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
糾錯
加入自媒體

腦機,最有可能的未來可能

2023-01-09 10:10
Ai芯天下
關注

前言:

腦機接口已成全球科技前沿熱點,在面向未來的科技創(chuàng)新發(fā)展中占有重要地位。

世界主要國家和地區(qū)都在加快腦機接口產業(yè)布局,積極開展相關技術研發(fā)。

腦機接口技術也將帶動和引發(fā)其他技術的未來發(fā)展。腦機,最有可能的未來可能,在現實中落地的那個基點,又在何方?

作者 | 方文

圖片來源 | 網 絡

腦機接口并非遙不可及

今年,隨著《阿凡達:水之道》的熱映,腦機接口的話題再次被大家談起。不同于13年前《阿凡達》剛面世,腦機接口對人類來講顯得那么遙不可及。

5G時代的到來,以及研究大腦認知的神經科學已經在分子細胞、關鍵元器件、軟硬件開發(fā)、應用系統(tǒng)、儀器儀表等多方面取得進展和突破,腦機接口已成全球科技前沿熱點,在面向未來的科技創(chuàng)新發(fā)展中占有重要地位。

大腦是我們思想、情感、感知、行動和記憶的源泉,而腦機接口是指在有機生命形式的腦與具有處理或計算能力的設備之間,創(chuàng)建用于信息交換的連接通路,實現信息交換及控制。

按照信號采集方式不同,腦機接口主要分為植入和非植入兩種技術路線。

植入式腦機接口是有創(chuàng)方式,是指對深入到顱骨以下的組織進行信號采集和記錄。雖然有創(chuàng)口,但植入式腦機接口記錄的信號時空分辨率高、信息量大,能夠對復雜任務進行實時、精確控制。

針對感覺或運動神經損傷人員(如癱瘓、失語和失明患者)做基本功能替代或功能重建的神經替代腦機接口,其技術國內外都已經進入科研臨床階段。

非植入式腦機接口采用無創(chuàng)采集技術在頭皮表面或附近采集大腦響應信號,該技術可應用在更廣泛的生活生產領域,正逐步在康復訓練、教育娛樂、智能生活、生產制造等眾多方面為人類帶來福祉。

因為接口安全無創(chuàng),從而得到了廣泛的研究與產業(yè)應用,但受限于在腦外采集信號的強度與噪聲干擾,目前可實現的腦機交互性能有限。

腦機接口的市場前景無限遼闊

腦機接口的前景確實不容小覷。Neuralink就是一個很好的證明,2016年創(chuàng)立,2017年取得了1.07億美元投資、2019年取得5100萬美元、2021年取得2.05億美元,不到6年,市值就超5億美元。

2019年全球腦機接口市場規(guī)模已經達到了12億美元,2020年腦機接口的市場規(guī)模達到14.6億美元,預計2026年將達到27億美元,年復合增長率為12.4%。

近年來世界各國紛紛啟動腦計劃,如美國的BRAINInitiative、歐盟的HumanBrainProject、日本Brain/MindsProject,以及我國的腦計劃在去年落地,預計未來幾年,中國腦計劃可能會有數百億的投入。

如果從腦機接口可影響到的應用領域來看,不論是醫(yī)療、教育還是消費,都將帶來遠超于十幾億美金的巨額市場空間。

腦機接口將帶來四個核心場景

神經交互很有可能會取代計算機視覺與IMU風口技術,成為下一代人機交互的主流基礎設施。腦機的應用場景,建立在其作為人機交互方式基建的基礎上,存在“修復”、“改善”、“增強”、“溝通”四個核心場景。

以修復場景為例,能夠為聾啞人、重度癱瘓患者甚至植物人帶來溝通可能性之外,更多的可能性在于人體機能的修復場景,一個至少以千億容量計算的康復醫(yī)療市場。

較為常見且痛苦的視力受損,大多數是眼球器官發(fā)生損壞,而視覺相關的大腦皮層依舊活躍,腦機接口技術完全可以作為一個“溝通”橋梁,嫁接在機器/生物義眼與大腦之間,完成信號的傳遞,讓盲人重獲光明。

而對于人體運動機能的恢復,實現路徑與恢復實力類似。以腦機接口繞過受損的脊柱向全身神經發(fā)出指令,獲得重新行動的能力。

在實際的身體機能之外,腦機在精神狀態(tài)層面的“改善”,同樣值得期待。在構想中心理學中專注的“心流(Flow)”不再是無法捉摸的幻影,而是切實可捕捉的狀態(tài)。

而腦機的身份決定了,對于植入個體的心理、精神狀態(tài)可以觀測,避免部分心理疾病的發(fā)生。

與大眾更為相關的切入點,是關于睡眠質量的改善。可以實現通過對腦電波的實時監(jiān)測及解讀,聯(lián)通香薰、音響、燈具等IOT設備并隨著使用者不同的睡眠狀態(tài),進行自助調動。

通過對嗅覺、視覺、聽覺等感官的調整進行助眠干預,實現深度睡眠的沉浸和清晨引導式的喚醒。

結尾:未來的人類如何生活

一種更具象的未來社會,有了棱角。而作為社會主體的人們,將會如何生活?在腦機接口成為基礎設施的預設中,未來的生活或許有著三個關鍵詞:

第一,腦聯(lián)網。萬物互聯(lián)進一步向上拓展,大腦可以與其他事物自由互聯(lián),能夠以人機融合的新方式完成交互,甚至是獲得感覺的延展與替代。

第二,元宇宙。腦機接口無法避開的一種可能性,一種對于數字空間的暢想命題。在腦機接口的基底上,元宇宙或許能夠迎來“意識永生”的終極形態(tài)。這片可能會成為人類歸宿的陌生空間,有了具象化的能力,成為意識的新載體,完成永遠在線的數字永生。

新人類。不可否認的是,腦機接口技術的倫理問題,依舊沒有得到解決。這意味著需要從人本位來審視技術發(fā)展,來應對注定會成倍增加的道德考量。

從技術人文主義出發(fā),關于人類主體和身份的自我拷問,可隱私與許可的焦慮恐懼,都需要法律、道德的雙軌完善,來應對有可能存在的社會游移。

部分資料參考:「NEXTA創(chuàng)新夜談」打造腦機接口的基礎設施;腦機接口映入現實;賢集網:腦機接口上熱搜,關鍵技術目前是否已落地?

       原文標題 : AI芯天下丨趨勢丨腦機,最有可能的未來可能

聲明: 本文由入駐維科號的作者撰寫,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場。如有侵權或其他問題,請聯(lián)系舉報。

發(fā)表評論

0條評論,0人參與

請輸入評論內容...

請輸入評論/評論長度6~500個字

您提交的評論過于頻繁,請輸入驗證碼繼續(xù)

暫無評論

暫無評論

    掃碼關注公眾號
    OFweek人工智能網
    獲取更多精彩內容
    文章糾錯
    x
    *文字標題:
    *糾錯內容:
    聯(lián)系郵箱:
    *驗 證 碼:

    粵公網安備 4403050200275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