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初心說事兒,馬斯克給奧特曼和Open AI上壓力
馬斯克到底是不是“渣男”?
作者 | 三壽
編輯 | G3007
編者按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史記》
事物的發(fā)展總是曲折向前的,科技的發(fā)展總是伴隨著是是是非非,前有OpenAI CEO兼聯(lián)合創(chuàng)始人Sam Altman上演現(xiàn)代宮斗大戲爭權奪位,今有特斯拉的馬斯克公堂喊話別忘初心。
01
事件始末
美國時間3月1日,馬斯克在舊金山高等法院提起訴訟,將OpenAI CEO兼聯(lián)合創(chuàng)始人Sam Altman、Greg Brockman以及整個OpenAI公司告上法庭,用46頁的訴訟文件控訴OpenAI違背了創(chuàng)立時非盈利的初衷,自己是怎么被OpenAI欺騙,要求賠錢、恢復開源。其控訴主要圍繞以下幾點:
1.AGI的風險
2.OpenAI,Inc. 的創(chuàng)始協(xié)議
3.2023 年違反創(chuàng)始協(xié)議
4.馬斯克擔憂AGI落入壞人之手
5.馬斯克在讓OpenAI起步方面發(fā)揮關鍵作用
6.Altman和Brockman一再重申創(chuàng)始協(xié)議
7.OpenAI的公司結構不斷變化
8.OpenAI技術的發(fā)展——從AI到AGI
表面上看,馬斯克是在講Open AI違背初衷的過程,但是訴訟文件中有句話很直接:“然而,事實上,OpenAI 公司已經(jīng)變成了世界上最大的科技公司——微軟的一個封閉式子公司。在新董事會的領導下,微軟不僅在開發(fā) AGI,而且實際上正在改進 AGI,以使微軟的利潤最大化,而不是為了人類的利益。”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針對馬斯克長篇累牘的控訴,Open AI選擇了“硬剛”,美國時間3月6日,OpenAI正式作出回應,并附上了幾封與馬斯克通信的電子郵件;貞c如下:
1.OpenAI 致力于開發(fā)安全有益的 AGI 并推動其利益廣泛分配。
2.OpenAI 計劃駁回馬斯克的所有指控,并分享與馬斯克關系的真實情況。
3.開發(fā) AGI 所需的資源遠超預期,馬斯克曾建議宣布 10 億美元的初始資金承諾,但實際向OpenAI 提供的資金不足 4500 萬美元,其他捐助者提供了超過 9000 萬美元。
4.OpenAI 意識到為實現(xiàn) AGI 需要巨額資金,每年可能達數(shù)十億美元。
5.馬斯克提出與特斯拉合并或完全控制 OpenAI,但最終選擇離開并支持 OpenAI 自行籌資。
6.OpenAI 創(chuàng)建了盈利性實體以繼續(xù)使命,馬斯克希望擁有多數(shù)股權和控制權,但雙方未能達成一致。
7.OpenAI 的使命不要求開源 AGI,馬斯克理解并同意這一點。
8.OpenAI 對馬斯克提起訴訟表示遺憾,盡管他曾激勵團隊設定高目標,但現(xiàn)在卻成為競爭者并提起訴訟。
9.OpenAI 專注于推進其使命,期待部署系統(tǒng)以賦能每個人。
基本上OpenAI將馬斯克的訴訟要點一一駁回,但事件到此并未結束,也暫未有新的進展,估計Open AI的實錘讓馬斯克焦頭爛額,馬斯克正在想著怎么回應。
02
緣起與沖突
馬斯克與Sam Altman的相遇始于2015年。Sam Altman時任投資機構Y Combinator總裁,牽線馬斯克與就職于谷歌的科學家Ilya Sutskever會面。當時,馬斯克正在宣揚自己的“AI威脅論”,認為需要盡快成立一個公益組織預防AI的災難性影響,而Ilya所就職的谷歌在AI上強大而保守,可能控制壟斷AI而受到爭議。
馬斯克的主張對于技術理想主義者具有相當?shù)奈,于是馬斯克與Sam Altman一拍即合。2015年底,馬斯克、Sam Altman及其他投資者共同出資創(chuàng)立了OpenAI。
成立之初的那幾年,Open AI似乎還沒有摸到發(fā)展的火門,研發(fā)OpenAI Five在《Dota2》中虐人類選手、刷新游戲紀錄;做公益,研究防止惡意使用AI;搞小眾賽道,使用古早時代的單向語言模型做預訓練,這樣的小打小鬧就別說拳打谷歌、腳踢Facebook了。
Open AI當時的狀況與馬斯克的預期差得太遠,2017年末,馬斯克和其他人一致認為,需要創(chuàng)建一個盈利性實體,以盈利支撐Open AI建立AGI需要的海量計算資源。此時,馬斯克借機表示希望擁有多數(shù)股權、初始董事會控制權,擔任Open AI的CEO,主張將OpenAI和特斯拉合并,但Sam Altman和其他聯(lián)合創(chuàng)始人并不接受此建議。于是在2018年2月,馬斯克被Open AI董事會投票出局,但馬斯克宣稱還會繼續(xù)提供資金資助和指導。
2019年3月,Open AI成立了一個營利性部門OpenAI LP,用于籌集外部投資,并具備了科技初創(chuàng)公司的屬性,而公司則意味著需要有盈利。但微軟也是通過這個部門向OpenAI 投資了約130億美元。
根據(jù)Open AI公布的郵件顯示,馬斯克在郵件中建議宣布起步資金承諾為10億美元,自己將補足其他人未能提供的部分。但馬斯克在任期間僅為Open AI捐贈了4400萬美元。
03
馬斯克的一貫策略
馬斯克其實是最想快速盈利的商人,在Open AI成立之初那幾年,投入了4400萬美元后見未能快速起效,就打算獲得Open AI控制權,并著手將Open AI并入特斯拉,用于特斯拉的生產(chǎn)。而馬斯克現(xiàn)在的訴訟卻在控訴OpenAI違背了創(chuàng)立時非盈利的初衷,實屬有些不符合常理。
可是縱觀馬斯克以前打過的官司,似乎這一切又是清晰的:
1、早年馬斯克創(chuàng)業(yè)特斯拉的時候,對汽車界設計大師菲斯克的設計非常傾心,專門上門拜訪,并送去了一輛布加迪威龍作為禮物,誠邀菲斯克為特斯拉設計“白星”。二人一拍即合,馬斯克對菲斯克有求必應,但是菲斯克在獲取了特斯拉的諸多技術細節(jié)后,自己成立公司迅速推出了“卡瑪”車型。
馬斯克在2008年將菲斯克告上法庭,但由于馬斯克未簽訂排他協(xié)議,仲裁聽證認定馬斯克對菲斯克的指控是毫無根據(jù)的惡意毀謗,馬斯克敗訴。
2、馬斯克造火箭是人盡皆知的業(yè)務,但從2013年開始,亞馬遜創(chuàng)始人貝佐斯和馬斯克都想要打造可重復使用的火箭。2014年,貝佐斯旗下公司申請了注冊了火箭回收的專利,馬斯克得知后立即訴訟,貝佐斯同意撤銷專利。
3、馬斯克在商業(yè)上最大的手筆就是收購Twitter,當時馬斯克在收購時提出要求,必須降低10%收購價格,而Twitter給出的方案僅愿意降低4%價格,收購推進艱難。期間,Twitter的高管和董事會一致堅持不管如何談判,都必須保護他們未來免遭馬斯克的訴訟。馬斯克利用這一點,宣稱要起訴Twitter,認為Twitter董事會和管理層在機器人賬戶上撒謊。但最終馬斯克在律師的說服下放棄起訴,按原價收購。最后,馬斯克接管了推特,他達到了收購目的,而推特前首席執(zhí)行官等一眾人馬被離職。
縱觀馬斯克提起的訴訟,有輸有贏,但始終遵循一個原則,就是在自己處于不利局面的時候,通過法律的方式,達到遏制競爭對手,心理威懾對手等目的。訴訟不是一定要贏,而是要高調(diào)表達自己的明確態(tài)度。
此次馬斯克起訴OpenAI,其核心邏輯也是一樣。先下手為強,高調(diào)表達自己的態(tài)度,不求贏但主打一個就是惡心你一把,可是Open AI不吃那一套,“硬剛”回應,郵件記錄實錘。
04
馬斯克到底是不是“渣男”?
通過對此次馬斯克訴訟OpenAI整個事件的梳理以及對馬斯克過往的訴訟的判斷,筆者得出了一個形象的比喻:馬斯克的行徑很難稱得上是坦蕩的君子。
馬斯克與奧特曼的相遇,兩人惺惺相惜,一拍即合,就像兩小年輕看對眼了,然后墜入愛河,一起許下了革命誓言,成立Open AI,要一起對抗這世界的不公(谷歌)。
兩口子一起創(chuàng)業(yè)打天下,創(chuàng)業(yè)的過程中,奧特曼幾經(jīng)盤算,要對抗這世界的不公需要花不少的錢財,于是提出要想辦法掙點錢,馬斯克嘴上同意給錢,心里想的卻是怎么將現(xiàn)有的創(chuàng)業(yè)成果攥手里,最后當然是鬧掰分手了。分手時,馬斯克還不忘唱一句:“只要你過得比我好,過得比我好,什么事都難不倒”。
分手后奧特曼找了新對象——財大氣粗的微軟,還對奧特曼言聽計從,奧特曼事業(yè)蒸蒸日上,的的確確過得越來越好。
這下馬斯克看不下去了,轉(zhuǎn)頭就來責問奧特曼,說好的當初要一起對抗世界的不公,你忘了最初的夢想了嗎?
奧特曼通過以前的郵件記錄回應,似乎也表明了一種態(tài)度——“你別說話,你就是個渣男。”
結 語
筆者認為,訴訟是商業(yè)競爭中實現(xiàn)競爭目的,維護自身利益的途徑之一,但是不能成為表達個人態(tài)度的工具,這其實本身是違背了法律的嚴肅性。
就此次訴訟事件中暴露的問題,筆者的結論是不論Open AI如何發(fā)展,最終都會走上盈利的道路。因為Open AI發(fā)展需要的海量計算資源是需要巨量的資本來支撐的,而資本本身就是逐利的。至于OpenAI的盈利之路是否能走通,ChatGPT的月活超過1億,用戶超過1.8億,且日益增長的數(shù)據(jù)已經(jīng)告訴了我們答案。
原文標題 : 拿初心說事兒,馬斯克給奧特曼和Open AI上壓力

請輸入評論內(nèi)容...
請輸入評論/評論長度6~500個字
最新活動更多
推薦專題
- 1 UALink規(guī)范發(fā)布:挑戰(zhàn)英偉達AI統(tǒng)治的開始
- 2 北電數(shù)智主辦酒仙橋論壇,探索AI產(chǎn)業(yè)發(fā)展新路徑
- 3 降薪、加班、裁員三重暴擊,“AI四小龍”已折戟兩家
- 4 “AI寒武紀”爆發(fā)至今,五類新物種登上歷史舞臺
- 5 國產(chǎn)智駕迎戰(zhàn)特斯拉FSD,AI含量差幾何?
- 6 光計算迎來商業(yè)化突破,但落地仍需時間
- 7 東陽光:2024年扭虧、一季度凈利大增,液冷疊加具身智能打開成長空間
- 8 地平線自動駕駛方案解讀
- 9 封殺AI“照騙”,“淘寶們”終于不忍了?
- 10 優(yōu)必選:營收大增主靠小件,虧損繼續(xù)又逢關稅,能否乘機器人東風翻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