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客氣的說,大多數AI芯片都得死
3、怎樣的AI芯片企業(yè)會有機會?
AI芯片的誕生,源于一種全新的計算需求,傳統的計算架構很難滿足AI計算的要求,所以新的芯片成為業(yè)界追逐的熱點,這和多年前的顯卡市場非常像。
曾經的PC并沒有3D處理能力,CPU幾乎包攬了所有的功能,但是由于人們對于3D處理需求的逐漸增加,帶有3D加速功能的圖形處理器越來越成為人們關注的重點。
于是一大批圖形處理器企業(yè)如雨后春筍搬冒了出來。
然而最后,只有Nvidia(也是目前的AI芯片巨頭)作為獨立的3D圖形處理器供應商活了下來。ATI被AMD收購,仍然耕耘3D圖形市場,和Nvidia正面作戰(zhàn),但常年的虧損也一直困擾著這個千年老二。Intel早早退場,放棄了獨立顯卡產品線,但由于其控制了中央處理器,其顯示核心一直以集成的方式變相的和Nvidia以及AMD曲線作戰(zhàn)。
Nvidia之所以獲得成功,有以下幾方面原因。
首先在性能上,始終保持在第一梯隊,在最開始幾代失敗的產品后,Nvidia一直是最先進圖形技術的代名詞。當然,光有性能是不夠的,當時世面上還有很多性能差不多的產品。Nvidia在當時做了一件現在看來很平常的事情,就是推出了專屬驅動程序——雷管,并定期的更新,使其不斷的兼容最新的游戲。這在當時顯卡標準混亂,游戲兼容一塌糊涂的情況下,一舉奠定了其領先位置。
于此同時,Nvidia擁抱了當時最大軟件平臺微軟推出的3D 圖形API接口——Driect 3D,在此之前,每家顯卡都有自己的3D API接口,標準極度不統一,也讓開發(fā)者非常頭痛,Driect 3D出現結束了這個局面,所以誰對DirectX支持好,誰就更受市場歡迎。Nvidia和ATI一直和微軟合力推動DriectX 和顯卡的換代升級,也因此坐穩(wěn)了了PC顯卡的領先位置。
芯片是一個贏者通吃的市場,由于高昂的研發(fā)費用,只有市場第一才能形成規(guī)模優(yōu)勢從而轉化成成本優(yōu)勢,最后將其他玩家趕凈殺絕,無論是傳統的GPU行業(yè)還是CPU行業(yè),都存在相同的情況。
然后我們再過來看AI芯片市場,AI云端市場,其實更接近于顯卡市場的末期,主導的軟硬件生態(tài)已經形成,巨頭控制整個軟硬件和服務市場。如果AI技術在理論層面沒有新的突破,依然是以深度學習為基礎進行迭代升級的話,這個局面并不容易打破。
在終端市場,更接近于顯卡市場發(fā)展的初期,沒有統一的API接口,沒有統一的基準測試,沒有成熟的應用場景。所以終端市場對于AI芯片創(chuàng)業(yè)公司來說,還是值得一搏的,但這也是一場硬仗,你必須在核心性能上擁有優(yōu)勢,或是處理速度,或是功耗控制,總得有拿的出手的殺手锏。第二,必須賭對標準,站到勝利者一邊,并借此快速占領市場。誰都想成為標準的制定者,但很多時候,你必須擁護其他人的標準,甚至是競爭對手的標準,才能贏得市場。
4、老三必死
芯片產業(yè)是一個資金密集型的產業(yè),無論是研發(fā),還是后期的生產,都要求極高的資金投入。如果產品沒有辦法規(guī)模化,將無法消化前期的高額開銷,將企業(yè)拖入虧損的泥潭。
拿PC行業(yè)CPU和顯卡領域的千年老二AMD為例,雖然常年坐二望一,偶爾爆發(fā)短期超越,但其財報可謂慘不忍睹,虧多盈少,經常以虧損減少為榮,基本不提盈利。但也因為芯片行業(yè)能保持市場第二,已經屬于不易,所以AMD即使常年虧損,其戰(zhàn)略地位仍然極具價值,仍然是芯片行業(yè)重要玩家。至于老三,好像是不存在的(就是臺灣的威盛,已經毫無市場存在感)。
移動芯片領域也存在類似的情況,高通和聯發(fā)科幾乎壟斷了整個市場,除了蘋果、華為、三星、依托自己的終端優(yōu)勢,撐起了自己的芯片業(yè)務,其他純粹的芯片玩家已經基本被清場,又是一個和圖形處理器市場發(fā)展非常相似的過程,從百家爭鳴到寡頭壟斷。
而在AI芯片領域,這種情況也將繼續(xù)。頭部玩家將吃下幾乎所有市場,而第三名以外的玩家,即使能活下來,也只有喝湯的份了。
5、天下屬于王者,但最精彩故事永遠是在亂世。
秦始皇統一中原,奠定了中國大一統帝國的統治基礎,但讓人神往的卻是之前的諸子百家。在那個思想激昂的年代,各種思潮不斷涌現,為后人提供了無限的精神財富。
在微軟統治PC操作系統之前,還有很多偉大的操作系統,比如OS/2、VMS,BeOS、Netware等。雖然這些系統在商業(yè)上失敗了,卻給整個行業(yè)留下了寶貴的財富,系統不只有一種實現方法,還有更多的可能。
AI芯片創(chuàng)業(yè)者們,正在用他們認為可行的方式,探索著行業(yè)的各種可能,雖然我們知道在最后,絕大多數的嘗試都將失敗,但這些失敗將成為推動整個產業(yè)發(fā)展的動力,將技術快速轉化成真正的應用,推動社會的發(fā)展。
若干年以后,當人們回顧AI行業(yè)的發(fā)展,可能會發(fā)現,最精彩的故事就發(fā)生在這個群雄并起的時代。

請輸入評論內容...
請輸入評論/評論長度6~500個字
最新活動更多
推薦專題
- 1 UALink規(guī)范發(fā)布:挑戰(zhàn)英偉達AI統治的開始
- 2 北電數智主辦酒仙橋論壇,探索AI產業(yè)發(fā)展新路徑
- 3 “AI寒武紀”爆發(fā)至今,五類新物種登上歷史舞臺
- 4 降薪、加班、裁員三重暴擊,“AI四小龍”已折戟兩家
- 5 國產智駕迎戰(zhàn)特斯拉FSD,AI含量差幾何?
- 6 光計算迎來商業(yè)化突破,但落地仍需時間
- 7 東陽光:2024年扭虧、一季度凈利大增,液冷疊加具身智能打開成長空間
- 8 地平線自動駕駛方案解讀
- 9 封殺AI“照騙”,“淘寶們”終于不忍了?
- 10 優(yōu)必選:營收大增主靠小件,虧損繼續(xù)又逢關稅,能否乘機器人東風翻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