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服務機器人空間多大?“老年化”能否為其買單?
文 |佘凱文
來源|智能相對論
日前,國際機器人聯合會陸續(xù)發(fā)布了幾篇有關機器人行業(yè)的最新報告,面向大眾市場生產的個人和家庭服務機器人在近兩年獲得廣泛的市場關注,僅2019年個人和家用服務機器人的總銷量就超過2320萬臺,比上一年同期增長34%;銷售額上升20%,達到57億美元。
這里家庭服務機器人所指的是地面清潔機器人、自動擦窗機器人、空氣凈化機器人等等,雖然確實都屬于家庭服務機器人范疇,但好像與期待的又有些差距。
據搜索軟件顯示,國內最早家庭服務機器人的誕生大致在2005年左右,15年了為何“想象中”的家庭機器人還未到來?
家庭服務機器人“沒爆發(fā)”,外形在“背鍋”?
似乎這些年,每一年都在說“家庭服務機器人”市場爆發(fā),前途不可限量,但隨之而來的是市場雖然在持續(xù)增長,可還是與理想相距甚遠。
比如這些年掃地機器人其銷售額從2013年的8億,到2019年的80億,足足翻了10倍,卻因基數太低,據第三方機構的數據顯示,我國掃地機器人市場滲透率也不過剛剛超過5%。
為什么還這么低?是沒需求嗎?從今年的情況來看也并不是,疫情的出現激起了一波購買潮,根據京東發(fā)布的《剁手人群抄作業(yè)指南》數據顯示,和去年同期相比,2020年1月-9月掃地機器人銷量同比增長91%。
但是絕大多數消費者可能并不認為他們購買的是“家庭服務機器人”,一位財經分析師兼科幻電影迷告訴“智能相對論”,“一句‘I AM IRON MAN’ 固化了多少人對于‘機器人’的理解,當然也可能是‘I will be back’ 或者是那個藍胖子,但絕對不會是掃地機器人,雖然名字有機器人三個字,可消費者更愿意將其看成是與微波爐、吸塵器一樣的家電產品,智能化是一方面,外觀也是一方面!
那么消費者心中的“家庭服務機器人”到底該長什么樣?“擬人”或許是基礎,這是消費者認知,有人會問這重要嗎?答案可能很重要。
比如,早年間國內消費者購買日本電飯煲的風潮相信很多人即便沒有參與其中,但也一定有所耳聞,這一趨勢在近兩年卻有了極大緩解,為什么?是國產品牌崛起了嗎?不否認,但更多原因正是因為消費者“固化認知”起了作用,國產品牌通過廣告或其它營銷手段,不斷告訴消費者,電飯煲的內膽越厚越好,時間一長消費者認知就形成了,此時再對比日本品牌的電飯煲,他們因為材料原因內膽非常輕,慢慢就讓國內消費者產生了質疑。
周鴻祎也講過一個關于消費者認知的故事,他說他曾經做過一款無外置天線的路由器 但銷量平平,因為他發(fā)現,消費者對于路由器的評判標準只取決于一件事,就是有多少根天線,于是360的路由器 天線越做越多,最多的一款已經高達12根天線,但實際上數量只是營銷噱頭。
這就是“定位藝術”,所謂事實只有認知用戶,哪怕是偏見也是事實;氐健凹彝シ⻊諜C器人”,消費者認知的“家庭服務機器人”不說一定要像什么,但至少他們不認為會是個“圓形盒子”。
是外形阻礙了“家庭服務機器人”的發(fā)展嗎?擬人化才是出路?可能也不一定,但至少能力上需要匹配“機器人”這三個字。

請輸入評論內容...
請輸入評論/評論長度6~500個字
最新活動更多
推薦專題
- 1 UALink規(guī)范發(fā)布:挑戰(zhàn)英偉達AI統(tǒng)治的開始
- 2 北電數智主辦酒仙橋論壇,探索AI產業(yè)發(fā)展新路徑
- 3 降薪、加班、裁員三重暴擊,“AI四小龍”已折戟兩家
- 4 “AI寒武紀”爆發(fā)至今,五類新物種登上歷史舞臺
- 5 國產智駕迎戰(zhàn)特斯拉FSD,AI含量差幾何?
- 6 光計算迎來商業(yè)化突破,但落地仍需時間
- 7 東陽光:2024年扭虧、一季度凈利大增,液冷疊加具身智能打開成長空間
- 8 地平線自動駕駛方案解讀
- 9 封殺AI“照騙”,“淘寶們”終于不忍了?
- 10 優(yōu)必選:營收大增主靠小件,虧損繼續(xù)又逢關稅,能否乘機器人東風翻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