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石油展望:2040年印度將成為新增需求最多、增長最快的國家
預測到2040年,電動汽車將占全部汽車總量的13%左右
包括純電動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PHEV)在內的電動汽車的數(shù)量將出現(xiàn)顯著增長,預測2040年將達到3.2億輛左右。其中,預測到2040年電動乘用車將超過3億輛,約占乘用車總量的15%。天然氣乘用車預測不會像電動汽車那樣出現(xiàn)同樣的增長,因為到2040年,預測將新增7700萬輛。預測燃料電池汽車(FCVs)的擴張速度將進一步放緩,預測在未來一段時間內,燃料電池汽車仍將是一個利基市場。
到2040年,預測將有4.42億輛商用汽車,其中約3.7億輛仍將是常規(guī)車輛。天然氣汽車將占商用車輛的6%。電動汽車的市場份額將逐步上升,占商用汽車的比例將達到4%的高位。預測到2040年,電動汽車在所有車輛中所占比例將達到13%左右,而替代燃料汽車(包括電動汽車在內的AFV)的普及率將達到18%左右。
公路運輸部門的石油需求對電動汽車的擴張很敏感
考慮到未來與電動汽車的普及程度有關的不確定性,研究人員設計兩個替代敏感指標:“電動汽車快速普及”和“電動汽車緩慢普及”。這些敏感指標的影響在未來10年相當有限,其影響在100萬桶/日的范圍內,但在預測期的最后十年開始擴大;到2040年,不確定性范圍將超過400萬桶/日。
強勁復蘇改善了美國中期致密油增長前景
從2017年至2023年,非歐佩克國家的中期石油供給預測將增長860萬桶/日,高于WOO在2017年的預測。這是由于美國致密油近期表現(xiàn)相較預期更好、需求前景更健康、價格更具支持性的綜合影響所致。預測非歐佩克國家的供給總量將從2017年的5750萬桶/日增至2023年的6610萬桶/日,其中560萬桶/日(65%)在美國。除美國外,只有少數(shù)幾個國家預測將推動非歐佩克國家的中期供給增長,包括巴西(增加140萬桶/日)、加拿大(增加80萬桶/日)和哈薩克斯坦(增加30萬桶/日)。
非歐佩克產油國的石油供給在本世紀20年代末達到峰值,主要受美國致密油前景的推動
隨著美國致密油供應達到峰值,預測非歐佩克產油國的供給量將在本世紀20年代末達到略低于6700萬桶/日的峰值。此后,石油日產量將緩慢下降,至2040年的平均水平為6260萬桶,哈薩克斯坦、加拿大和巴西的溫和增長不足以抵消非歐佩克供應版圖中其它多數(shù)地區(qū)的自然下降。然而,在整個2017~-2040年期間,包括致密原油在內的非歐佩克原油供給預測將減少110萬桶/日,與此同時液化天然氣(NGLs)、生物燃料和其他類型的原油(包括加拿大油砂)供給量則分別有100~300萬桶/日的增長幅度。
全球致密油供應將占非歐佩克原油供應總量的四分之一
到本世紀20年代末,全球致密油供應將增長至1560萬桶/日,約占非歐佩克原油供應峰值的25%,或全球原油供應的15%。其中絕大多數(shù)將是美國致密油,預測將占全球致密油供應的90%左右。加拿大已成為重要的致密油生產國,預測將貢獻近100萬桶/日,而俄羅斯、阿根廷、巴林和中國預測將產出少量的致密油。
但是,美國致密油供應前景存在相當大的不確定性,其受價格、投資、技術、監(jiān)管和資源基礎等多種因素影響。致密油的其他敏感性指標表明,在本世紀20年代末,致密油的上下波動幅度約為100~200萬桶/日,而長期來看上下波動幅度更大,約為±300~400萬桶/日。
對歐佩克原油的需求在中期會下降,但在美國致密油供給見頂后會回升
鑒于美國和其它非歐佩克國家中期供應增長強勁,預測歐佩克原油的潛在需求將從2017年的3260萬桶/日降至2023年的3160萬桶/日。然而,當美國致密油供應將達到峰值,非歐佩克國家的石油供應總量也達到峰值時,原油供給總量將在本世紀20年代后半段將再次到達目前的水平。此后,非歐佩克國家的原油供應將逐漸減少,加之全球需求溫和而持續(xù)的增長,將導致對歐佩克原油的需求穩(wěn)步上升,到2040年達到近4000萬桶/日。
中期煉化能力預測將增加至780萬桶/日,主要分布在中東和亞太地區(qū)
煉化產業(yè)的投資速度和地點將隨著石油需求的增長趨勢而變化,大多數(shù)投資預測將投放在有原油需求的發(fā)展中國家。預測中期新增投資水平將從2014~2016年原油價格下跌的影響中恢復。從2016~2018年間,每年新增石油產量不超過100萬桶/日;到2019年-2021年間,預測平均每年新增石油產量將達到160萬桶/日;然后在2022~2023年間回落至100萬桶/日的水平。在中期期間,預測原油煉化總產能將增至780萬桶/日。
上述增長符合前期的展望預測,大多數(shù)增長集中在發(fā)展中區(qū)域,主要是亞太和中東地區(qū)。這一趨勢將是與需求增長的集中度保持一致的。2018~2023年,經評估可行的煉化項目中的約88%將投產于發(fā)展中地區(qū)。
中期前景顯示到中期末煉油產能將過剩
預測2018~2023年,全球石油需求將平均每年增長120萬桶/日,而基于原油的產品增量需求以及由此產生的原油加工量,僅增長80萬桶/日。這一現(xiàn)象的最終結果是,在2019年時煉化產能潛在增量和煉油產品需求增量接近平衡,但差距將逐年擴大,特別是2021年以后。到2023年,累計740萬桶/日的煉油產能相較于需求將出現(xiàn)250萬桶/日的產能過剩。
由于2020年后需求下降以及中期煉化產能的強勁增長,預測美國、加拿大、歐洲及中東地區(qū)將出現(xiàn)大量的過剩產能。與此同時,預測到2023年拉丁美洲和亞太地區(qū)(不包括中國)某些國家將出現(xiàn)赤字。
煉化產能將在長周期內的增加至1780萬桶/日左右
預測到2040年,累計原油煉化產能增加量將達到1780萬桶/日,主要分布在發(fā)展中國家(亞太、中東、非洲和拉丁美洲)。必須指出的是,長期煉化產能的增加主要是由全球需求從工業(yè)化區(qū)域向發(fā)展中區(qū)域轉移所推動的。因此,歐洲和日本等一些區(qū)域的石油需求下降,預測將導致煉化產能的利用效率承壓。因此,這些區(qū)域的部分工廠可能在中期或長期出現(xiàn)關停情況。
中期煉化產能凈關閉量估計約為100萬桶/日
預測中期凈關閉量為100萬桶/日,略低于先前的預測。包括歐洲和日本在內的若干地區(qū),在消除地區(qū)產能嚴重過剩方面已經取得了很大成果。同時,中期需求上調也減少了煉化工廠的關閉。相較于WOO之前的預測,目前短期和中期需求增長前景對于減少煉油廠的關閉有著明顯影響。
次級產能隨需求的增長和產品標準的收緊而增加
到2040年期間,全球次級產能預測需要增加約1040萬桶/日的轉換產能、2020萬桶/日的脫硫產能和550萬桶/日的辛烷產能。上述新增產能項目中的大部分預測將在2030年前實現(xiàn),以期滿足增長的需求和趨嚴的產品標準。
全球原油出口的長期增長由中東向亞太地區(qū)的原油出口增長所貢獻
全球原油出口預測將增長約540萬桶/日,主要受亞太地區(qū)需求增長和國內供應下降的推動。在短期內,受美國和加拿大出口量增加的推動,全球原油出口可能從2017年的3850萬桶/日增至2020年的4000萬桶/日左右。據(jù)預測2017年至2020年間,美國和加拿大的原油出口量將增長逾200萬桶/日。到2025年,全球原油出口水平預測將降至約3900萬桶/日,這主要是由拉丁美洲和非洲的原油產量下降和煉化產量上升所致。與此同時,美國和加拿大的原油出口量預測將在2025年達到略低于400萬桶/日的峰值。
2025年后,受亞太地區(qū)需求量和中東出口量共同增長的推動,全球原油出口預測將逐步增長至略低于4300萬桶/日的水平。預測在2025年至2040年間,中東原油出口將以逾600萬桶/日的速度增長。
另一個推動全球原油出口增長的地區(qū)是俄羅斯和里海,其原油日產量估計將超過700萬桶,這主要由于是哈薩克斯坦的產量增長。由于國內需求的增長導致其煉油業(yè)務的增長,預測拉美和非洲等傳統(tǒng)出口地區(qū)對全球市場的原油出口量的貢獻將會下降。
2018~2040年,三個下游產業(yè)投資類型(現(xiàn)有項目、增量項目和維修/更換項目)的總投資額估計略低于1.5萬億美元。其中2830億美元預測將投資于現(xiàn)有中期項目,3060億美元預測將投資于已知項目以外的長期補充項目,而維修和更換所需的投資估計約為8950億美元。
在截至2040年期間,全球石油行業(yè)所需投資總計約11萬億美元,其中包括1萬億美元左右的中期投資。
綜合協(xié)調的方式是實現(xiàn)“SDG 7”目標的關鍵
能源因素在關于2030年可持續(xù)發(fā)展議程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可持續(xù)發(fā)展7”(SDG 7)呼吁全球推進能源獲取的普及和能源貧困的消除。但是,SDG7關于“增加使用可再生能源和提高能源效率”目標的實現(xiàn)將對未來能源結構和能源水平產生重大影響;趯嵗难芯勘砻,煤炭預測將是受影響最嚴重的燃料,預測其必須減排約65%的需求量才可滿足可再生能源和能源效率目標,而石油需求只須下降約15%,天然氣只須需求減少13%。而且應指出的是,上述減量目標對應的全球二氧化碳減排量并不能滿足全球升溫限制在2℃的目標。
在此背景下,要實現(xiàn)SDG7的目標就必須實施“雙贏”戰(zhàn)略。國際合作、財政支持、技術轉讓和能力提升等方面提供充足政策,對SDG7均有重要意義。
翻譯:ERR能研微訊團隊
請輸入評論內容...
請輸入評論/評論長度6~500個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