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體全民普及智駕,剛開始就卷到減配了?
3年前,智駕的主流價格在3萬元左右,如今要么是0元購,要么是打3折賣。
也就是說,不論是從什么角度來看,看待眼前所有主流車企全部押寶全民智駕競爭的狀態(tài),智駕都是實打實的從之前的稀罕玩意、高端貨,變成了白菜價。
但,白菜價的智駕,能用嗎?或者說,敢用嗎?
2025年,超1000萬輛的新車銷量里,會配上智駕,但良莠不齊的局面一定會發(fā)生。
比亞迪、長安、奇瑞、吉利4家下場內卷全民智駕,每年超1000萬臺的新車銷量普及智駕,將在2025年發(fā)生。雖然,絕大多數消費者還抱著懷疑的態(tài)度,但這就是強內卷之下,快速來到的必然局面。
而在紛繁復雜的環(huán)境之中,智能駕駛的價格一降再降,高階智駕的營銷門檻也越來越親民化。這背后有非常多值得梳理和解答的問題。
智駕淪為白菜價,車端算力不足是避不開的問題
“不要看廣告話術,也不用想云端算力能彌補車端算力的不足。”頭部智駕解決方案的工程師團隊負責人Jack,已經充分的理解了中國車企為了要把高階智駕內卷成標配,有多么的瘋狂、激進,甚至是無知。
而關于車端算力的討論,從2018年開始,到2025年開始普及全民智駕時,到達了第一個廣泛討論的小高峰。
為了讓全民智駕盡快實現(xiàn),各家都開始在硬件和軟件上做文章,以求達到降低成本,讓智駕在更低售價的車型上完成裝備。
但,這種狀態(tài)下,不論是在輿論的攻伐中,還是在車企的營銷中,均出現(xiàn)了一種相同的聲音。這種聲音,也超脫了既有現(xiàn)實。
比如,特斯拉HW3.0的單芯片算力僅72TOPS,HW3.0整體算力僅144TOPS,卻能支持FSD完成涵蓋高速NOA和城區(qū)NOA的能力。但,早就有很多的智駕公司老板,車企老板,出來吶喊過“特斯拉是不可復制的”。
這種不可復制,并不是Deepseek的那種邏輯。Deepseek打破OPENAI等公司的,是因為它的AI效率極佳,可以用十分之一的算力成本就達到基本相同的效果。但,特斯拉使用低算力硬件,卻能很長時間保持智能駕駛的領先性,答案完全是,?顚S、專事專辦。芯片完全是針對智能駕駛研發(fā),不做算力上的浪費,而且全部的數據和協(xié)議特斯拉的研發(fā)團隊都可以最低成本的優(yōu)化與修改。
這才是,其低算力能達到高能力的原因。而且,馬斯克把HW3.0升級到HW4.0,也沖到了720TOPS,翻了5倍之多。
“對戰(zhàn)特斯拉,我們的做法一直都是用幾倍于它的算力,尋求超越”,這很大程度上,和智能手機領域,面對蘋果全自研芯片時,安卓廠商們的邏輯相同。智能駕駛方面,蔚來目前有1016TOPS算力,小鵬P7+為508TOPS算力,理想為508TOPS算力。華為用在鴻蒙智行乾崑智駕ADS3.0上的MDC610算力為200TOPS,MDC810為400+TOPS。
“已經有車企在計劃用50-60TOPS的算力,卷全民智駕了”,高風險的信號,正在明顯變多。有智駕相關機構給到券商的最新結論是,從Deepseek來看,城區(qū)NOA的算力有機會降到50-60TOPS。
這幾乎不可能,因為就算是華為都需要200TOPS的算力,才能在L2+取得不錯的效果,最好的肯定是問界M9的400+TOPS。
總之,專業(yè)技術角度領域里,正在誕生一些充滿懸疑的東西。比如,雷達和攝像頭等感知了道路環(huán)境之后的BEV鳥瞰架構,部分車企卻用CNN來做,帶來的體驗卻成了。新勢力的城區(qū)NOA是驚險,它的城區(qū)NOA在20%的時候是驚險,剩下50%是驚嚇,以及30%的時候用不了。
也就是說,在高度內卷智駕的如今,當發(fā)現(xiàn)價格特別便宜且算力特別低,卻能鼓吹高能力的技術時,消費者要打個大大的問號。好消息是,大廠們還是清醒的。
比亞迪在普及全民智駕時有3個版本,100TOPS算力的入門版本,支持的是高速/城快NOA,300TOPS的中級版本才能開始接觸城區(qū)NOA,而600TOPS算力的天神之眼A才是真正和華為競爭,刷新消費者認知的。
比亞迪還沒有盲目的下探,但2025年接下來的進行時里,有人在打小算盤。
減配是一方面,強壓是另一方面
更值得關注的一點,還包括智駕的價格,從高昂,變成如今的白菜價。且,價格其實早在比亞迪之前,其實已經被打到了白菜價。2022年時,高階智駕的說法,第一次被華為提出,也引發(fā)了至今的全局發(fā)展改變。
但,早在此之前,其實高階智駕已經初步完成了落地,且價格確實不菲。如,小鵬的XNGP在小鵬G9上,選配價格為2.8萬元,但因為后續(xù)的車型失利,很快的就轉變成了0元贈送。華為的鴻蒙智行表現(xiàn)也是如此,官方定價3.6萬元,在問界M7被理想L7、L8、L9數字系列沖擊到銷量低估時,其價格一度在各種折扣下跌到了6000元左右。
而進入2024年后半年至今,這一價格逐漸回到了相應的穩(wěn)定路線上,即官方以半年為時間節(jié)奏,限時優(yōu)惠6000元,而鴻蒙智行在各個車型上也有2萬元的限時購買折扣,最終的購買價格為1萬元。
如果再進一步疊加上理想的表現(xiàn),實際上,目前本來就不多的高階智駕技術第一梯隊里,其實已經沒有把智駕賣出高價的能力。即便是華為,能把這套系統(tǒng)賣到1萬元,身上也是兼容了激光雷達、4D毫米波雷達等等說法。
也就是說,截至目前,高階智駕本就不是什么特別值錢的東西,畢竟距離成熟讓人感覺到普遍放心,還有一段明顯的距離。
而白菜價的背后,除了上文所說的減配之外,還有很多的值得關注的點。比如,就在比亞迪開始普及智駕時,滿臉寫著不高興的寶駿,聲稱自己才是第一個把智駕帶入10萬元內的品牌。有車企在如今的新一輪內卷之下,正在醞釀,接下來使用城區(qū)里特定路線記憶輔助駕駛,以及高速NOA和自動泊車的配置組合。
但,以前大疆智駕和寶駿的組合來看,過低的價格,不夠成熟的技術,二者確實在城市路段里特定路段(如上下班短距離)的記憶。但,實際的測試表現(xiàn)上卻是,并不能很好的對其他車輛進行躲避與預警,這就是車端算力不足,硬上功能之后的缺陷。
而在智駕圈子里,更多互聯(lián)網企業(yè)的缺點,也開始了新一輪的傳染。
互聯(lián)網在軟件方面的基操是什么,答案無疑是OD外包。即,科技公司拿下了相應的項目之后,會自己再進一步在外部尋找團隊,以相對最低的價格,來完成相應的工作進度。所以,并非是本部的核心團隊來搞定,而是核心團隊里在之中一定的程度來介入。本質上,這一切并不能與本部的核心能力100%持平。
而這種東西,已經在2025年開始逐步普及。對外有著深度合作的頭部解決方案公司并不多,如華為,再如Momenta等,一切都在變成更普遍的事件。
寫在最后
到2025年年底,上述的一切,都會逐步浮出水面。留給當代消費者警惕的,有不要把智駕堪稱特別昂貴或者高高在上的東西,過于貪圖占便宜,那要用別的東西去換。例子很明顯,比如小鵬P7+身上,底盤從鋁換成了鋼鋁混合,全身很多輕量化各種換成了鋼制品。
留給消費者的還有,當越來越多的智駕功能出現(xiàn)之后,車端算力芯片不足,它一定是能力的下限和檢測標準。舉一個不恰當的例子,就連華為和Momenta都做不到,憑什么就能被名不見經傳且大背景與規(guī)律和Deepseek并不相同。
再比如,在OD外包的過程中,35歲魔咒的故事繼續(xù)在頻繁的上演。
作者丨黃強
原文標題 : 集體全民普及智駕,剛開始就卷到減配了?

請輸入評論內容...
請輸入評論/評論長度6~500個字
最新活動更多
推薦專題
- 1 UALink規(guī)范發(fā)布:挑戰(zhàn)英偉達AI統(tǒng)治的開始
- 2 北電數智主辦酒仙橋論壇,探索AI產業(yè)發(fā)展新路徑
- 3 降薪、加班、裁員三重暴擊,“AI四小龍”已折戟兩家
- 4 “AI寒武紀”爆發(fā)至今,五類新物種登上歷史舞臺
- 5 國產智駕迎戰(zhàn)特斯拉FSD,AI含量差幾何?
- 6 光計算迎來商業(yè)化突破,但落地仍需時間
- 7 東陽光:2024年扭虧、一季度凈利大增,液冷疊加具身智能打開成長空間
- 8 地平線自動駕駛方案解讀
- 9 封殺AI“照騙”,“淘寶們”終于不忍了?
- 10 優(yōu)必選:營收大增主靠小件,虧損繼續(xù)又逢關稅,能否乘機器人東風翻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