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
糾錯
加入自媒體

除了5G和半導體,美國還怕中國搶走什么?

2020-04-15 09:39
芯三板
關注

以下將論述美中兩國在一些最重要的創(chuàng)新領域展開的技術戰(zhàn)。

5G在5G領域,中國占優(yōu)勢。

今年2月,美國司法部長威廉·巴爾表明了美國在5G領域的立場,他建議美國及其盟友應當考慮入股華為的競爭對手諾基亞公司和愛立信。諾基亞和愛立信總部都在歐洲。

白宮后來駁回了入股這兩家公司中任何一家的想法,但巴爾的言論仍然凸顯出美國沒有能與華為抗衡的大公司。華為是全球最大的通訊設備制造商,產品包括安裝在蜂窩基站上的無線電硬件。

美國昔日龍頭企業(yè)朗訊和摩托羅拉在押注失敗后,剩余的資產分別被芬蘭的諾基亞公司和瑞典的愛立信收購。后兩家公司在與華為競爭的同時,已陷入裁員和無利可圖的困境。華為憑借尖端產品和低廉價格獲得了大量市場份額,幾乎相當于其歐洲競爭對手的市場份額總和。

美國也有一些5G參與者。思科系統是連接到蜂窩設備的路由器和交換機的最大制造商。高通公司和InterDigital是領先的知識產權公司,賺取蜂窩技術專利授權費。

但上述兩個市場相對較小,而且華為也是這兩個市場的參與者。一家無線運營商的5G資本支出中有60%以上可能流向蜂窩設備,比如無線電,而華為在無線電市場上居于領先位置。市場咨詢公司ABI Research的5G研究總監(jiān)Dimitris Mavrakis說:“所有這些錢都流向了無線電。”

華為以其技術先進的蜂窩設備及快速生產的能力,幫助中國迅速推出了5G,把該國諸多地區(qū)變成了一個潛在實驗室,可供發(fā)展那些依賴5G的技術,比如自動駕駛汽車。與此同時,頻譜方面的限制已拖慢美國的5G網絡建設步伐。

不過,現在就宣布中國是5G競賽的贏家還為時過早,尤其是考慮到華盛頓有更多的手段來打壓華為在蜂窩網絡設備行業(yè)和智能手機領域的主導地位。華為在智能手機領域也是全球領先的公司。

研究公司龍洲經訊駐北京的技術分析師Dan Wang稱,華盛頓的聯邦機構目前正在討論是否以及如何加強對華為的制裁。他表示,如果他們這樣做,那么華為的業(yè)務將受到重大干擾,可能會在生產智能手機和5G設備方面遇到麻煩。

人工智能(AI)人工智能優(yōu)勢在美國一邊,但美中之間的差距在縮小。

三年前,北京方面宣布,中國打算到2030年成為AI領域的全球領先者,其設想是,單是國內AI產業(yè)的價值就達到約1,500億美元。

包括阿里巴巴集團和百度在內的中資上市科技巨頭已經在AI研發(fā)方面投入了數以十億美元計的資金,并在中國和硅谷建立了實驗室,利用了硅谷的開放性。這讓它們成為了AI霸主,在電子商務算法和人臉識別等領域超越了國際競爭對手。中國擁有龐大的人口和監(jiān)控基礎設施,而且人們在隱私權問題上態(tài)度較為寬松,這些條件綜合在一起產生了海量的數據,推動AI變得更加智能。

但是,雖然中國可能在AI研究方面做出了更多貢獻,并且在人臉識別等一些重要的AI細分領域處于領先地位,但中國并未在所有AI領域領跑。政治風險咨詢公司歐亞集團的分析師Paul Triolo表示,涉及到通用人工智能的研究,即具有更廣泛的、類似人類思維能力的AI研究,微軟和Alphabet Inc.旗下的谷歌等美國的大公司顯然處于領先地位。美國科技巨頭已在AI上投入了數不清的資金,其對AI技術的應用領域包括推薦搜索引擎、定向投放廣告以及自動過濾淫穢或被禁的圖片與視頻等。一些公司還出售AI服務,讓企業(yè)、政府和警方也能夠享用AI算法的強大能力。

美國培育出了一些全球最優(yōu)秀的AI研究項目和人才,因為美國能把各種優(yōu)勢結合在一起,比如第一流的大學、財力雄厚的科技公司,以及對來自全球各地的思想和人才的開放態(tài)度,至少在中期階段,美國在前述領域都擁有可持續(xù)的優(yōu)勢。Triolo表示,不切斷美國與加拿大、歐洲、以色列甚至中國專家的學術和商業(yè)交流,對于美國保持這種優(yōu)勢至關重要。

他表示:“從某種意義上說,AI行業(yè)仍處于起步階段,許多人正在為AI的成長和成熟做著貢獻。”Triolo指出:“在決定美國公司能否在自動駕駛和醫(yī)療保健等新的重要領域利用AI取得成功方面,這一點可能比投入的資金水平更為重要!

量子計算美國在量子計算方面存在優(yōu)勢,中國在量子通信方面存在優(yōu)勢。

與目前使用1和0來編碼數據的計算機不同,量子計算機利用原子級特性,這種特性使得微粒子能夠以兩種以上的狀態(tài)存在。這種復雜性的升級使量子計算機能夠更快地處理更多信息,有望遠超超級計算機的能力。

將這種潛力利用起來可能需要十年或更長的時間。目前的量子計算機使用數量相對較少的量子位元進行計算。要達到足夠多的量子位元來快速執(zhí)行復雜的計算并非易事。

鑒于量子計算機最終可能強大到足以擊敗目前的加密方法,并運行復雜的模擬來研發(fā)新藥,該領域吸引了私人資本和政府的大量投資。
在量子計算機的建造方面,美國無疑是全球領導者。谷歌去年宣稱,該公司的54量子位元機器實現了“量子霸權”,實現了在傳統計算機上不可能實現、或至少不實際的計算。這種機器擅長測量隨機輸出數字的概率。擁有一臺可與谷歌匹敵的量子計算機的IBM對這一說法提出了質疑,稱這樣的計算實際上可以由一臺超級計算機在一段合理的時間內完成。中國科學家已建造了量子計算機,但分析人士稱中國落后美國很多年。

然而,量子技術超越了計算機,并擴展到利用量子特性來進行快速且安全的通信。這是中國可能具有優(yōu)勢的領域。在中國“量子之父”潘建偉的帶領下,中國在量子通信、量子傳感器和量子雷達方面突破創(chuàng)新,而這些領域都有可能應用到軍事方面。中國在2016年發(fā)射了“墨子號”衛(wèi)星,該衛(wèi)星使用的是量子態(tài)光子束,可使傳輸不被攔截。中國正在華東地區(qū)建設一個巨大的量子信息科學實驗室,項目耗資達100億美元。

因此,中美兩國在這方面可謂打成平手:美國在量子計算方面領先,而中國則在量子通信和加密方面領先。位于華盛頓特區(qū)的智庫新美國安全中心的研究員Elsa Kania稱,很難預測未來前景,因為要取得可以塑造該領域的進步可能還需要數十年時間。
她說:“我認為,更準確地說,這是一場馬拉松比賽,我們還處在這場比賽相對早期的階段!

<上一頁  1  2  3  下一頁>  
聲明: 本文由入駐維科號的作者撰寫,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場。如有侵權或其他問題,請聯系舉報。

發(fā)表評論

0條評論,0人參與

請輸入評論內容...

請輸入評論/評論長度6~500個字

您提交的評論過于頻繁,請輸入驗證碼繼續(xù)

暫無評論

暫無評論

    掃碼關注公眾號
    OFweek人工智能網
    獲取更多精彩內容
    文章糾錯
    x
    *文字標題:
    *糾錯內容:
    聯系郵箱:
    *驗 證 碼:

    粵公網安備 4403050200275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