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
糾錯
加入自媒體

能改變應試教育的或許是AI

被改變的教育

仔細去看今天的AI+教育創(chuàng)業(yè)項目就會發(fā)現(xiàn),AI對教育的滲透已經(jīng)是從課堂建設到評價體系再到知識點以及課后輔導等各個環(huán)節(jié),幾乎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有著把教育變得更精確化、顆;慕鉀Q方案。

AI到底會如何改變傳統(tǒng)的應試教育?2016年,比爾蓋茨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提到,對絕大多數(shù)學校而言,教育仍是陳舊的“一刀切”:

一個老師對一個班的學生傳授同樣的知識,不管每個學生各自的學習能力和進度如何。但是AI可以改變這個弊端。

可以說,AI會造就教育行業(yè)的今日頭條,實現(xiàn)千人千面。AI在教育領域可以做到哪些事情?

1、實現(xiàn)因材施教,依據(jù)不同學生的個性偏好、學習習慣和學習風格,推薦最匹配的學習內容。

2、提高學習效率,自動規(guī)劃最適合該學生的學習難度和順序,規(guī)劃最佳的學習路徑,最大化學生的學習效率。

3、形成完善、科學的測量體系,通過檢測部分重要知識點快速逼近學生的知識狀態(tài)水平,識別特定學生的薄弱知識點,并且可以相應調整教學方案。

4、讓教育變得更公平,讓更多接受到同樣優(yōu)質的教育課程,被更科學的評價體系所測量,不管是好學生、壞學生都能知道自己的知識薄弱點,真正實現(xiàn)有教無類。

英語教學就是被AI所影響的典型案例。

AI可以通過智適應教育的方式,將所學的知識點分步地進行梳理、歸納和總結,理清知識脈絡。從點到面,構建知識網(wǎng)絡。

在松鼠AI的一個英語教師招聘信息中寫到了這樣一個職責:在前端教學反饋出的大數(shù)據(jù)基礎上進行錯因分析。準確挖掘學生考試做題時出錯的動因——包括知識點、能力素養(yǎng)、認知層次、學習習慣以及心理等方面,并結合人工智能系統(tǒng)和知識圖譜給出專業(yè)的學習指導建議。

挖掘學生考試做題時出錯動因的途徑則是教育數(shù)據(jù)挖掘(Educational Data Mining,簡稱 EDM)和學習分析技術(Learning Analytics,簡稱 LA),對學習過程和學習行為進行量化分析,在學生學習過程中采集學生的學習數(shù)據(jù),包括學習時間,停留時間,測試準確率等。通過對數(shù)據(jù)的處理分析,建立不同學生的學習模型。系統(tǒng)還會將學生的錯題按照知識點、錯誤率、掌握程度、知識圖譜順序排列,便于學生復習或課后輔導。

融資5億美金VIPKID高級副總裁項碧波在未來教育大會上說,通過數(shù)據(jù)挖掘,實現(xiàn)了精準學生畫像于教學路徑的個性化匹配;在智能化教學上,實現(xiàn)了教學測評練場景中AI對老師的最大賦能。

最早專注于智適應方向的松鼠AI從14年開始大力投入AI技術研發(fā),其科學家受邀于美國舉辦的Education Data Mining 和倫敦舉辦的Knowledge Discovery in Database等專業(yè)會議發(fā)表學術演講。

語文這門“玄學”同樣可以被AI所影響。

如果說中學英語有單詞、語法這些固定知識點做支撐,AI的介入有跡可循,那么在很多人看來,語文這個學科太過感性化,尋找不到邏輯。不過,AI同樣可以把語文學科理性化,把龐大的學科體系拆解幫助學生提高分數(shù)的。

比如說,在松鼠AI的技術解構下,線索題舉例被分成7大類,比如說時間線索題目、地點線索題目、空間線索題目、人物線索題目、情感線索題目。有的學生只會在情感線索題目中出錯,讓學生在這個類型的題目中反復訓練,未來則不會再犯。閱讀理解則是可以做到9級的知識點拆分,并對考點進行詳細分析。用創(chuàng)始人栗浩洋的話來說,在語文教學中,希望把中醫(yī)變成西醫(yī),把玄學變成科學。

數(shù)學教育本身就和AI有很大的親和性。

除了原本的AI評價體系以及AI知識圖譜之外,AI+數(shù)學很大一部分著力點在于通過AI啟發(fā)學生的抽象思維,知識、能力、思維三者相互連接,幫助孩子學習掌握數(shù)學的思維方法——這需要對腦科學有更細致的研究。

以好未來的數(shù)學教育為例,它很大程度就依賴于啟發(fā)式數(shù)學學習、圍棋和珠心算等與認知科學研究成果相關的精準教學內容。

總的來說,新的教育數(shù)據(jù)挖掘、學習分析技術以及知識圖譜體系正在讓學生的學習無限逼近各個科目中的一個個枝脈下的知識點,而且在逼近的過程中,AI會幫助學生規(guī)劃最佳的學習路徑,遇到問題時在教師的配合下生成“錯題”,在不斷解決“錯題”的過程中一點點填滿所有知識漏洞,考試分數(shù)也自然會因此提升。

被解放的學生

應試教育本質上是過往低效率教育方式的極端演化——我們只能靠不斷做題,讓七八十人一個班的學生能在整體上得到最優(yōu)教育效果。

比爾蓋茨曾吐槽,目前教育只有兩極化的選擇:

“合格,繼續(xù)深造”與“不合格,上補習班”。因此我們才會存在如此驚人的輟學率。借助個性化學習工具能夠找出學習上的不足究竟在哪里。數(shù)學里有幾百個概念,個性化工具可以指出哪些概念是你的弱項,從而有針對性地查漏補缺,無需花上一整年時間呆在數(shù)學補習班。事實證明許多人甚至只需一兩個月就能達到大學入學標準。

比爾蓋茨基金會發(fā)布白皮書稱“智適應教育是我們當下最需要的東西!

“只需一兩個月就能達到大學入學標準”這句話固然有些夸張,但在AI+教育的幫助下,我們至少可以縮短學生的學習時間,把一些低效、重復的學習剔除出學習規(guī)劃中,把更多時間用在更多知識漏洞上。

當下國情,題海戰(zhàn)術、應試教育似乎才是最好的選擇。大多數(shù)家長和孩子沒辦法選擇脫離這個教育體系,但是可以利用AI來解放自己。

AI起到的作用,讓學生能在當下的教育體系中以最高效的方式獲得最好的成績。學生可以用最少的時間,獲得更好的成績,剩余的時間則是可以用于拓展自身興趣愛好,提高綜合素質。

假以時日,在智慧課堂這樣的體系真正在中國普及時,我們或許可以看到這樣的場景:

五年高考三年模擬這樣的試卷也不再是學生備考的最佳抉擇,學校不再需要通過填鴨式的方式來喂養(yǎng)大班制的學生。

AI教育體系幫助每一個學生填補自己的知識漏洞,一些天資聰穎的學生在AI的課程安排中,課程進度可以提速,在高一就把函數(shù)、代數(shù)、幾何全都熟稔于心,更多時間則是被用于功課那些薄弱科目的薄弱知識點。

這可能,就是AI在中國當下教育體系中最大的價值。

文|深幾度

<上一頁  1  2  
聲明: 本文系OFweek根據(jù)授權轉載自其它媒體或授權刊載,目的在于信息傳遞,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新聞稿件和圖片作品的內容、版權以及其它問題的,請聯(lián)系我們。

發(fā)表評論

0條評論,0人參與

請輸入評論內容...

請輸入評論/評論長度6~500個字

您提交的評論過于頻繁,請輸入驗證碼繼續(xù)

暫無評論

暫無評論

    掃碼關注公眾號
    OFweek人工智能網(wǎng)
    獲取更多精彩內容
    文章糾錯
    x
    *文字標題:
    *糾錯內容:
    聯(lián)系郵箱:
    *驗 證 碼:

    粵公網(wǎng)安備 4403050200275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