用模型數增至5.94個,相較于2020年和2019年分別提高了72%和13倍,也為加速AI商業(yè)化落地創(chuàng)造了條件。例如之前商湯有人士曾對媒體表示:“2015年一個高精度神經網絡模型的生產需要10個人做半年的時間,到現在已經縮短成了兩個人做一天,消耗的算力也縮小了一半!爆F在這個效率可能還會更高。

根據機構的判斷,AI的市場滲透仍然處在早期,大多數的城市、企業(yè)、以及汽車等IoT設備依然是亟待AI滲透的空白。但中國數字經濟建設正在加快,各行業(yè)AI的滲透率將會迅速提高。

然而任何一個行業(yè)在全面數字化升級的過程中,都存在大量碎片化的需求和碎片化的場景,而這些場景的 AI 模型開發(fā)耗費大量的數據、算力及人力,成本太高。但如果無法解決碎片化場景的覆蓋問題,AI 應用就無法大規(guī)模落地商用,也就沒辦法像現在的互聯網一樣,形成真正的價值閉環(huán)。

所以你可以把商湯的AI大裝置理解為一個底座,商湯帶領其他公司都通過這個底座,走出技術的象牙塔。更多企業(yè)可以參與到碎片化場景的人工智能模型研發(fā)中來,一起做大市場蛋糕,讓AI的應用成本降低,也有利于更多行業(yè)的數智化升級。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1月,商湯人工智能計算中心(AIDC)在上海臨港正式落成啟用。作為"SenseCore "中計算基礎設施層的重要組成部分和物理承載,這座亞洲最大的人工智能計算中心正式投產后,商湯擁有了高達3740p的算力,其他的算法公司在算法訓練的效率上已經無法追上商湯。

AIDC的落成,也推動SenseCore在虛實結合等商業(yè)應用領域有了更廣泛應用,讓商湯可以將AI能力快速地嫁接到商湯方舟企業(yè)開放平臺、商湯方舟城市開放平臺、火星混合現實平臺、商湯絕影平臺等不同板塊中。

最后,年報顯示,商湯賬面上仍然有215.2億元,未來加大投資探索某一方面通過規(guī)模化效應促成盈利,都有很大可能。

作為剛上市的新股,財報發(fā)出后,股價波動一般都很大。但商湯卻能表現出市場少見的穩(wěn)重老成,市場的普遍看法是,商湯在營收及支出管理上相當成熟,把錢用在了刀刃上,來換取穩(wěn)健的盈利模式及增長,畢竟商湯科技非但沒有因為高研發(fā)的投入,陷入現金流的問題,還在四個營收板塊都探索出了確定性增長的路徑。

2021年底,國務院引發(fā)《“十四五”數字經濟發(fā)展規(guī)劃》,提出至2025年數字經濟核心產業(yè)增加值占GDP比重達到10%。中國將進入以數據為生產要素的新經濟周期,而伴隨各行業(yè)廣泛的數字化進程加速,對人工智能的需求將會進一步提速,這也為規(guī);aAI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至少在未來五年,商湯的商業(yè)模式及發(fā)展路徑,與經濟政策大勢非常匹配,未來可以進一步優(yōu)化平衡投入與產出,帶給稀缺的硬科技資產更多市場信心。

節(jié)點財經聲明: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文章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見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節(jié)點財經不對因使用本文章所采取的任何行動承擔任何責任。

       原文標題 : 商湯的第一份財報里,有多少硬科技的實力?

聲明: 本文由入駐維科號的作者撰寫,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場。如有侵權或其他問題,請聯系舉報。

發(fā)表評論

0條評論,0人參與

請輸入評論內容...

請輸入評論/評論長度6~500個字

您提交的評論過于頻繁,請輸入驗證碼繼續(xù)

暫無評論

暫無評論

    掃碼關注公眾號
    OFweek人工智能網
    獲取更多精彩內容
    文章糾錯
    x
    *文字標題:
    *糾錯內容:
    聯系郵箱:
    *驗 證 碼:

    粵公網安備 4403050200275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