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
糾錯
加入自媒體

新加坡制造業(yè)崩了,李顯龍陷入兩難

2023-04-18 15:00
抱樸財經
關注

全球化面臨挑戰(zhàn),不確定性越來越多,本國制造業(yè)如何殺出重圍,在存量博弈和日漸艱難的貿易環(huán)境中搶到單,越來越成為一個世界級難題。

作者:今綸

  4月14日,新加坡官方公布的預估數據顯示:該國經濟在2023年第一季度同比增長0.1%,明顯低于上一季度2.1%的增長。

與此同時,新加坡金融管理局(金管局)當天宣布維持貨幣政策不變。這是該國自2021年10月以來連續(xù)五次采取緊縮措施后,首次維持其貨幣政策不變。

增長0.1%,其實就是沒增長。而且同比的是去年一季度,新加坡怎么了?

世界風云變幻,優(yōu)秀如新加坡者,其實也很難獨善其身。 

01金融業(yè)賺了個盆滿缽滿

沒錯,很多錢在流入新加坡,很多家族辦公室在新加坡開設起來了。

去年12月的“全球金融中心指數報告(GFCI 32)”對全球19個主要的金融中心從營商環(huán)境等方面進行評估與排名。

該報告顯示,新加坡成為亞洲第一大金融中心,而美國紐約和英國倫敦則繼續(xù)保有全球第一和第二大金融中心的位置。

新加坡一時風頭無兩。

新加坡金融業(yè)生產總值占全國的14%。金管局預計將在2021年至2025年期間總共增加約2萬個新職位,而根據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公布的計劃,金融業(yè)將以每年4%至5%的速度增長。

2022年,新加坡就業(yè)總人口增長4.2萬,其中85.7%是外籍人士。

據新加坡政府公布的數據,新加坡金融賬戶凈流入從去年2季度開始暴增,單季凈流入1062億新加坡元(約合790億美元),創(chuàng)1986年有數據以來最高水平,且超過之前歷史最高值的2倍。

▲新加坡夜景

去年全年,新加坡金融賬戶凈流入達到了2790億新加坡元(約合2080億美元),比2019年增長了近4倍,也是歷史上最高的水平。

新加坡金融業(yè)在去年賺了個盆滿缽滿是事實。

但新加坡很快迎來了挑戰(zhàn)和艱難時刻。

02制造業(yè)同比收縮6.0% 

新加坡的三大經濟支柱是國際貿易、加工業(yè)、旅游業(yè)。

加工業(yè)主要包括制造業(yè)和建筑業(yè)。制造業(yè)產品主要包括電子產品、化學與化學產品、機械設備、交通設備、石油產品、煉油等部門。

新加坡是世界第三大煉油中心,世界排名前列的Shell、Exon Mobil、BP等石油公司均把新加坡作為石油提煉和倉儲基地。

制造業(yè)在新加坡經濟結構中的占比遠超金融的14%。

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新加坡制造業(yè)增加值一直在穩(wěn)步上升,其GDP占比幾乎從未低于20%,高時甚至超過25%。

新加坡制造業(yè)出口的產品覆蓋航空航天、半導體、化學和生物醫(yī)學科學等領域,是全球第四大高科技出口國。

以制藥為例,全球收入最高的10種藥品中有4種在新加坡生產。

新加坡也一直將制造業(yè)作為最重要的經濟增長引擎。

根據新加坡統(tǒng)計局2021年的年度報告,新加坡制造業(yè)占國內生產總值(GDP)的22%,也是世界上為數不多的制造業(yè)占比超過GDP比重20%的國家。

但是在2023年一季度,新加坡的制造業(yè)遭遇重創(chuàng):

新加坡制造業(yè)在2023年第一季度同比收縮6.0%,比上一季度2.6%的收縮有所惡化。除運輸工程集群外,所有制造業(yè)集群的產出都在收縮。

新加坡的制造業(yè)是屬于外貿驅動型經濟,以電子、石油化工為主,高度依賴美、日、歐和周邊市場

甲方的日子好過,乙方新加坡的日子就好過,甲方沒錢沒需求,乙方新加坡就要撲街。

回顧歷史,2001年受全球經濟放緩影響,新加坡經濟就曾出現2%的負增長。

現在,艱難時刻又來了。 

03工人和老板都焦慮不安 

制造業(yè)是新加坡經濟最大驅動力,如今海外需求疲軟,新加坡制造業(yè)工人和老板都焦慮不安。

新加坡非石油出口也于第一季度持續(xù)下降。其中,主要貿易伙伴中國對新加坡產電子組件的需求放緩,也對新加坡經濟產生了嚴重影響。

制造業(yè)萎縮在很大程度上抵銷了其他行業(yè)的增長,本季度的建筑活動按年增長8.5%。服務業(yè)特別是住宿、食品和其他行政服務,也增長了6.7%,不過增速比上個月放緩,處于一年來的最弱水平。

制造業(yè)很難,本來不該收緊金融政策,但是新加坡的通脹又高到離譜的程度,所以不收緊不行。

自2021年10月以來,新加坡金管局已連續(xù)五次收緊貨幣政策。官方維持今年全年新加坡整體通脹率將介于5.5%至6.5%的預測。

現在制造業(yè)崩了,新加坡金管局終于收手,不再收緊金融政策,需要持續(xù)的觀望。

新加坡經濟的相對亮點在住宿和餐飲服務領域,這得益于更多游客的回歸。

不過,甲方(發(fā)達經濟體)相繼陷入疲軟和衰退,持續(xù)的裁員減薪正在進行中,未來,乙方的收益還能持續(xù)嗎?我看很難。

李顯龍現在恐怕也頗費躊躇:不收緊金融吧,通脹很高,收緊金融吧,制造業(yè)叫苦不迭。

李顯龍在2023年新年獻詞中曾經對此有過憂慮:展望未來,國際局勢仍將動蕩不安……歐美則有可能陷入經濟衰退。我國經濟也會受到影響。貿工部預計,我國的經濟增長將在2023年放緩,介于0.5%至2.5%。因此,我們必須為未來的不確定因素做好準備。

一切正如他所料。

全球化面臨挑戰(zhàn),不確定性越來越多,本國制造業(yè)如何殺出重圍,在存量博弈和日漸艱難的貿易環(huán)境中搶到單,越來越成為一個世界級難題。

不幸的是,這一切的艱難才剛剛開始,大家面臨的可能是一場漫長的奮斗與博弈。

愿世界和平,大家有工作,老板們能發(fā)財。

*轉載本號原創(chuàng)文章可在底部留言,原創(chuàng)文章推送24小時后開白名單。未經授權進行轉載或洗稿、抄襲等行為一經發(fā)現必追究法律責任。

       原文標題 : 新加坡制造業(yè)崩了,李顯龍陷入兩難

聲明: 本文由入駐維科號的作者撰寫,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場。如有侵權或其他問題,請聯系舉報。

發(fā)表評論

0條評論,0人參與

請輸入評論內容...

請輸入評論/評論長度6~500個字

您提交的評論過于頻繁,請輸入驗證碼繼續(xù)

暫無評論

暫無評論

    文章糾錯
    x
    *文字標題:
    *糾錯內容:
    聯系郵箱:
    *驗 證 碼:

    粵公網安備 4403050200275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