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去年常住人口僅增加7萬,慌嗎?
廣州的常住人口增量放緩其實也是產業(yè)升級的結果之一。
作者:今綸
昨天,有個讀者留言說:“廣州去年常住人口僅增加7萬啊!币馑际撬芑,不知道是不是手里有太多房子。
今天(周六)下午兩點多,我因為有事,從廣州開車到佛山。如果是不堵車的話,25分鐘可以到,但是因為有點堵車,所以花了40分鐘才到。這是周六的下午,不是上下班高峰期,也不是廣州人出城游玩的高峰期。
所以,人是不是有點多?
廣州現(xiàn)在有多少人呢?常住人口1881.06萬人,比去年新增7.03萬人。
很多人就慌了,我覺得吧,他們應該是完全不熟悉一線城市的人口情況,那么,我們就來看看上海、北京、深圳。
先科普一下什么是常住人口:簡單說,在這個地方呆夠了半年,你就算這個地方的常住人口。
01北京:從2017年開始負增長
北京從2017年就開始常住人口負增長了,2017年常住人口規(guī)模比2016年減少2.2萬人,自1997年來首次實現(xiàn)負增長。
而且2018年又減少了16萬人,2019年再減少0.6萬人。
北京發(fā)生了什么呢?把非首都功能疏解出去,人也就跟著出去了。
2018年,北京市不予辦理的工商登記事項累計達到近2萬件,疏解提升市場和物流中心410個,調整退出一般制造業(yè)企業(yè)近1500家,城六區(qū)高校累計向郊區(qū)轉移學生約3萬人。
當時,北京就計劃到2020年,再退出1000家以上一般制造業(yè)和污染企業(yè)。北京市常住人口增量、增速保持雙下降。城六區(qū)常住人口持續(xù)減少,2016到2017兩年城六區(qū)常住人口規(guī)模累計下降74萬人,年均下降3%左右。
所以,北京的常住人口減少,北京人一點沒慌,因為這是預料之中的,高質量發(fā)展嘛。
而且,眾所周知,北京戶口很金貴,孩子考985的大學可以不那么辛苦,因此,北京的戶口一直不好拿,房子也不便宜,當北漂太久,漂不下去就回去了。
但是,北京的GDP和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長還不錯,這就行了吧。
02上海:每年增長幾萬
看看上海,2017年上海常住人口負增長,此后連續(xù)兩年常住人口增加。2017年,常住人口減少了1.37萬人。2018年增加4.45萬人,2019年增加4.36萬人。
上海其實是在逐漸放低入戶門檻的:
2020年9月,上海市就對上海交通大學、復旦大學、同濟大學、華東師范大學四所在滬“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的應屆本科畢業(yè)生開放落戶。
2021年12月,上海試點在五個新城和自貿區(qū)新片區(qū)就業(yè)的上海市應屆研究生畢業(yè)生符合基本條件可直接落戶的政策。落戶受理時間為2021年12月1日至12月31日(工作日)。
上海為什么要這么做呢?
因為上海的老齡化非常嚴重,而且的確需要把更多年輕人留下來發(fā)展經濟。
至2020年年底,上海戶籍人口中,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達533.5萬人,占戶籍總人口的36.1%。
楊超越作為特殊人才拿到上海戶口激起那么多上海網友的憤怒,你就知道上海戶口還是很值錢的。
上海要增加常住人口很容易,本科就可落戶的話,我估計一年起碼增加幾十萬常住人口。
結合京滬的情況來看,常住人口的低增長或者負增長真的沒什么好驚訝的,對于京滬這樣的城市來說:不想給城市的基礎設施太大壓力,必須慢慢來,先服務好存量人口。
何況,以北京為例,這里面還有一個產業(yè)結構調整的動作,既然調整了,自然就會導致人口減少。何況,一線城市誰沒有產業(yè)結構調整的動作呢?
最重要的是,常住人口的低增長或者負增長并沒有影響北京、上海人民的收入增長。
03廣州:正在經歷脫胎換骨
既然如此,說說廣州。
首先廣州的落戶門檻不低,本科才能落戶,這一條其實就擋住了很多人。雖然說戶籍人口不等于常住人口,但不能落戶會影響常住人口的增長的,沒人會反對吧。
在深圳較長時間以“大專畢業(yè)就可落戶”來吸引年輕人的那幾年,廣州一直頂住了誘惑,曾試探性地釋放了個政策意向:
2020年,廣州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向社會發(fā)布了《廣州市差別化入戶市外遷入管理辦法(公開征求意見稿)》,并公開向社會公眾征求意見,管理辦法的內容中包含了只需擁有國內普通高校全日制大專的學歷就可以申請入戶白云區(qū)、黃埔區(qū)、花都區(qū)、番禺區(qū)、南沙區(qū)、從化區(qū)和增城區(qū)這七個行政區(qū)。
這個意見并沒有下文,也就是說大專生目前還不能一畢業(yè)就落戶廣州。
即使如此,在常住人口的增量方面,廣州也是城市榜的前三名,甚至經常是第二名,主要競爭對手是深圳和杭州。
廣州的常住人口增量放緩其實也是產業(yè)升級的結果之一,為什么這么說?
從2016到2020年,廣州大力支持戰(zhàn)略性新興產業(yè)發(fā)展,5年間戰(zhàn)略性新興產業(yè)增加值占GDP比重從不足20%提高到30%,這就是典型的產業(yè)升級了。
在去年上半年的外資企業(yè)注冊方面,廣州緊隨上海,成為亞軍。企查查數(shù)據研究院發(fā)布的《2021上半年外商投資企業(yè)大數(shù)據》顯示:上海以及廣州吸引外資企業(yè)注冊的能力處于第一梯隊,分別有2936家和1604家。
2021年,廣州甲級寫字樓全年凈吸納量錄得425,969平方米,同比增長超過4倍,達到自2017年以來的歷史新高。在內地四個一線城市中,廣州以7.6%的空置率位居第一。
廣州去年的GDP總量也相當不錯。
為什么常住人口只增長7萬呢?
很簡單,因為廣州正在經歷新一輪脫胎換骨,某些傳統(tǒng)行業(yè)正在逐漸往后退,而戰(zhàn)略新興產業(yè)越來越重要,比如,你可能看到某些店鋪沒人承租,但是你沒看到更貴的甲級寫字樓辦公室空置率越來越低。
而且人口增長多的,經濟增速未必增長快。
比如2021年,番禺區(qū)常住人口增長為全市最多,一年增長了14.57萬,但是經濟增速第一的是增城,增城的人口增長不到6萬。
就算是常住人口最多的是白云區(qū),368.91萬人,它的經濟總量在全市的排名才第五。
▲廣州各區(qū)經濟增速排名
簡單來說,單純靠湊人頭拼經濟總量的招數(shù)不靈了,還是要看科技含量。
你看天河區(qū)常住人口也減少了1萬多人,黃埔區(qū)常住人口減少了7萬多,但是它們的平均增速依然是超過全市平均數(shù)8.1%的,天河、黃埔去年的增速都是8.2%,而且總量依然遙遙領先。
04深圳:常住人口數(shù)量變化暫不知道
我知道有些朋友會問深圳的情況,那么也講講。
深圳是很特殊的一線城市,從2016年開始,純學歷型人才落戶門檻放寬至大專及以上,并且對人才入戶量不設指標數(shù)量上限,這大大減少了人口流入的制度性障礙。
在一系列措施吸引下,2017年深圳戶籍人口猛增50萬人。2018年,深圳接收應屆畢業(yè)生10.8萬人,同比增長7%,連續(xù)5年創(chuàng)新高;同年深圳各類人才已達到580萬人,占常住人口44.5%。
所以,其他一線城市怎么和深圳比落戶呢?
試想一下,廣州、北京、上海讓大專畢業(yè)生落戶會是個什么情況?一年增加100萬戶籍人口一點不奇怪吧。
說一個數(shù)據吧:2020年深圳戶籍人口增量達到92.6萬!估計不少人是奔著買房資格或者人才補貼來的。
但很有意思的是沒有公布常住人口數(shù)量。
還有兩個數(shù)據:2020年深圳小學共招生19.07萬人,同比下降6.5%;2019年小學招生20.4萬人,同比下降1%。
是不是有些家庭為了孩子上學直接回老家了?畢竟,2020年,深圳的學位缺口高達6萬。
2021年5月,深圳司法局官網發(fā)布《深圳市戶籍遷入若干規(guī)定(征求意見稿)》,不但刪除了大專生落戶,而且顯著收緊本科生落戶門檻。
所以,你要問我深圳常住人口數(shù)量的變化,我只能說暫時不知道。
總結一下:
一線城市的常住人口數(shù)量的減少或者增速放緩都不是大問題,畢竟手里可打的牌比較多,最關鍵的是有沒有在產業(yè)結構上不斷迭代,有沒有讓老百姓的收入增加,有沒有讓市民有更多的幸福感,這些才是我們最應該關注的指標。
原文標題 : 廣州去年常住人口僅增加7萬,慌嗎?

請輸入評論內容...
請輸入評論/評論長度6~500個字
最新活動更多
- 1 誰是受“關稅戰(zhàn)”沖擊最大的城市?
- 2 王凱:以“以太坊”為翼,引領區(qū)塊鏈技術革新
- 3 城市NOA中,智能駕駛功能邊界在哪里?
- 4 無人配送車產業(yè)鏈拆解
- 5 看完全是黑科技的智慧公園,我不淡定了
- 6 一季度GDP成績單出爐,31省份外貿依存度如何?
- 7 海上停機導致航運業(yè)維修損失數(shù)萬美金?Easy-Laser易樂推出XT770激光對中系統(tǒng),實現(xiàn)毫米級精度確保航行“零誤差”
- 8 Uber:自動駕駛能殺死“美版滴滴”?
- 9 智駕平權戰(zhàn)之城市NOA:既要華為性能、又要特斯拉成本
- 10 從美國到歐洲,跨境賣家的 “生死” 大轉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