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
糾錯
加入自媒體

AIGC搶了電商打工人的飯碗?

2023-06-08 17:22
螳螂財經
關注

文 | 螳螂觀察

作者 | 鯨胖胖

以ChatGPT、Midjourney、文心一言等為代表的AIGC產品,已經在全球掀起新一輪的AI技術變革新浪潮,再度刷新了人們對AI的認知,多個行業(yè)的商業(yè)模式和生態(tài)必然在未來會被徹底重構。

前不久,36氪就測使用ChatGPT等人工智能軟件開出首家AI淘寶店——盧咪微LumiWink。AI在取名開店、店鋪設計、產品營銷等全程動作展現(xiàn)出來的行云流水般的速度和效率,在讓人驚呼其高效生產力。

隨即,IBM首席執(zhí)行官阿文德·克里希納在接受彭博社采訪時,非常篤定地放言“五年時間里,30%的后臺部門崗位將被人工智能和自動化取代”。

對于電商行業(yè)來說,目前尚且在學習階段的AIGC產品,展現(xiàn)出來的能力與效率,必然會帶來新的行業(yè)想象力。但與此同時,的、“美工、運營、客服這些崗位都要失業(yè)了”的輿論聲也甚囂塵上。

從這個現(xiàn)象來講,AI技術突破重塑電商行業(yè)的未來,必然是以不少基層崗位的“失業(yè)”換來的嗎?

Prompt:駕馭AI的“咒語”

AIGC產品引發(fā)的技術討論熱潮與失業(yè)焦慮,來自于AI已經實現(xiàn)的兩項突破,一是對語言的理解并生成內容,如ChatGPT;二是根據對語言的理解來創(chuàng)造圖像,如Midjourney。

兩者都是妥妥的生產力級別的技術。從目前大眾對其的肯定與期待來看,AIGC未來的前景似乎不亞于蒸汽革命帶來的“日月?lián)Q新天”。

早在科技風潮從大洋彼岸刮過來之前,舊金山一家金融科技公司的產品設計經理,在不具備任何寫作和插畫技能的情況下,用ChatGPT和Midjourney,創(chuàng)作了一個兒童繪本,亞馬遜KDP平臺自助出版了這本書。

具體的過程,也成了從事電商視覺設計的希希,如今日常工作中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

作為設計經理,希希負責了公司代運營的不少國際品牌的整體視覺設計工作,從設計提案,到具體的落地,ChatGPT和Midjourney貫穿始終。

比如在提案的PPT環(huán)節(jié),希希先用Prompt讓ChatGPT給出一個整方案,“雖然都是一些放之四海皆準的文字,但邏輯框架是我需要的,幫我省下了一些寫結構的時間”。

對于希希來說,更實用的則是Midjourney為設計環(huán)節(jié)提高的效率。

“針對自己想要的風格,給Midjourney墊幾張素材圖,再用較為精準的Prompt丟進/blend命令進行生成,效果圖Duang一下就出來了,自己再拖進PS精修就行了。不滿意的話,多刷幾次,或者調整Prompt就行。”

可以看到,ChatGPT和Midjourney提升希希工作效率的關鍵在于,用Prompt駕馭這一顛覆社會的技術。

Prompt可以理解為控制AI的指令,在AIGC產品里,Prompt的價值在于引導其更為精準地生成自己想要的內容。

但是,對于設計來說,腦子里那些看不見摸不著的創(chuàng)意,要讓Midjourney變成能直觀呈現(xiàn)的圖片,不僅需要一大串精準的Prompt,還需要不停地調試,將腦子里的抽象創(chuàng)意輸出成喂養(yǎng)AI的Prompt 。

有時候,一個Prompt的差異,Midjourney生成的圖片都有著非常明顯的差異。這也是為什么,伴隨著對于AIGC的火爆,衍生出了Prompt Engineering的說法。

無論未來AIGC領域能發(fā)展成什么樣,起碼在Prompt無法全自動化生成的現(xiàn)階段,無論是ChatGPT還是MidjourneyPrompt還是其他AI產品,要真正發(fā)揮其威力,還無法離開背后投喂Prompt的人。

生產力,還是生產工具?

可以預見的一個未來就是,Prompt必然會隨著AIGC的商業(yè)化進程而降低門檻,甚至能進化成如同日常對話一樣直接與AI溝通。

就如同輸入法的迭代,從最初需要背字根的五筆輸入,到現(xiàn)在已經能夠發(fā)一段語音就直接轉換成文字了。

雖然“AI就是生產力”的期許,造成了電商行業(yè)眾多基礎腦力勞動者的失業(yè)焦慮,但在「螳螂觀察」看來,無法技術發(fā)展到哪個階段,AIGC產品永遠無法直接成為帶來電商生態(tài)大爆炸的直接生產力,只會是有基本功的人手里的生產力工具。

做了8年跨境電商賣攝影器材周邊配件的個體戶小王就表示,嘗試過用ChatGPT做產品文案輸出、競品分析等工作,但“ChatGPT寫的產品標題、文案,看著像那么回事,但實際轉化很低”。

比如,小王想推薦一款碳纖維三腳架,要突出又輕又穩(wěn)的特質,ChatGPT只會如實根據數(shù)據給出說明書式的文案,卻無法寫出類似“2瓶礦泉水的重量,能抗戶外大風天”更具感知力的文案。

但這樣的文案若要訓練ChatGPT輸出,需要給Prompt的那個人,本身就具備極高的文案素養(yǎng)。因而,在AI還不具備如此能力的現(xiàn)階段,就如小王所言“有這個功夫自己早寫完了”。

做寵物品牌的設計師凌凌,也深覺AIGC產品要真能搶走電商行業(yè)部分從業(yè)者的“飯碗”,還需要很長的路要走。

凌凌負責的品牌,經常要做根據不同品宣、促銷等需求,做各種風格的插畫。她表示,想借助Midjourney高效做出驚艷的圖,前提還得看設計師本人的專業(yè)功底有多深,能給出多具體、多專業(yè)的Prompt。

如果想要得到一只可愛的貓咪實拍圖,在很多普通人的想象中,或許直接告訴Midjourney需求就行了。但實際是,凌凌給出的Prompt,不僅會精確到如何構圖布局,細節(jié)氛圍,還會涉及到需要Midjourney模仿用什么相機、快門光圈數(shù)值等等。

這些,對于沒有思維、沒有創(chuàng)意能力的AI來說,即便通過無數(shù)大數(shù)據的投喂,也仍然無從抵達的彼岸。

當然,不管是小王還是凌凌,都十分肯定AIGC產品帶來的效率提升,幫助他們從基礎的重復工作中解脫出來,更好地去投入到只有人能做的創(chuàng)意工作中去。

這也是整個社會層面對AIGC產品大為追捧的最積極的意義。

搭上了ChatGPT快車的吉宏股份,就宣布過一組數(shù)據:自接入ChatGPT接口后,短短幾個月的時間內,完成1w+新品的上新,輸出新的廣告文案7W+,處理圖像素材2W+,接手客戶閑聊與安撫對話10W+......

這樣的數(shù)據背后,真正有價值的選品、文案有多少雖然無法得知,但對各崗位業(yè)務人員工作效率的優(yōu)化是一定具有提升作用的。就如同小王、凌凌等業(yè)內人士對AIGC產品的肯定一樣。

或許,自每個新技術出現(xiàn)之前,都會有一批激進的新技術擁躉,會不遺余力地鼓吹技術對人類崗位的取代。從蒸汽革命之后的大機器出現(xiàn),讓無數(shù)體力勞動被替代之后,每一次科技的進步,都會伴隨著對應領域的“失業(yè)焦慮”。

但實際上,無論日新月異的新科技如何精彩紛呈地改變了人類的生活,卻從來沒有真正從人類手中搶走過“飯碗”。馬車夫消失了,但司機出現(xiàn)了;流水線上需要的勞動力越來越少了,但操作機器、計算機相關的崗位越來越多了。

有腦子、有智慧的人類,總能一次一次地進化成能駕馭新科技的“魔法師”。

而AIGC對電商基礎崗位“搶飯碗”的論調,應該產生的最大焦慮,或許該是如何好好習得“咒語”。

“人性的35秒”

從現(xiàn)階段的市場反應來看,對AIGC成為趁手工具的期望度很高。

比如國內最為完整的大模型百度文心一言,目前就吸引了以電商零售、媒體等行業(yè)為主的15萬企業(yè)加入內測。其中,內容創(chuàng)作、智能客服、辦公提效是高需求場景。

即便只是傳導勞動的工具,AIGC產品想要真正助力生產力的提效,也還需要解決不少問題。

比如希希和凌凌所使用的Midjourney,都存在嚴重的版權問題。據她們了解,Midjourney目前用于訓練的圖庫全部來自于互聯(lián)網,并未登記作者和版權所有者。

正如凌凌吐槽的,在Midjourney,實現(xiàn)皮克斯、吉卜力、迪士尼等“畫風自由”,成為梵高、莫奈、馬蒂斯等大師,都只需要一秒鐘。

在AI訓練使用的圖庫知識版權尚不清晰,合法性存疑的情況下,目前使用相關產品產出內容,就等同于網絡上所說的“AI就是強盜”。

即便圖片產出了也還有一個十分復雜的問題,Midjourney生成的圖,版權屬于開發(fā)公司,還是喂養(yǎng)Prompt的用戶?如果兩個競對品牌的設計師,用差不多的Prompt生成相似度非常高的圖,只是根據不同的品牌調性人為做了少量修改,就能成為獨立的作品嗎?

AIGC產品在做數(shù)據訓練的時候,存在的問題還不僅只是侵犯版權。泄露隱私、信息造假等也是會對社會造成不良影響的大問題。

因此,AIGC產品想要成為拉動生產力大躍進的趁手工具,亟須確立完善的法律法規(guī)立,確保其健康可持續(xù)的發(fā)展。

另一個不可忽略的問題則是,隨著AI技術的不斷進步迭代,被視為最客觀、最理性、最有邏輯的這門新技術,會不會成為主導人類行為的準則。

根據真人真事改編電影《薩利機長》對這個問題已有過探討。

有40多年的飛行經驗的老機長薩利,將完全喪失了飛行能力的飛機,迫降在哈德遜河上功拯救了155條生命。但調查組卻根據模擬器給出的結果,認為飛機本可以返回拉瓜迪亞機場,并不必在河上迫降,讓全機人員處于等待救援的危險中。

雖然最后薩利提出要給出“人性的35秒”反應時間,而模擬器在多了35秒之后確實無法返回拉瓜迪亞機場,但在這個過程中,薩利經受的是一生的飛行經驗,被不會出錯的冰冷AI全盤否定,并主導調查組作為人類的行為。

這樣的事件雖然在目前的現(xiàn)實生活中少有,但隨著AIGC在商業(yè)領域的廣發(fā)應用,作為一個能根據一直條件推導出“新內容”的跨時代新技術,很難不擔心被話語權在握的人們拿在手里,當作審判技術背后打工人的尺度與武器。

歷史的車輪誰也擋不住,世界歡迎AI的加入來創(chuàng)造更美好的生活,但沒有人會允許車輪在人類的世界里隨意碾壓。

只有AIGC本身有了規(guī)范發(fā)展,搶電商行業(yè)或者其他別的行業(yè)的“飯碗”,這樣的論調才能立得起來。雖然本身就是人類給“飯碗”的AI,可能永遠都做不到。

*本文圖片均來源于網絡 

       原文標題 : AIGC搶了電商打工人的飯碗?

聲明: 本文由入駐維科號的作者撰寫,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場。如有侵權或其他問題,請聯(lián)系舉報。

發(fā)表評論

0條評論,0人參與

請輸入評論內容...

請輸入評論/評論長度6~500個字

您提交的評論過于頻繁,請輸入驗證碼繼續(xù)

暫無評論

暫無評論

    掃碼關注公眾號
    OFweek人工智能網
    獲取更多精彩內容
    文章糾錯
    x
    *文字標題:
    *糾錯內容:
    聯(lián)系郵箱:
    *驗 證 碼:

    粵公網安備 4403050200275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