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
糾錯
加入自媒體

機器人時代的資本主義:21世紀的工作,收入和財富

2018-07-06 10:18
資本實驗室
關注

Turner認為,在一個工作需求不斷減少的世界里,我們不能依靠自由市場的報酬來為不同類型的工作提供可接受的社會平衡。

機器人時代的資本主義:21世紀的工作,收入和財富

另一方面,那些低收入和高人口增長的國家希望效仿韓國和中國,走上中高收入的道路。但在一個高度自動化的世界里,這些挑戰(zhàn)似乎是不可逾越的。但我們必須確保以某種方式克服這些困難。

在研究中,Turner主要從六個方面闡述了自己的觀點:

1.什么時候,而不是如果。我們很可能處于技術革命的早期階段,這將最終導致幾乎所有經濟活動和工作活動的自動化。在考慮自動化潛力時,問題是這種自動化什么時候會到來,而不是是否會到來。

2.關于“索洛悖論”。提出“索洛悖論”的諾貝爾獎得主羅伯特·索洛教授指出“我們處處可見計算機時代己經到來,除了關于生產率的統(tǒng)計數(shù)據(jù)外”。但是,這里沒有令人費解的悖論。因為,超快速的技術增長必然會導致低生產率就業(yè)的增加、零和博弈的擴散以及GDP統(tǒng)計數(shù)據(jù)中從未出現(xiàn)的實際消費的增長。

3.高科技高接觸經濟(the Hi-Tech Hi- Touch economy)中無意義的衡量指標。快速的技術進步,將讓GDP指標在衡量人類福利改善方面的作用下將;并將產生一種由物理資產、主觀資產和技能所主導的經濟的矛盾效應,通過零和博弈,收入分配強烈地由資產所有權和租金決定。

4.“平均的終結?”在富裕的發(fā)達國家,除非我們有意選擇補償政策,否則收入與財富不平等的增長是不可避免的。

5.“舊梯子”被摧毀了。歷史經驗表明:實現(xiàn)經濟快速趕超的唯一路徑,始于低工資、出口導向的工業(yè)化。而在機器人的世界里,這個“舊梯子”將不復存在。

6.對經濟理論的啟示。在機器人無處不在的世界中,許多新古典經濟學的假設的有效性和相關性都在降低。

(作者:齊達

<上一頁  1  2  
聲明: 本文由入駐維科號的作者撰寫,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場。如有侵權或其他問題,請聯(lián)系舉報。

發(fā)表評論

0條評論,0人參與

請輸入評論內容...

請輸入評論/評論長度6~500個字

您提交的評論過于頻繁,請輸入驗證碼繼續(xù)

暫無評論

暫無評論

    掃碼關注公眾號
    OFweek人工智能網
    獲取更多精彩內容
    文章糾錯
    x
    *文字標題:
    *糾錯內容:
    聯(lián)系郵箱:
    *驗 證 碼:

    粵公網安備 4403050200275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