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年!一群科學家干出了1個IPO:120億美金
記者 | 韓希言
編輯 | 吳晉娜
這一次,距離“AI第一股”的誕生真的不遠了。
就在幾天前,港交所文件披露,商湯科技通過上市聆訊,預計很快會在港交所上市,IPO計劃募資10億美元,成為全球最大AI獨角獸IPO。而此前,曠視科技與云從科技也分別于今年下半年在科創(chuàng)板過會。至此,“AI四小龍”中已有3家拿到了二級市場的“通關文牒”。
關于這次上市潮,在外界看來是必然結果。人工智能行業(yè)投資回報周期長、投入高、虧損嚴重,已經成為共識,而投資市場已不再像前幾年那樣盲目押注AI賽道。
據招股書顯示,商湯的團隊多為科研群體:40位教授,5000名員工2/3為科學家和工程師。
“所有人都等不起、等不及了!币晃煌顿Y人向投資人直言!霸谖茨軐崿F有效造血的時候,上市成為了這些獨角獸們共同的、唯一的選擇!薄埃▽τ贏I公司來說)現在的形勢是哪里能上就上哪里!
去年7月29日,曠視科技CEO印奇表示,所有AI企業(yè)都已經步入生死之谷。他認為,AI產業(yè)落地進入了深水區(qū),穿越時間可能在未來18~24個月。
這讓部分AI創(chuàng)業(yè)者也產生一種常態(tài)焦慮:如何更加快速地推進AI技術與產業(yè)相融合,如何走出泡沫期,如何不被淘汰。
直至今日,以“四小龍”為代表的AI大小玩家們走出“生存之谷”了么?也許很快,也許還需要更長的時間。
注:本文內容主要來自鉛筆道記者采訪和有權威信源的公開信息,論據難免偏頗,不存在刻意誤導。
“AI”四小龍爭相上市
11月22日晚間,據港交所文件披露,商湯科技通過港交所上市聆訊,聯(lián)席保薦人為中金公司、海通國際和匯豐銀行,預計很快會在港交所上市,IPO計劃募資10億美元。 值得注意的是,2021年6月商湯完成最后一輪融資,投后估值超120億美元,近期資本市場又預測其估值達到130億美元。若成功上市,商湯或將成為目前人工智能領域全球最大的IPO。 實際上在此之前,路透社就曾報道商湯科技港股IPO獲得批準。
商湯科技當時對外的回應均是:“感謝您的關注,公司對此不予置評。”如今,隨著港交所“官宣”,真相也得以水落石出。 成立于2014年的商湯科技,是一家專注于計算機視覺和深度學習技術的AI軟件公司,主要業(yè)務包括智慧商業(yè)、智慧城市、智慧生活、智能汽車四大板塊。其中,智慧商業(yè)和智慧城市扛起了商湯的營收大旗,并且兩者的占比逐年提升,今年上半年,兩大業(yè)務收入占比合計超過8成。
據招股書顯示,商湯是可謂是AI行業(yè)亞洲收入第一的公司。2018年、2019年及2020年,商湯營收分別為18.5億元、30.3億元、34.5億元。
但是在營收表現向好的同時,商湯科技企業(yè)虧損的情況同樣值得留意。2018年、2019年、2020年及截至2021年6月30日,商湯科技分別凈虧損34.33億元、49.68億元、121.58億元及37.13億元。 作為AI獨角獸,商湯科技一直備受資本青睞。根據招股書披露,商湯科技共計完成12輪融資,總融資金額達52億美元(約合人民幣336.58億元)。股東方面,商湯最大股東依然是創(chuàng)始人湯曉鷗教授,持股21.73%。外部股東中,軟銀持股14.88%,阿里以淘寶中國持股7.59%,春華資本持股3.08%,銀湖資本持股3.05%,IDG資本持股1.42%。
至于受資本追捧的原因,商湯聯(lián)合創(chuàng)始人徐冰曾接受媒體采訪時披露了一部分:“我們所有的投資人,目前得到的回報都遠超他們的平均回報率。銀湖資本是市場上有名的投TMT行業(yè)的投資機構之一,過往30年的平均投資回報率是37%。這是非常可怕的一個數字,在全球TMT投資領域應該是數一數二。包括銀湖在內的投資人,在投資我們后,回報率都遠遠高于這個數字。我們已讓所有投資方賺到了大錢!
忘了從什么時候開始,江湖上流傳起“AI四小龍”的說法。從融資到上市,“四小龍”的發(fā)展節(jié)奏都高度協(xié)同!八男↓垺敝械谝粋申請上市的曠視曾于2019年就向港股提交了招股書,但不到十個月便終止赴港上市進程,隨后曠視從港股轉戰(zhàn)科創(chuàng)板并于今年9月過會。此外,云從在2020年向科創(chuàng)板遞交招股書,今年7月也已成功過會。目前唯一有點落后的是依圖,它在2020年上市申請獲上交所受理后,卻在今年6月主動撤回上市申請。
“四小龍”為什么競速上市?投資人楊。ɑ⿲︺U筆道分析稱:“所有人都等不起、等不及了! 人工智能行業(yè)投入高、回報周期長,虧損嚴重,已經逐漸成為普遍認知,而投資市場已經不再向前幾年那樣盲目押注AI賽道!耙惨虼,在未能實現有效造血的時候,上市成為了這些獨角獸們共同的、唯一的選擇。” 對于上市進程,此前還有投資人感嘆:“(對于AI公司來說)現在的形勢是哪里能上就上哪里!
看不見的AI,看得見的虧損
為錢焦慮,是AI創(chuàng)業(yè)者的常態(tài),且與公司的體量大小無關。
翻開“AI四小龍”的招股書,共同點都是未能實現盈利。粗略統(tǒng)計,“四小龍”三年累計虧損超400億。雖然虧損都包含了“公允價值損失”(主要是員工期權造成的虧損),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虧損后,各公司的調整虧損凈額都有降低,但數字依然龐大。
拿本次即將上市的商湯舉例,在財報中,商湯將虧損歸因于巨額研發(fā)支出,其中研發(fā)人員的薪酬開支占了大頭。
商湯科技聯(lián)創(chuàng)兼CEO徐立曾表示,“人工智能的戰(zhàn)爭是人才的戰(zhàn)爭!彼,自2014年完成天使輪融資后,商湯即開始地毯式招攬人才。招股書顯示,截至2021年6月30日,商湯有5286名員工,其中3593名為研發(fā)人員(超過另外三家研發(fā)人員的總和),另外還有40名教授帶領研發(fā)工作。
所以也有觀點認為:“AI公司是科學家的狂歡,但學術論文是產生不了營收的,總得有人來給員工的高薪、昂貴的集群和電費買單!
在巨額虧損的另一面,投資人對盈利的迫切性越來越強烈。華盛證券認為,目前AI創(chuàng)業(yè)公司已經成長多年,已經從“技術突破”轉向“商業(yè)成長性”周期,資本對其的選擇也從技術突破轉向了能否落地的實現商業(yè)化的階段。
可是,AI商業(yè)化并非易事。一家AI企業(yè)創(chuàng)始人此前對鉛筆道分享自己感受:“AI創(chuàng)業(yè),死亡隨行!逼浜诵脑蚓驮谟诩夹g投入高,但是賺錢難度大。
就目前來看,AI的商業(yè)化落地場景比較集中,“AI四小龍”都在安防、金融領域進行競爭。大方向的“異曲同工”,部分垂類業(yè)務的重合,使得競爭者之間從避免同質化走向了同質化。
當然,AI難賺錢的局面是由多種因素導致的。一位業(yè)內人士分析,“四小龍”雖然擁有非常強悍的技術實力,但在市場上用來招攬客戶的,往往是比較樸素的大眾化產品,很難實現非常高的利潤。
換言之,雖然AI技術正在高精尖方向快速迭代,但市場上的需求還是比較低端!氨热缟虦睦ьD來源于愿景與現實的巨大落差,當下的AI技術無法實現平臺型的商業(yè)模式,而碎片化的定制場景無法支撐過高的估值!
一位“四小龍”其中一家公司的員工表示,“四小龍”尚未盈利主要是行業(yè)本身特點和技術受限所致。
從模式上,國內的大部分企業(yè)(尤其是大部分中小企業(yè))沒有形成為服務付費的習慣,所以AI 公司的業(yè)務大部分只能 to G 或 to 大客戶。而 to G 和to 大客戶通常項目定制化程度高,項目的可復用程度差,邊際效應太低,成本過于高昂。
在技術層面,當前 AI 技術尚不夠成熟,可落地的僅有識別(主要是人臉識別)技術時,就導致各家的產品與服務較為單一,市場規(guī)模相對較小。市場對于AI 技術的需求很多,但很多需求準確性暫無法做到商業(yè)可用,甚至有些需求完成實現不了。
總結來說,燒錢能力驚人且商業(yè)化進展緩慢,這便是包括“四小龍”在內的AI企業(yè)飽受外界質疑的一部分原因。
對于投資人來說,前期的估值水平太高,但相關公司的發(fā)展勢頭目前看來很難維持高增長,且看不到盈利的階段。
更關鍵的是,不僅在于現階段虧損,而且未來幾年時間內,AI公司大概率還會繼續(xù)虧損。
當潮水褪去
那些曾經被風口和概念掩蓋的問題,隨著資本退潮,赤裸裸地呈現在AI行業(yè)面前。
面對困局,“AI 四小龍”除了向二級市場尋求新的資本外,還需要新的故事!八男↓垺币苍谥\求轉型,開始在更加垂直的領域,去尋求商業(yè)模式的差異化。
在招股書中,商湯表示本次IPO募資60%將用于公司研發(fā)投入;15%用于業(yè)務拓展,主要是新興商業(yè)機會和國內外市場拓展?jié)B透;15%用于投資并購,商湯稱將尋求對外戰(zhàn)略投資和并購機會,擴大AI生態(tài),以及在各行各業(yè)的影響力。
實際上,商湯科技一直在不斷地擴大業(yè)務范圍,戰(zhàn)線逐漸拓展到自動駕駛、智能手機、醫(yī)療健康、文娛、廣告、新零售等領域布局后,又宣布進軍AI教育,成立了子品牌商湯教育。
當元宇宙概念出世后,外界紛紛給AI企業(yè)們出主意,建議它們用最快的速度與元宇宙關聯(lián)起來。
確實,元宇宙的實現離不開AI技術。商湯科技招股書也50次提及元宇宙,并表示公司已構建用于賦能IOT設備及驅動元宇宙的多層基礎設施,其SenseMARS軟件平臺已成為最大的元宇宙賦能平臺之一,內含超過3500個AI模型支持的全新的元宇宙體驗,公司一直在開發(fā)可廣泛部署在云及物聯(lián)網設備上的元宇宙相關技術,有望構筑元宇宙無處不在的入口,創(chuàng)造真正沉浸式的元宇宙體驗。
但是,但目前元宇宙還處于概念階段,除了講故事,究竟能給AI公司帶來多少助力尚不能下定論。資本市場要聽的不再是一個面向未來的“科幻”故事,而是實際的商業(yè)內容。
湯曉鷗和商湯科技CEO徐立在創(chuàng)立公司時,就有一個共識:“不做高高在上的技術,而是要把技術轉化成商業(yè)和生產力!比欢敝两袢,如何成為一家能夠盈利的商業(yè)公司?對于這個問題,商湯目前還沒有交出一份外界滿意的答卷。
這個問題對于其他AI玩家而言,亦然!八蠥I企業(yè)都已經步入到‘死亡之谷’,大家已經有很高的預期,當預期往下回落的時候,到底哪個AI企業(yè)能穿越這個‘死亡之谷’,大家都很難預測!比ツ7月29日,曠視科技CEO印奇在年中媒體會上如此表示。他認為,可能在未來18~24個月的泡沫期內,不帶來真實價值的AI公司將被淘汰出局。按照他的說法,現在的AI企業(yè)們依然還在谷底。
IPO能讓“AI四小龍”續(xù)命,但不能解決所有問題。上市不是終點,而是起點,當光環(huán)褪去,如何活得越來越好?這成了當下擺在所有AI企業(yè)面前的問題。

請輸入評論內容...
請輸入評論/評論長度6~500個字
最新活動更多
推薦專題
- 1 UALink規(guī)范發(fā)布:挑戰(zhàn)英偉達AI統(tǒng)治的開始
- 2 北電數智主辦酒仙橋論壇,探索AI產業(yè)發(fā)展新路徑
- 3 降薪、加班、裁員三重暴擊,“AI四小龍”已折戟兩家
- 4 “AI寒武紀”爆發(fā)至今,五類新物種登上歷史舞臺
- 5 國產智駕迎戰(zhàn)特斯拉FSD,AI含量差幾何?
- 6 光計算迎來商業(yè)化突破,但落地仍需時間
- 7 東陽光:2024年扭虧、一季度凈利大增,液冷疊加具身智能打開成長空間
- 8 地平線自動駕駛方案解讀
- 9 封殺AI“照騙”,“淘寶們”終于不忍了?
- 10 優(yōu)必選:營收大增主靠小件,虧損繼續(xù)又逢關稅,能否乘機器人東風翻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