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轉?馬斯克能否和OpenAI冰釋前嫌?
貝克街探案官
作者
包可萌
馬斯克針對OpenAI的最終猜想
節(jié)后第一周,最高興的人可能是特斯拉的老板馬斯克,因為他終于拿到拖欠了將近6年的工資,560億美元,約合4000億人民幣。
這是因為馬斯克2018年1月簽訂了一份類似對賭協(xié)議的CEO績效激勵方案,包括一系列當時看起來難以實現的商業(yè)目標,分別為12個市值里程碑,實現盈利等。如今這些當時看似不可能的目標悉數實現,馬斯克終于拿回屬于他的“績效”,另有消息稱,馬斯克拿到工資后,計劃將特斯拉遷址得克薩斯州,外界認為這是首富的無聲反抗。
同時,馬斯克因為蘋果接入ChatGPT宣布全面禁用蘋果設備,第二天卻主動撤銷對OpenAI及其聯(lián)合創(chuàng)始人薩姆·奧特曼和格雷格·布羅克曼提起的訴訟,短短48小時內,馬斯克前后態(tài)度截然相反,不禁讓人好奇馬斯克是否又重新接受了OpenAI及其研發(fā)的ChatGPT
當地時間6月10日,蘋果宣布與OpenAI合作,將接入ChatGPT服務,蘋果用戶可以通過Siri使用ChatGPT,且向客戶保證,不會追蹤用戶數據。馬斯克得到消息后,公開表示蘋果沒能力自主研發(fā)人工智能,且使用蘋果用戶使用ChatGPT一定會向OpenAI泄露用戶信息,OpenAI得到用戶信息后,蘋果根本沒有能力保護用戶信息安全。
雖然蘋果一再強調不會存在信息泄露風險,也有第三方為蘋果背書:“用戶根據蘋果設備的請求決定是否批準啟用ChatGPT,而OpenAI無權訪問該設備。”但這種層面的解釋根本不足以讓大眾信服,從技術層面上來看,馬斯克的擔憂完全有道理且必要,因為第三方平臺不受控幾乎已經是業(yè)界共識,網絡安全專家李鐵軍,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采訪時也公開表達過這一觀點。
表面上看,馬斯克禁用蘋果設備是出于數據安全考慮,其實背后依舊暗藏著馬斯克和OpenAI的紛爭,否則馬斯克也不會一紙訴狀將OpenAI告上法庭,卻又主動無條件撤訴。
其實進一步觀察這場訴訟不難發(fā)現,馬斯克似乎并沒有十足的信心實現他的訴求,此前有報道援引The Verge的Nilay Patel觀點,指出馬斯克發(fā)起的這期訴訟存在一些問題:馬斯克直截了當地指控 OpenAI 違反了一份根本不存在的合同。這根本就不是一回事!投訴中提到了“創(chuàng)始協(xié)議”,但沒有附上這樣的創(chuàng)始協(xié)議作為證據,違約索賠承認“創(chuàng)始協(xié)議”基本上是每個人都在一些電子郵件中聽到的一種氛圍。
若據此推斷,馬斯克此次提起訴訟,更多的是表達一種態(tài)度或干脆就是發(fā)泄情緒,撤回訴訟只是他情緒宣泄完畢而已。
01
馬斯克與OpenAI的愛恨糾纏
馬斯克起訴OpenAI的主要原因,是他認為OpenAI及其首席執(zhí)行官薩姆·奧特曼等人,違背了“為人類研發(fā)人工智能,而不是錢”的創(chuàng)業(yè)初心。馬斯克之所以知道奧特曼等人創(chuàng)立OpenAI的初心,是因為他是OpenAI的聯(lián)合創(chuàng)始人,直至2018年被奧特曼等人踢出公司,并于此前創(chuàng)立自己的初創(chuàng)AI公司“xAI”。
2015年底的一個晚上,馬斯克與Ilya Sutskever等人共進晚餐,后者來自于Google Brain部門,同時出席的還有硅谷電子支付初創(chuàng)公司Stripe的首席技術官Greg Brockman。他們達成了一個共識,“建設新一代人工智能實驗室,且不受任何營利機構或個人控制。”
如今看來這是一個不可能實現的夢,不盈利的企業(yè)無法長久維系,必然會走到破產邊緣,想要在不盈利的前提下,長久維持下去,勢必需要獲得源源不斷的現金流,而提供現金流的這個人,或多或少會左右公司的命運,再次和幾個人最初設立公司的愿景相違背。
在OpenAI剛成立的時候,各界都認為馬斯克能給公司帶來AI專家,也能設立一個更大的數據池協(xié)同OpenAI工作,與此同時,馬斯克名下的特斯拉和Brockman旗下的創(chuàng)業(yè)孵化企業(yè)Y Combinator還會與OpenAI共享數據,助力OpenAI迅速提升實力,實現和Facebook、谷歌等大廠抗衡的目的。
但是隨著OpenAI的發(fā)展,和特斯拉自研自動駕駛技術時對AI技術的龐大需求,二者逐漸出現矛盾,在OpenAI的官網上,明確指出馬斯克當年希望OpenAI和特斯拉合并,他來全權掌控OpenAI,當OpenAI其他股東反對后,馬斯克決定自己另起爐灶。
隨后的幾年間,馬斯克和OpenAI的紛爭持續(xù)不斷,直至近年來OpenAI自研的ChatGPT大火,馬斯克開始愈發(fā)想要回到OpenAI核心層,只可惜一直未能如愿。
隨后,馬斯克直接囤了一萬張顯卡,并創(chuàng)立了自己的人工智能初創(chuàng)公司xAI,他宣稱xAI專注于開發(fā)真實、有能力且對全人類最大利益的先進AI系統(tǒng),公司使命是了解宇宙的真實本質,并宣布將開發(fā)ChatGPT的競爭對手,“Grok”的聊天機器人。
此前早些時間,世界首富馬斯克為xAI融到了一筆價值60億美元的B輪融資,外界普遍認為這筆錢充其量就是買個卡,因為當前大模型越做越復雜,對算力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在今年4月份的一次現場音頻聊天中,馬斯克公開表示公司將需要10萬個英偉達H100顯卡訓練Grok3.0,目前這個數字僅為2萬。
為了更快解決算力問題,馬斯克找到了曾是特斯拉董事會董事,甲骨文公司的聯(lián)合創(chuàng)始人埃里森,后者幫助馬斯克接管了推特,即今天的“X”社交媒體平臺,有消息稱,目前下AI是甲骨文H100顯卡的最大用戶,用量在1.5萬左右,Grok的研發(fā)進程也由此進入快車道,如果后續(xù)實現10萬張卡同時訓練,勢必會實現力大磚飛的效果,追趕ChatGPT只是時間問題。
而且鑒于OpenAI現有管理團隊的分家前科,阿里巴巴集團聯(lián)合創(chuàng)始人、董事局主席蔡崇信,近期在上海舉行的美國投行摩根大通第二十屆全球中國峰會上公開表示,“雖然微軟與OpenAI建立了緊密的合作,但兩者的獨立地位意味著他們未來極有可能會分道揚鑣。”
雖然蔡崇信的預言只能交給時間驗證真?zhèn),但OpenAI當下繁榮背后,確實有不為人知的齟齬。
02
喜憂參半的OpenAI
在馬斯克的Grok追上ChatGPT之前,ChatGPT的行業(yè)地位是無人可以撼動的,最近OpenAI的順利發(fā)展,給管理層極大地信心,已于5月底正式宣布,重啟機器人團隊。
根據公開信息可知,OpenAI目前活躍用戶破億,并和不同國家和地區(qū)的官方或組織合作,如阿爾巴尼亞正在使用OpenAI的工具將其加入歐盟的時間提前5.5年;DigitalGreen通過在OpenAI的基礎上進行構建,將農業(yè)推廣服務的成本降低了100倍,從而幫助提高肯尼亞和印度農民的收入;羅德島州最大的醫(yī)療保健提供商Lifespan使用GPT-4將其手術同意書從大學閱讀水平簡化為6年級水平;冰島正在使用GPT-4來保護冰島語。
此次和蘋果合作,外界普遍認為這可以加速AI手機的推廣,幫助手機用戶更快、更便捷的通過手機完成創(chuàng)作工作,大幅提升手機用戶使用體驗和工作效率。
參考同樣接入OpenAI大模型的產品,今年3月,美國機器人創(chuàng)業(yè)公司,OpenAI內部創(chuàng)業(yè)基金投資的Figure公司,發(fā)布了一個OpenAI大模型賦能的產品演示視頻,視頻中Figure 01機器人可以依托OpenAI大模型和人類對話,并能理解人類指令,完成拿取物品、晾曬衣物等基礎任務。
國金證券表示,FigureAI官方號發(fā)布視頻,展示了Figure01搭載了OpenAI后可以實現的具體能力,利好人形機器人早日解決通用性需求,大批量量產概率進一步提升。在此基礎上,OpenAI重啟機器人團隊,大量招聘相關從業(yè)人員,試圖通過和其他公司合作的方式,進一步訓練大模型以提升模型工作效率。
然而和機器人團隊擴編相反的是,公司去年以來經歷了一番人事變動,盡管OpenAI稱馬斯克的說法是“虛構的”,但這位億萬富翁并不是唯一一個對OpenAI的領導力和方向提出質疑的人,甚至一度影響了公司穩(wěn)定。
首先是在2023年,OpenAI一場備受矚目的領導危機,導致Altman暫時被公司驅逐,顯然是因為幾位董事會成員對人工智能的風險表示擔憂。經過幾天的動蕩和OpenAI主要投資者微軟的干預,Altman恢復了原職,業(yè)內分析師稱,這是那些尋求將AI技術商業(yè)化的人的勝利。
最近,多位備受矚目的OpenAI安全負責人離開了公司,其中幾位公開聲稱,公司優(yōu)先考慮快速推出新產品,而不是安全。幾周后,該公司表示已成立一個新委員會,負責向公司董事會提出有關安全和保障的建議。
面對社會上種種質疑,OpenAI依舊在高速發(fā)展,至于公司未來到底會像馬斯克希望的那樣,一定會失敗,還是如奧特曼等人所說,馬斯克所有觀點都是錯誤的,只能交給時間驗證。
© THE END
本文僅作為分享學習使用,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原文標題 : 反轉?馬斯克能否和OpenAI冰釋前嫌?

請輸入評論內容...
請輸入評論/評論長度6~500個字
最新活動更多
推薦專題
- 1 UALink規(guī)范發(fā)布:挑戰(zhàn)英偉達AI統(tǒng)治的開始
- 2 北電數智主辦酒仙橋論壇,探索AI產業(yè)發(fā)展新路徑
- 3 降薪、加班、裁員三重暴擊,“AI四小龍”已折戟兩家
- 4 “AI寒武紀”爆發(fā)至今,五類新物種登上歷史舞臺
- 5 國產智駕迎戰(zhàn)特斯拉FSD,AI含量差幾何?
- 6 光計算迎來商業(yè)化突破,但落地仍需時間
- 7 東陽光:2024年扭虧、一季度凈利大增,液冷疊加具身智能打開成長空間
- 8 地平線自動駕駛方案解讀
- 9 封殺AI“照騙”,“淘寶們”終于不忍了?
- 10 優(yōu)必選:營收大增主靠小件,虧損繼續(xù)又逢關稅,能否乘機器人東風翻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