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
糾錯
加入自媒體

收手吧蘋果,外面都是DeepSeek

2025-02-21 08:59
源Sight
關注

文源 | 源Sight

作者 | 柯基

2025年初的手機市場,空氣中依舊彌漫著一股肅殺之氣。

蘋果率先亮劍,不是更強大的芯片,也不是更革命的設計,而是一部起售價僅為599美元的iPhone 16e。這款被外界戲稱為“廉價版”的iPhone,核心賣點卻毫不含糊——AI。蘋果聲稱,16e搭載了足以運行大模型的AI功能,目標直指最廣闊的大眾消費市場。

幾乎在同一時間,中國手機廠商陣營,卻呈現出一種吊詭的“默契”。當蘋果擁抱阿里AI之時,華為、OPPO、vivo等一眾主流品牌,不約而同地選擇了DeepSeek。除小米之外,幾乎所有頭部玩家,都將寶壓在了這家成立僅數年的AI新貴身上。

DeepSeek,這家名字略顯陌生的中國AI公司,瞬間被推到了聚光燈下。它像一根突然出現的救命稻草,被國產手機廠商緊緊抓住。

豪賭時刻,勝算幾何?蘋果“棄卒保車”般的力推廉價版AI手機,DeepSeek的“臨危受命”,這場手機江湖的變局,遠比表面看到的,更為復雜,也更為兇險。

01

蘋果式降維

降維打擊,是蘋果慣用的手法。但這一次,蘋果的“降維”,卻多了幾分無奈,也多了幾分耐人尋味。

2024年第四季度,中國手機市場一片蕭瑟。數據冰冷,卻也真實。整體出貨量同比大幅下滑,市場需求肉眼可見的疲軟。IDC、Counterpoint、Canalys,幾大市場調研機構的數據,口徑或許略有差異,但指向卻是驚人的一致:寒冬已至。

高端市場,蘋果固守著最后的陣地,但增長的天花板,也依稀可見。曾經的高歌猛進,已成明日黃花。中低端市場,價格戰(zhàn)的硝煙味愈發(fā)濃烈。OV小米們,絞盡腦汁,只為在存量市場中,多分一杯羹。

蘋果變陣,是必然的選擇。iPhone 16e的發(fā)布,是蘋果市場策略的一次重大轉向。這款被冠以“廉價版”之名的AI手機,起售價僅為599美元,搭載阿里提供的AI解決方案,主打智能化體驗。蘋果的意圖很明顯,收割更廣闊的市場,尤其是對價格敏感的大眾消費群體。

圖片

截圖來源于蘋果商城

“廉價版”,這個詞匯,與蘋果以往的品牌調性,格格不入。但市場環(huán)境變了,蘋果也必須做出改變。智能手機的競爭焦點,正在悄然轉移。硬件參數的比拼,已經接近瓶頸。智能化應用,成為新的戰(zhàn)場。

AI,是這場變革的核心驅動力。蘋果深諳此道。想要在未來的競爭中保持領先地位,就必須加快AI技術的落地,并將其融入到產品之中。然而,在AI領域,蘋果的步伐,似乎有些遲緩。

與谷歌、微軟等科技巨頭相比,蘋果在AI基礎研究和模型開發(fā)方面,并沒有明顯的優(yōu)勢。Siri的智能化程度,也一直被外界詬病。封閉的生態(tài)系統(tǒng),曾經是蘋果的護城河,但在AI時代,卻可能成為一種束縛。

中國市場,更是蘋果不得不正視的變量。獨特的政策環(huán)境,本土化的用戶需求,都讓蘋果在中國市場的AI布局,面臨諸多挑戰(zhàn)。想要在中國市場推廣AI應用,就必須遵守中國的法律法規(guī),并充分考慮本土用戶的習慣和偏好。

與阿里巴巴合作,不失為蘋果進入中國AI市場的一個好選擇。阿里達摩院的技術實力,毋庸置疑。自然語言處理、圖像識別、語音交互,阿里都有著深厚的技術積累和豐富的應用經驗。

更重要的是,阿里巴巴對中國市場,有著深刻的理解。本土化的AI助手、語音搜索、智能推薦,阿里可以為iPhone 16e提供定制化的服務,從而提升用戶體驗,增加用戶粘性。

借力阿里,補齊AI短板,搶占中國市場,這才是蘋果的真正意圖。iPhone 16e,不過是蘋果“棄卒保車”的一枚棋子。

只是,蘋果與阿里的合作,也引發(fā)了一些擔憂。技術自主性是否會受到影響?數據安全和隱私保護是否會面臨風險?“下沉市場”的行為,是否會對蘋果的品牌形象造成沖擊?這些疑問,都懸而未決。

02

全村押注

蘋果的“降維”,讓國產手機廠商感受到了巨大的壓力。但也正是這種壓力,催生了國產手機廠商的“豪賭”。

與蘋果不同,大多數國產手機廠商,并沒有強大的技術積累和雄厚的資金實力,難以自主研發(fā)AI大模型。這是一場實力懸殊的較量。但國產手機廠商,并不甘心就此認輸。

DeepSeek的出現,無疑為國產手機廠商,提供了一個難得的喘息之機。這家專注于AI大模型研發(fā)的中國企業(yè),技術實力,備受業(yè)界認可。尤其是其R1大模型的發(fā)布,更是在國內科技圈,引發(fā)了強烈反響。

DeepSeek的技術,被國產手機廠商視為救命稻草。智能助手、圖像識別、語音交互、自然語言處理,DeepSeek的大模型技術,可以為手機廠商提供強大的AI能力。通過將DeepSeek的大模型技術應用到手機中,可以提升產品的智能化水平,改善用戶體驗,從而增強產品的競爭力。

更重要的是,DeepSeek可以為手機廠商提供定制化的AI解決方案。差異化,是國產手機廠商在紅海市場中突圍的關鍵。DeepSeek的定制化服務,正好滿足了國產手機廠商的需求。

拍照,是國產手機廠商發(fā)力的重點方向之一。DeepSeek的大模型技術,也可以開發(fā)出更智能的拍照功能,提升圖像質量和拍攝效果。此外,DeepSeek的大模型技術,也有望幫助手機廠商開發(fā)出更強大的語音助手,實現更自然、更便捷的人機交互。

通過與DeepSeek合作,國產手機廠商可以在短時間內補齊AI短板,推出具備競爭力的AI手機,從而與蘋果等國際巨頭展開競爭。這看似是一條捷徑,但也是一場豪賭。

將DeepSeek視為“全村的希望”,是否過于樂觀?答案或許并沒有那么簡單。DeepSeek的技術實力,毋庸置疑。但R1大模型,畢竟還處于發(fā)展階段。性能、穩(wěn)定性、安全性,仍有待進一步提升。

DeepSeek的商業(yè)模式和盈利模式,也需要進一步探索和驗證。技術授權和定制化開發(fā),能否支撐起DeepSeek的長期發(fā)展?這是一個未知數。

更重要的是,國產手機廠商對DeepSeek的依賴,可能會扼殺其自主創(chuàng)新的動力。如果所有手機廠商都采用DeepSeek的AI解決方案,最終可能會導致產品同質化,難以形成差異化競爭優(yōu)勢。

AI技術的發(fā)展,日新月異。DeepSeek能否始終保持領先地位,仍然存在不確定性。一旦DeepSeek的技術優(yōu)勢不再,國產手機廠商又將何去何從?這是一場風險與機遇并存的豪賭。

03

不止DeepSeek

DeepSeek很重要,但絕非全部。國產手機廠商的突圍之路,絕不能僅僅押注在DeepSeek身上。

圖片

截圖來源于Deep Seek

在“卡脖子”陰影籠罩下的中國科技產業(yè),DeepSeek的“成本革命”和技術突破,無疑為國產手機廠商注入了一劑強心針。它提供了一種更經濟、更高效的AI解決方案,降低了AI技術應用的門檻,加速了國產手機智能化升級的進程。

但DeepSeek并非萬能靈藥。安全風險、審查擔憂、技術成熟度,以及過度依賴單一AI方案的潛在風險,都是國產手機廠商需要正視和解決的挑戰(zhàn)。

更重要的是,AI僅僅是智能手機競爭的一個維度,而非全部。硬件創(chuàng)新、品牌建設、渠道拓展、用戶服務、供應鏈管理,依然是決定手機廠商生死存亡的關鍵要素。將DeepSeek視為“救命稻草”,而忽略自身在其他方面的短板,無異于緣木求魚。

在IDC中國研究經理郭天翔看來,目前的手機廠商與DeepSeek的合作“更多是追趕熱度”。目前的接入基本只是給后者增加了一個入口,本質上使用情況跟下載一個DeepSeek的APP并無太大區(qū)別,“目前DeepSeek尚未跟手機廠商形成深度合作,進行后臺API(應用程序編程接口)的打通,使得DeepSeek的推理能力真正融入到手機的AI中。”

與其將DeepSeek神化為“全村的希望”,不如將其視為國產手機AI突圍的“加速器”和“催化劑”。它能夠幫助國產手機廠商更快地駛入AI賽道,縮短與國際巨頭的差距,但最終能否在AI時代勝出,贏得未來,仍然取決于國產手機廠商自身的實力和努力。

對于眾多國產手機廠商來說,DeepSeek,或許能解一時之渴,但絕非長久之計。

在安卓系統(tǒng)高度同質化的當下,單純依靠AI功能的“差異化”,很難形成真正的競爭優(yōu)勢。在各家都能做出類似的AI功能,用戶體驗難有差異化可言。

更何況,DeepSeek的技術是開放的,并非獨家秘笈。其他AI公司,甚至海外巨頭,同樣可以提供類似的大模型技術。

真正的突圍之路,從來都不是單一的技術突破,而是系統(tǒng)性的生態(tài)構建。

蘋果的強大,不僅僅在于iOS系統(tǒng),更在于圍繞iOS生態(tài)構建的App Store、Apple Music、iCloud等等服務體系。用戶一旦習慣了蘋果生態(tài),遷移成本極高,忠誠度自然也就更高。

國產手機廠商想要擺脫“安卓同質化”的泥潭,就必須跳出硬件參數和單一AI功能的競爭,構建以用戶為中心的、獨具特色的生態(tài)系統(tǒng)。

AI的未來,充滿變數。DeepSeek的崛起,僅僅是AI競賽的序幕。對于國產手機廠商而言,能夠扭轉局面的市場變量,從來都不是外部的“救世主”。

部分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告知刪除

       原文標題 : 收手吧蘋果,外面都是DeepSeek

聲明: 本文由入駐維科號的作者撰寫,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場。如有侵權或其他問題,請聯系舉報。

發(fā)表評論

0條評論,0人參與

請輸入評論內容...

請輸入評論/評論長度6~500個字

您提交的評論過于頻繁,請輸入驗證碼繼續(xù)

暫無評論

暫無評論

    掃碼關注公眾號
    OFweek人工智能網
    獲取更多精彩內容
    文章糾錯
    x
    *文字標題:
    *糾錯內容:
    聯系郵箱:
    *驗 證 碼:

    粵公網安備 4403050200275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