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
糾錯
加入自媒體

“芯痛”之下阿里苦心研發(fā)NPU AI芯片究竟哪款PU更厲害?

NPU:運行效率提升 不支持大樣本訓練

NPU是神經網(wǎng)絡處理器,在電路層模擬人類神經元和突觸,并且用深度學習指令集直接處理大規(guī)模的神經元和突觸,一條指令完成一組神經元的處理。相比于CPU和GPU的馮諾伊曼結構,NPU通過突觸權重實現(xiàn)存儲和計算一體化,從而提高運行效率。但NPU也有自身的缺陷,比如不支持對大量樣本的訓練。

BPU:比在CPU上用軟件實現(xiàn)更為高效 不可再編程

BPU是由地平線主導的嵌入式處理器架構。第一代是高斯架構,第二代是伯努利架構,第三代是貝葉斯架構。BPU主要是用來支撐深度神經網(wǎng)絡,比在CPU上用軟件實現(xiàn)更為高效。然而,BPU一旦生產,不可再編程,且必須在CPU控制下使用。

從CPU、GPU的市場來看,已經基本被英特爾、英偉達和AMD三分天下。而在ASIC框架下的TPU,只有谷歌的體量和實力才有開發(fā)專用加速的動力。

推出DPU的深鑒科技有清華和斯坦福雙重學術背景,公司目前的兩條發(fā)展路線是:以芯片技術為主的純技術路線,以及基于技術的產品路線。其處理器做深度學習應用端,不做訓練端。目前,其深度壓縮技術可以將神經網(wǎng)絡壓縮數(shù)十倍而不影響精度,還可以使用芯片存儲深度學習算法模型,減少內存讀取次數(shù),降低運行功耗。

去年10月,深鑒科技推出了六款AI產品,分別是人臉檢測識別模組、人臉分析解決方案、視頻結構化解決方案、ARISTOTLE架構平臺,深度學習SDK DNNDK,以及雙目深度視覺套件。

寒武紀最初是中科院從2008年開始的一研究項目,負責人為陳氏兄弟陳云霽和陳天石,也是寒武紀科技的創(chuàng)始人,與他們合作研究Diannao系列的Olivier Temam是Google TPU的主架構師。2016年11月,寒武紀科技正式成立,同時推出世界首款商用深度學習專用處理器 Cambricon-AI,是一款神經網(wǎng)絡處理器,面向手機、無人機等類手機的終端設備。

去年,一時火爆的華為麒麟970一大賣點就是集成了獨立NPU,被宣傳為世界首款手機AI芯片。確實屬實。但據(jù)了解,這塊NPU也并非華為的研究成果,而是來自寒武紀。對于華為來說,之所以如此重視NPU,或許和阿里爆出新聞的心態(tài)一樣,認為集成NPU代表了人工智能未來的發(fā)展趨勢。

去年底,地平線在創(chuàng)辦兩年后終于發(fā)布首款芯片——“征程”與“旭日”。目前,這兩款處理器都屬于嵌入式人工智能視覺芯片,分別面向智能駕駛和智能攝像頭。2018年CES上,英特爾和地平線還發(fā)布了基于伯努利架構的新一代征程處理器,其發(fā)展路徑圖為:2018年,感知;2019年,建模;2020年,決策。

而因為與英特爾的合作,地平線不禁讓市場聯(lián)想到英特爾早前重金收購的Mobileye。在嵌入式人工智能領域,Mobileye是業(yè)界領頭羊。地平線在英特爾的定位版圖是否是中國版Mobileye?但其創(chuàng)始人余凱的抱負是,地平線是要做中國的英特爾。

最后,談到人工智能芯片,還是不得不提BAT。在國際四大科技巨頭都造芯片,且ARM、英特爾、英偉達等傳統(tǒng)芯片廠商仍然統(tǒng)治芯片天下的情況下,中國芯能不能發(fā)展起來,還需要看國內科技巨頭們的表現(xiàn)。相較而言,阿里在三家中最為熱衷芯片布局,上述包括寒武紀、深鑒科技均有阿里參投。

<上一頁  1  2  
內容導航
聲明: 本網(wǎng)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OFweek觀點。刊用本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翻譯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發(fā)表評論

0條評論,0人參與

請輸入評論內容...

請輸入評論/評論長度6~500個字

您提交的評論過于頻繁,請輸入驗證碼繼續(xù)

暫無評論

暫無評論

    掃碼關注公眾號
    OFweek人工智能網(wǎng)
    獲取更多精彩內容
    文章糾錯
    x
    *文字標題:
    *糾錯內容:
    聯(lián)系郵箱:
    *驗 證 碼:

    粵公網(wǎng)安備 4403050200275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