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的建設,本質上就是這五個技術的結合
移動互聯網技術
移動互聯網指,由蜂窩移動通信系統,通過終端接入互聯網。它和3G、4G等構成一個統一的無線、移動、互聯網系統,使用戶可以在任何地點、任何時間都能方便接入,以獲得互聯網上豐富的信息資源和服務。
1、移動通信技術:
1)第一代和第二代移動通信技術
第一代移動通信技術(1G)采用頻分多址(FDMA)模擬語音調制技術,這種系統主要缺點是頻譜利用率低,信令干擾話音業(yè)務。
第二代移動通信技術(2G)主要采用時分多址(TDMA)的數字調制方式,提高了系統容量,并采用獨立信道傳送信令,使系統性能大大改善.
2)第三代移動通信技術
第三代移動通信系統(3G),也稱IMT2000,是正在全力開發(fā)的系統,其最基本的特征是智能信號處理技術,智能信號處理單元將成為基本功能模塊,支持話音和多媒體數據通信,它可以提供前兩代產品不能提供的各種寬帶信息業(yè)務,例如高速數據、慢速圖像與電視圖像等。第三代移動通信系統的通信標準共有WCDMA,CDMA2000、TD-SCDMA和WIMAX。
WCDMA是歐洲提出的寬帶CDMA技術,這套系統能夠架設在現有的GSM網絡上,是當前世界上采用的國家以及地區(qū)最多、終端種類最豐富的一種3G標準。
CDMA2000是美國高通北美公司為主導提出的摩托羅拉、Lucent、韓國三星參與。目前使用的地區(qū)只用中國、日本、韓國、北美。TD-SCDMA是由中國獨自制定的3G標準,1999年6月由大唐電信向ITU提出。2009年1月工業(yè)化和信息化部批準了中國移動基于TD-CDMA的3G運營許可。
WIMAX成為無線城域網。2007年被國際電信聯盟批準為繼WCDMACDMA2000和TD-SCDMA之后的第四個全球3G標準。
3)第四代移動通信技術(4G)是一種能夠傳輸高清視頻的高帶寬移動通信技術,用戶能以100Mbps的速度下載,目前國際上4G的標準有TD-LTE和FDD-LTE兩種。FDD-LTE標準已于2011年年初在歐美國家正式商用。目前中國移動、中國電信、中國聯通都在測試、部署4G網絡
2、Wi-Fi和WLAN
Wi-Fi是一種可以將個人電腦、手持設備等終端以無線方式互相連接或幫助用戶訪問互聯網的技術。
WLAN是指無線局域網,用戶通過手機、平板電腦、筆記本電腦燈移動終端通過WLAN上網卡高速接入互聯網和企業(yè)局域網,獲得信息,進行移動辦公和娛樂。
3、智能終端
主要包括智能手機、平板電腦。
4、移動互聯網技術的應用:
移動互聯網技術的應用主要包括移動電子商務、移動電子政務。
1)移動電子商務:
將因特網、移動通信技術、短距離通信技術及其他信息處理技術完美結合起來,使人們可以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進行各種商貿活動,實現隨時隨地、線上線下的購物與交易,在線電子支付,以及各種交易活動、商務活動、金融活動和相關的綜合服務活動等。
2)移動電子政務:
指用戶可以通過終端盒無線通信網絡獲取政府部門提供的信息和服務?梢噪S時隨地的處理公文,可以隨時隨地查閱信息。提高了辦事效率。
大數據技術
1、大數據技術的定義:
大數據是指無法再一定時間內用常規(guī)軟件工具對內容進行抓取、管理和處理的數據集合。隨著城市信息化建設的深入,許多政府部門和企業(yè)積累了海量的數據資源。
迫切需要利用大數據技術對這些數據資源進行處理、分析和挖掘,提供政府部門的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務水平,提高企業(yè)的生產經營管理水平,使海量的數據資源轉化成巨大的社會財富。
2、大數據技術的特征:
大數據技術的主要包括數據差異化程度大、數據容量極大、處理速度快、時效性強、可視性強、復雜度高。
3、政府大數據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必要性:
1)發(fā)展大數據是促進政務信息資源開發(fā)利用的必然需要
2)發(fā)展大數據是提高政府決策科學化水平的必然要求
3)發(fā)展大數據是提高城市管理精細化水平的必然要求
4)發(fā)展大數據是促進現代化服務業(yè)的必然要求
可行性:
1)中國政府的數據量已經初具規(guī)模
2)大數據技術逐步成熟
空間信息技術
1、空間信息技術的定義:
空間信息技術的一個顯著的特點是地理空間的可視化,即能夠把經濟、社會等領域的非空間信息與地理空間位置進行疊加顯示,使人們可以非常直觀地認識城市中的各種事物?臻g信息技術重要包括遙感、衛(wèi)星導航系統、地理信息系統。
1)遙感:
遙感技術是從遠距離感知目標反射或自身輻射的電磁波、可見光、紅外線,對目標進行探測和識別的技術。遙感系統主要包括空間信息采集系統、地面接收和預處理系統、地面實況調查系統、信息分析應用系統。
2)衛(wèi)星導航系統
全球定位系統(GPS)是20世紀70年代由美國陸海空三軍聯合研制的新一代空間衛(wèi)星導航定位系統。
其主要目的是為陸、海、空三大領域提供實時、全天候和全球性的導航服務,并用于情報收集、核爆監(jiān)測和應急通訊等一些軍事目的,是美國全球戰(zhàn)略的重要組成。經過20余年的研究實驗,耗資300億美元,到1994年3月,全球覆蓋率高達98%的24顆GPS衛(wèi)星星座己布設完成。
3)地理信息系統
地理信息系統(GIS)是一種具有信息系統空間專業(yè)形式的數據管理系統。在嚴格的意義上,這是一個具有集中、存儲、操作、和顯示地理參考信息的計算機系統。
它與各管理信息系統的根本差異在于它不僅能夠存儲、分析和表達現實世界中各類對象的屬性信息,而且能處理、表達事物之間地理空間分布狀況的空間關系,從空間特征和屬性特征兩個方面對現實世界進行綜合、分析、管理,方便地獲取信息、滿足應用和研究的需要。
2、空間信息技術和其他技術的融合
1)物聯網技術和空間信息技術的融合
物聯網將對GIS的數據獲取、動態(tài)監(jiān)測、圖形化控制等方面產生深刻的影響。
2)云計算技術與空間信息技術的融合
云計算技術具有計算力和存儲空間的彈性擴展,資源動態(tài)分配和共享等特點,將對GIS數據處理、存儲和應用服務產生大的影響。
3)移動互聯網技術與空間信息技術的融合
通過移動互聯網,用戶可以隨時隨地的獲取地理信息,開展GIS應用。
4)大數據技術與空間信息技術的融合
通過遙感采集地理信息、真三維GIS應用等都面臨著海量數據處理的問題,采用大數據技術,可以顯著提高遙感圖像的處理效率,促進3DGIS的普及。

請輸入評論內容...
請輸入評論/評論長度6~500個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