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
糾錯
加入自媒體

AI虛擬主播“小靈”背后有哪些秘密?

今年“五四運動”迎來一百年的生日,在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主題為“我們都是追夢人”的 2019《五月的鮮花》五四晚會上為其獻上一份“新鮮”大禮,百度大腦AI虛擬主持人小靈首次亮相。作為“新新”青年的代表,小靈在舞臺上賺足了眼球,既能通過人臉識別技術與嘉賓互動,又有極強地控場能力。

小靈作為3D立體虛擬主持人,糅合了百度大腦的語音、視覺、大數(shù)據(jù),以及AR等多重技術,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唇動技術”。小靈的唇動技術,基于大量的面部特征數(shù)據(jù)學習,輔之以人工智能和深度學習技術而形成的。小靈優(yōu)秀的主持功力背后,究竟有哪些技術作為支撐呢?虛擬主持人將會有多大的發(fā)展前景呢?接下來我們細細剖析!

“小靈”臺上一分鐘,AI幕后做了哪些“十年功”?

小靈在從漫天飛舞的鮮花中走出來,站在主持人小尼和王俊凱中間熱情地與觀眾互動,活動過程中能夠發(fā)表自己的觀點,看似簡單的行為,背后少不了海量的數(shù)據(jù)支持和超強的人工智能技術運用。

首先,不得不提小靈的“唇動技術”。人說話嘴唇會自然而然地跟著運動,我們習以為常的事情對于AI虛擬主持人便沒有那么簡單了。小靈想要達到能夠在說話的時候像人一樣自如地開合嘴唇,她一定要做好充足的準備。第一項準備事宜便是面部數(shù)據(jù)的搜集,每一項人工智能技術的產生都需要大量的數(shù)據(jù)作為基石;趯A康拿娌繑(shù)據(jù)進行深度學習加之語音合成技術,便形成了我們看到的人工智能虛擬主持人“小靈”在晚會上能夠“真實唇動”。

其次,人臉識別技術更是現(xiàn)場最大的亮點。在與主持人小尼互動的時候,小尼想借用00后愛看的動畫片來掩蓋自己的真實年齡時,小靈并沒有“上當”。小靈通過人臉識別技術采集了小尼的人臉信息,并利用知識圖譜清楚地知道小尼的年齡。在小尼企圖用《喜羊羊與灰太狼》來欺騙小靈時,小靈迅速運用自己的“超級大腦”知識圖譜來反駁他說,《黑貓警長》、《葫蘆兄弟》才真正屬于他的年代。人臉識別+知識圖譜的技術讓小靈能夠在現(xiàn)場做到隨機應變,與此同時人臉識別技術還運用到了與嘉賓互動的環(huán)節(jié)。今年晚會上有一個有趣的測“花”活動,小靈通過人臉識別技術便可測出你是什么“花”。

除了人臉識別技術,還有AR、大數(shù)據(jù)、語音識別等技術運用在小靈身上!芭_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小靈雖然第一次登臺,卻能夠落落大方、對答如流離不開各類AI技術的成熟與靈活配合。

AI虛擬主持人究竟能走多遠?

其實,小靈并不是首位AI人工智能主持人,在今年兩會期間搜狗與新華社聯(lián)合推出的“新小萌”和科大訊飛推出了“小晴”兩位人工智能虛擬主持人。兩會期間推出的兩款均可以找到原型,如新華社推出的“新小萌”是以新華社主播曲萌為原型。這類虛擬主持人通常是真人輸入語音,隨后對聲音進行標注和機器進行深度學習,以此構建出其發(fā)音聲學模型,在此基礎上,輸入任何文本便可進行語音合成,進而實現(xiàn)在線播報。本次五四晚會亮相的“小靈”是以二次元形象示眾,沒有明確的原型可以尋覓。與此同時小靈需要在舞臺上與其他主持人和嘉賓互動,和在線播報相比,小靈不僅要運用到語音識別的技術還要具備能夠在短時間內進行大數(shù)據(jù)運算的能力。對于虛擬主持人來說,技術發(fā)展有了進一步的提升,但很多人依舊存在疑惑,虛擬主播要來搶“播音員”的飯碗嗎?

人工智能作為一項通用技術,可以為了各行各業(yè)出現(xiàn)的問題提供解決辦法,對于主持人行業(yè)來說也不例外。首先,虛擬主播可以節(jié)省大量人力成本。科大訊飛推出的“小晴”精通多種語言,可以在中文、日語、英語、韓語等多種語言中隨意切換,并且發(fā)音準確,十分專業(yè)。如何能夠將該項技術可以廣泛普及,在對外宣傳的節(jié)目中,專業(yè)、標準的發(fā)音能夠極大地提高傳播效果。此外,虛擬主播能夠在惡劣的環(huán)境中完成播報。眾所周知在各大事件發(fā)生時,記者總是要沖在第一線,掌握最新信息播報給大眾,但優(yōu)勢環(huán)境過于惡劣或者人力難以到達的時候,虛擬主播或許能夠派上用場。在戰(zhàn)火紛飛的戰(zhàn)場通過無人機獲取最新情況后,虛擬主播可以實時播報新聞;地震、洪水等自然災害發(fā)生后,記者難以最先達到事故發(fā)生區(qū),虛擬主播便有了用武之地。

虛擬主播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不斷發(fā)展,可以不斷解決行業(yè)內存在的問題。至于虛擬主播究竟能不能取代人類的擔憂,依舊是“杞人憂天”。人工智能技術是讓人類可以從繁雜、無聊的工作中解脫出來,而不是取代人類,真正有創(chuàng)造性的工作依舊需要人類自己完成。

1  2  下一頁>  
聲明: 本文系OFweek根據(jù)授權轉載自其它媒體或授權刊載,目的在于信息傳遞,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新聞稿件和圖片作品的內容、版權以及其它問題的,請聯(lián)系我們。

發(fā)表評論

0條評論,0人參與

請輸入評論內容...

請輸入評論/評論長度6~500個字

您提交的評論過于頻繁,請輸入驗證碼繼續(xù)

暫無評論

暫無評論

    掃碼關注公眾號
    OFweek人工智能網(wǎng)
    獲取更多精彩內容
    文章糾錯
    x
    *文字標題:
    *糾錯內容:
    聯(lián)系郵箱:
    *驗 證 碼:

    粵公網(wǎng)安備 4403050200275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