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出行第一題:自動駕駛的治堵方案真的可行嗎?
未來出行的未來問題
但Ore Go模式所改變的,不僅僅是今天的一點稅費,其真正目的,是為了應對未來出行可能出現的種種問題。
目前來看,未來自動駕駛的普及會帶來以下幾種問題:
1、 車輛的歸屬
如果未來一切車輛都以租賃方式使用,不歸屬于個人駕駛者。那么自動駕駛車輛將會出現大量無意義的空駛時段,用于找停車位和找到用車者。不僅不利于疏通交通,或許還會造成更多污染。
2、 行車成本的支付
如果車輛不歸屬個人,那么行車時的燃料等費用只能經由汽車分時租賃公司再轉嫁給個人使用者,這其中又存有大量的復雜的流程,憑添許多成本。
3、 不同品牌自動駕駛汽車的數據接口打通
行車數據的打通,雖然可以在今天停滯于瓶頸之中。但對于自動駕駛來說,尤其是以自動駕駛分時租賃為藍圖的未來出行,可以說是必不可少的一環(huán)。尤其是在自動駕駛普及的過程中,一定會出現自動駕駛和人工駕駛并行的尷尬期。這時如果沒有一種簡單便利的方式將行車數據匯總起來,將會帶來極大的不便。
在美國,有一些架構于Ore Go之上的未來出行實驗計劃ClearRoad,就是為了應對未來駕駛問題而生。
ClearRoad同樣推行用小型車載IoT設備收集數據,以里程數計費替代油價計費。ClearRoad提倡在自動駕駛模式中應用和水電價格一樣的“梯度計費模式”,用戶以個人或家庭為單位,每個月?lián)碛幸欢ǖ睦锍虜,超出里程則要增加用車價格。如此一來就解決了未來汽車租賃模式下的用車成本計算困難。
更重要的是,ClearRoad旨在以輕量級的模式匯集起自動駕駛汽車、普通汽車甚至貨用汽車的數據,甚至可以以強制安裝的方式來打通廠商之間對于數據的保護,進而實現前文所提到的道路擁擠動態(tài)定價,以價格來協(xié)調道路使用減緩擁堵。
不過目前ClearRoad還處于測試狀態(tài),且不說自動駕駛應用普及來距離較遠,光是海量數據的上傳下行,道路擁堵程度與費用的交叉計算,就需要極強的算力和數據傳輸能力來支撐。恐怕是非5G不可。
不過在華爾街日報對于ClearRoad的報道中,也提及了很多人并不接受這種方式。人們認為這是在用稅收優(yōu)惠去“購買”個人的隱私數據,為了一點減稅,就讓自己的行蹤時時刻刻暴露在無數雙眼睛之下,是一副令人毛骨悚然的畫面。
可見一項技術的發(fā)展,背后需要的是倫理道德、政策規(guī)范、基礎設施等等無數細節(jié)的配合。想象中的AI治堵,或許要在這一切都成熟之后才能真正到來。(作者:腦極體)

請輸入評論內容...
請輸入評論/評論長度6~500個字
最新活動更多
推薦專題
- 1 UALink規(guī)范發(fā)布:挑戰(zhàn)英偉達AI統(tǒng)治的開始
- 2 北電數智主辦酒仙橋論壇,探索AI產業(yè)發(fā)展新路徑
- 3 降薪、加班、裁員三重暴擊,“AI四小龍”已折戟兩家
- 4 “AI寒武紀”爆發(fā)至今,五類新物種登上歷史舞臺
- 5 國產智駕迎戰(zhàn)特斯拉FSD,AI含量差幾何?
- 6 光計算迎來商業(yè)化突破,但落地仍需時間
- 7 東陽光:2024年扭虧、一季度凈利大增,液冷疊加具身智能打開成長空間
- 8 地平線自動駕駛方案解讀
- 9 封殺AI“照騙”,“淘寶們”終于不忍了?
- 10 優(yōu)必選:營收大增主靠小件,虧損繼續(xù)又逢關稅,能否乘機器人東風翻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