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時代來襲,輸入法如何決勝下一個10年
近日,訊飛輸入法新版本正式上線,在隨聲譯和快捷翻譯功能里增加了日譯中、韓譯中、泰、越、西、法、德、俄與中文互譯,合計18種翻譯,這也使得訊飛輸入法成為中文與外語互譯最多的輸入法產品。
不得不說,語音輸入已經越來越受歡迎。艾媒《2019-2020中國第三方手機輸入法市場監(jiān)測報告》顯示,29%的受訪者表示2019年使用語音輸入的頻率明顯增加,是增長最快的輸入方式。
面對輸入方式的變遷,訊飛輸入法、百度輸入法、搜狗輸入法三大輸入法,也一直在圍繞AI技術不斷加碼語音輸入服務,使其不斷實現準確率的突破,比如訊飛輸入法的語音識別準確率已經高達98%。
輸入法越來越智能的背后,各家的AI技術加持至為關鍵。而面對每天數億次甚至數十億次的使用需求,今天的輸入法產品已經嵌滿了令人意想不到的五彩黑科技。
輸入法的重擔
輸入法越來越智能的代價,就是要背負越來越重的使命。追溯市面上幾款主流輸入法產品的發(fā)展歷史,可以發(fā)現這些產品已經不年輕,至少都有十年或以上的產品迭代時間。以此推算,輸入法產品與移動互聯網的發(fā)展同步,可以說是跟著移動互聯網一路走來的。
最早的輸入法,不論是設備自帶輸入法,還是第三方輸入法,功能普遍比較簡單,比如只支持9鍵和26鍵鍵盤輸入、手寫輸入等非智能機時代沿襲的輸入方式,主要是為了滿足最普遍的用戶需求。
但移動社交、移動趨勢的明晰,以及智能手機的普及,徹底改變了輸入法產品們的發(fā)展路徑。個人用戶在多元場景下不斷衍生出更多的輸入需求,開始特別注意到輸入體驗的進步,希望更快和更好,比如能否根據拼音首字母快速預測想打的字。特別是在移動社交場景下,個人用戶使用輸入法的頻率越來越高,用戶對輸入法體驗的感知非常明顯,輸入法好不好用,效率高不高,用戶其實心知肚明。
這讓輸入法的擔子越來越重,原本定位于輕服務工具的輸入法,不得不開始思考如何滿足不同用戶不同場景下的個性化需求。于是,為巨大體量的用戶大規(guī)模同步提供優(yōu)質的輸入服務,成為輸入法產品們發(fā)展的核心目標。
愈發(fā)全能的輸入法
場景和需求之變,不斷倒逼著輸入法產品的進化,結果就是,輸入法變得越來越全能,越來越精致,越來越個性。以目前的三大輸入法產品為例,十年前的它們與十年后的它們,已經“判若兩人”。
一方面,不斷的功能增加使得產品能夠適應許多輸入場景。除了傳統(tǒng)的手寫和鍵盤輸入外,三大輸入法還加入了OCR掃描、智能預測/糾錯等功能。其中,OCR掃描指的是用戶可以通過掃描將圖片或手寫稿轉換成文字,而智能預測功能則可以提前根據輸入拼音預測用戶想打的字,智能糾錯則可以根據詞庫、語境快速糾正用戶的錯誤。
各種功能的豐富,使得輸入法可以服務于用戶的全輸入過程,在輸入前、中、后每個環(huán)節(jié)提供對應的服務。
另一方面,產品能力的極限突破為用戶帶來了全面的體驗。以從語音起家的訊飛輸入法為例,目前訊飛輸入法已經做到了一分鐘400字的輸入速度,以及語音識別準確率達98%的水平,也就是說整段輸入的出錯率非常小,為用戶帶來的是極速和流暢的綜合輸入體驗。
可以說,這些功能所達到的極限顛覆了以往低效低質的輸入體驗,從感官上彌補了用戶對輸入法的體驗缺乏。

請輸入評論內容...
請輸入評論/評論長度6~500個字
最新活動更多
推薦專題
- 1 UALink規(guī)范發(fā)布:挑戰(zhàn)英偉達AI統(tǒng)治的開始
- 2 北電數智主辦酒仙橋論壇,探索AI產業(yè)發(fā)展新路徑
- 3 降薪、加班、裁員三重暴擊,“AI四小龍”已折戟兩家
- 4 “AI寒武紀”爆發(fā)至今,五類新物種登上歷史舞臺
- 5 國產智駕迎戰(zhàn)特斯拉FSD,AI含量差幾何?
- 6 光計算迎來商業(yè)化突破,但落地仍需時間
- 7 東陽光:2024年扭虧、一季度凈利大增,液冷疊加具身智能打開成長空間
- 8 地平線自動駕駛方案解讀
- 9 封殺AI“照騙”,“淘寶們”終于不忍了?
- 10 優(yōu)必選:營收大增主靠小件,虧損繼續(xù)又逢關稅,能否乘機器人東風翻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