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
糾錯
加入自媒體

谷歌AI奠基論文被指“翻車”!開山鼻祖給AI帶來了什么?

“武功再高,也怕菜刀”。就算是開山鼻祖,也有翻車的一天。

現(xiàn)階段類GPT(Generative Pre-trained Transformer)的語言大模型像雨后春筍一樣,不斷涌現(xiàn)。雖說這股浪潮是由ChatGPT引爆,但在這所有AI大模型的背后其實還有一個更關鍵的技術概念——Transformer架構。

然而就在今天,有人扒出來提出Transformer架構的論文《Attention Is All Your Need》翻車了!論文里面的圖片和代碼是不一致的。

2017年,谷歌大腦團隊發(fā)表了名為《Attention Is All Your Need》的論文,在論文里他們開創(chuàng)性的提出了Transformer架構。此后它成了NLP(自然語言處理)領域最受歡迎的模型之一,也正是有了這個架構,我們才能見到ChatGPT這樣的AI大模型。

所以業(yè)內都把Transformer架構奉為AI領域的奠基石,這篇論文也成為了AI探索和研究的“金科玉律”。2019年,谷歌特地為該架構申請了專利。

谷歌AI奠基論文被指“翻車”!開山鼻祖給AI帶來了什么?


據(jù)資料顯示,自2017年發(fā)表以來,《Attention Is All Your Need》這篇論文已經被引用了7萬多次,F(xiàn)在被曝出論文可能出錯了,這不得不讓整個AI圈震驚。

“開山鼻祖”竟然翻車了?

發(fā)現(xiàn)錯誤的是一位知名機器學習與 AI 研究者、初創(chuàng)公司 Lightning AI 的首席 AI 教育家 Sebastian Raschka。他指出,原始 Transformer 論文中的架構圖有誤,這跟代碼不一致。

谷歌AI奠基論文被指“翻車”!開山鼻祖給AI帶來了什么?


他結合了另外兩篇同樣涉及Transformer架構的論文,來佐證《Attention Is All Your Need》里的出現(xiàn)的結構圖是不對的,可能會導致表示崩潰。這對于一篇指導了幾乎所有AI開發(fā)的論文來說,是不能接受的。

針對他提出的錯誤,有網友認為經常會遇到與代碼或結果不一致的論文,大多數(shù)是無心之過;但有時令人感到奇怪?紤]到 Transformer 論文的流行程度,這個不一致問題早就應該被提及 1000 次。

谷歌AI奠基論文被指“翻車”!開山鼻祖給AI帶來了什么?


對此 Sebastian表示,公平地講,“最最原始”的代碼確實與架構圖一致,但 2017 年對提交的代碼版本進行了修改,同時沒有更新架構圖。所以,這實在令人困惑。

“奠基石”也并非一勞永逸

Transformer架構“教出”了一批優(yōu)秀的學生,讓AI領域獲得前所未有的關注,也昭示了AI技術的發(fā)展方向。

但業(yè)界對技術的追求,一直都不滿足現(xiàn)狀。

經過大量實踐,開發(fā)者發(fā)現(xiàn)凡是采用Transformer架構的類GPT大模型,都有共同的缺陷,就是太容易健忘,一旦輸入序列的token超過上下文窗口閾值,后續(xù)輸出的內容和前文邏輯就對不上了。

ChatGPT只能支持4000個token(約3000個詞)的輸入,目前地表最強的GPT-4也只支持最大32000token窗口,如果繼續(xù)加大輸入序列長度,計算復雜度也會成二次方增長。

前段時間,倫敦數(shù)學科學研究所的研究人員發(fā)布了一篇技術報告,使用循環(huán)記憶Transformer(RMT)將BERT的有效上下文長度提升到前所未有的200萬tokens。該方法可以存儲和處理局部和全局信息,并通過使用循環(huán)讓信息在輸入序列的各segment之間流動。

百度在推出文心一言大模型之后,不停地對其進行訓練,并加快了迭代速度。

在5月9日舉行的百度文心一言技術交流會上,百度集團副總裁侯震宇表示,下一階段人工智能大模型的創(chuàng)新還要從前沿理論研究方面尋找突破口,就比如說探尋突破Transformer框架的方式。

開山論文的締造者,已各奔東西

最近,OpenAI 聯(lián)合創(chuàng)始人 Ilya Stutskever 在談到 Transformer 時表示,當 Transformer 剛發(fā)布之初,實際上是論文放出來的第二天,他們就迫不及待的將以前的研究切換到 Transformer ,后續(xù)才有了 GPT。

而作為Transformer的締造者——《Attention Is All Your Need》論文作者們,大多都選擇了自己的道路。

谷歌AI奠基論文被指“翻車”!開山鼻祖給AI帶來了什么?


Ashish Vaswani、Niki Parmar等人共同創(chuàng)立了Adept,根據(jù)披露的消息這是一家跟OpenAI競爭的大模型公司。目前已經獲得了4.15億美元的融資,且估值超過10億美元。

Noam Shazee在 2000 年底加入谷歌,直到 2021 年最終離職。2021年,他和他的朋友Daniel De Freitas一起創(chuàng)立了CharacterAI。這是一家虛擬人聊天AI公司,能生成各種不同人格的虛擬人支持陪聊。目前已經獲得了近2億美元的融資。

2021 年,Jakob Uszkoreit 和 Rhiju Das 共同創(chuàng)立了 Inceptive,致力于通過高度可擴展的實驗和深度學習的奇異結合來實現(xiàn)下一代 RNA 分子的設計,已經獲得了2000萬美元的融資。

Llion Jones是8人中目前唯一還在谷歌工作的。他聲稱對論文作出了最有意義的貢獻:寫下了Attention is all you need這個響亮的標題。

Aidan Gomez于2019年9月離開Google。2021 年 5 月,他官宣成立新公司——自然語言處理平臺 Cohere,基于自己訓練的大型 NLP 模型為外界提供 API 服務。目前已經獲得了近4億美元的融資,員工人數(shù)超過180名。

Lukasz Kaiser也是知名的機器學習系統(tǒng)Tensor Flow的共同創(chuàng)造者之一,2021 年 6 月,Lukasz Kaiser 從谷歌跳槽到了 OpenAI。

Illia Polosukhin現(xiàn)在是 NEAR.AI 的聯(lián)合創(chuàng)始人及 CTO。這是一家區(qū)塊鏈底層技術公司,目前估值約為20億美元。

聲明: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OFweek觀點。刊用本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翻譯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發(fā)表評論

0條評論,0人參與

請輸入評論內容...

請輸入評論/評論長度6~500個字

您提交的評論過于頻繁,請輸入驗證碼繼續(xù)

暫無評論

暫無評論

    掃碼關注公眾號
    OFweek人工智能網
    獲取更多精彩內容
    文章糾錯
    x
    *文字標題:
    *糾錯內容:
    聯(lián)系郵箱:
    *驗 證 碼:

    粵公網安備 4403050200275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