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
糾錯
加入自媒體

十九大:“人工智能”到底有多重要?

  在引入人工智能技術之后,亞馬遜就成為了首家將人工智能技術引入云存儲服務,用于保護數據安全的云服務提供商。盡管跟谷歌、微軟相比亞馬遜略顯低調,但是作為全球最大的公有云服務商,在亞馬遜的云端上,海量的數據資源為亞馬遜發(fā)展人工智能技術提供有力的支撐。悶聲發(fā)大財,亞馬遜也在人工智能領域悄然前行。

  同樣,社交媒體出身的Facebook在數據交互方面有著不小優(yōu)勢。雖然Facebook的“AI失控”的事件以及CherryPi機器人在《星際爭霸》上輸給了業(yè)余程序員讓Facebook欲哭無淚,但是人們依然能看到Facebook已從多個行業(yè)發(fā)力人工智能。

  要說國內最適合發(fā)展人工智能的企業(yè),百度掌握了國內最龐大的數據流量,自然是在合適不過。今年5月,百度CEO李彥宏喊出:‘百度已經不再是一家互聯網公司,而是一家人工智能公司,百度將All in AI’口號。至今為止短短4個月,百度市值多了300多億美元。毋庸置疑,專注人工智能讓百度打破“掉隊BAT”的質疑,很可能開啟新一輪的快速發(fā)展。

  又如阿里巴巴,在今年3月份宣布推出NASA計劃,在剛舉辦不久的2017杭州·云棲大會上,又正式宣布成立全球研究院“達摩院”進行各項研究,而其中機器學習將是研究重點所在。

  騰訊則推出了游戲AI、社交AI、內容AI來尋找人工智能落地場景。例如在圍棋領域推出“絕藝”,上線智能語音助手App等,以及在醫(yī)療領域推出了一個醫(yī)學影像實驗室,可用于識別食管癌。目前看來,金融業(yè)務是騰訊結合人工智能技術最多的業(yè)務之一。

  此外,京東、華為等科技公司,也均在人工智能領域加碼投注。顯然,布局人工智能的重要性,科技巨頭的想法不謀而合。

  我國已進入人工智能的黃金時期

  我國人工智能的起跑時間不如美國、日本等國家早,但是起跑力度卻不容小覷。

  早在今年兩會期間,人工智能就被寫進了政府工作報告里。今年7月,國務院發(fā)布了《新一代人工智能發(fā)展規(guī)劃》,更是集舉國之力,搶占人工智能制高點。

  除了政策的支持以外,中國在人工智能領域的人才儲備、研究成果等方面,也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相關數據表明,在2015年全球頂尖期刊上發(fā)表的人工智能論文里,中國作者的占比就達到了43%。同時,根據烏鎮(zhèn)智庫去年發(fā)布的報告顯示,中國人工智能的專利申請數、授權數在2012年就已經超過美國。曾被看做只會“山寨”的中國人,如今也就走在了世界前列。

  在人才儲備方面,中國也不落下風,龐大的人口基數造就了無數人工智能人才,大量的國外精英也被我國良好的人工智能發(fā)展環(huán)境吸引。他們的加入正讓我國人工智能整體實力逐步提升。

  總而言之,中國既具備發(fā)展人工智能的基礎,也有足夠的市場進行改造升級。起跑雖晚但不代表跑的就慢,遲來的中國已經在一步一步茁壯自身,趕超前列。

  從BAT等國內巨頭的豐碩成果,到千億美金的巨大市場,再到沉甸甸的專利論文,可以看到,我國已進入人工智能發(fā)展的黃金時期。

<上一頁  1  2  
聲明: 本文系OFweek根據授權轉載自其它媒體或授權刊載,目的在于信息傳遞,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新聞稿件和圖片作品的內容、版權以及其它問題的,請聯系我們。

發(fā)表評論

0條評論,0人參與

請輸入評論內容...

請輸入評論/評論長度6~500個字

您提交的評論過于頻繁,請輸入驗證碼繼續(xù)

暫無評論

暫無評論

    掃碼關注公眾號
    OFweek人工智能網
    獲取更多精彩內容
    文章糾錯
    x
    *文字標題:
    *糾錯內容:
    聯系郵箱:
    *驗 證 碼:

    粵公網安備 4403050200275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