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
糾錯
加入自媒體

人工智能未來會徹底取代教師?“三分智能,七分人工”才是真相

2020-09-10 17:06
學術頭條
關注

智慧點名系統(tǒng)

有異曲同工之妙的還包括各種校園“智慧系統(tǒng)”——校園簽到系統(tǒng)、宿舍管理系統(tǒng)、教室點名系統(tǒng)、校園周邊布控系統(tǒng)、操場全景智能系統(tǒng)。尤其是課堂智慧系統(tǒng),甚至早于上面的防走神頭環(huán),在 2018 年已經初現(xiàn)端倪。
在當時也是引起網友強烈的反感,這樣的“智能教育”是否太過頭了?學生也不是學習機器,真的必須做到百分百轉注,一秒不停歇嗎?

拍照搜題

拍照搜題真的用在了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上了嗎,還是單純的提高了自主“完成”作業(yè)的能力?

其實各種在線教育 app 的廣告文案,大意也就是“用我們的客戶端可以快速寫作業(yè),玩手機還可以提高成績”,而且是非常精準地通過 QQ 空間向初高中學生群體推送。甚至某家的文案直接就寫,“有了 XXX,每天玩手機,數(shù)學直接從 70 分變成 147。”

這樣的暗示甚至明示的營銷方向,使得拍照搜題這個板塊在初高中生的手中完全被誤用,考試作弊、寫作業(yè)抄襲、玩手機的好借口——很容易成為它的“真正用途”。

“三分智能,七分人工”的真相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副研究員張杰夫和互聯(lián)網教育研究院院長呂森林曾在接受《瞭望東方周刊》專訪時指出,AI+教育領域的“三分智能,七分人工”真相。

“目前,中國的AI教育還遠未達到智能教學的水平。將來即便技術成熟了,想要大規(guī)模進入公立系統(tǒng),改變教育生態(tài),仍有許多問題需要解決。”張杰夫直言。在張杰夫看來,目前市場上許多宣揚的 AI 教育產品采用的實際是計算機技術,還算不上智能技術,或者只能算是低智能。

呂森林也深有同感。他認為,目前中國AI教育技術碎片化問題嚴重。具體表現(xiàn)為,市場產品多是以某一 AI 技術輔助人類教師完成教學的功能性應用,真正能夠提供完整智能教學的解決方案寥寥無幾。

推動AI教育發(fā)展的市場力量希望以AI機器代替真人教師,從而減少人力支出,降低機構的辦學成本,卻并不愿意從推動教育長遠發(fā)展的角度,進行系統(tǒng)研發(fā)。因為開發(fā)一個完整的智能教學系統(tǒng)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且研發(fā)周期較長。這就導致目前許多打著AI旗號的教育應用,事實上 AI 技術只占到 30%,另外 70% 的工作仍要靠真人教師完成。

張杰夫認為,從教育的長遠發(fā)展來看,以 AI 技術服務傳統(tǒng)教學模式,做“小修小補”式的效率提升,是沒有價值的,“智能教育要改變的不僅僅是已經落后了的班級授課制,還有這種教學模式下所形成的教育理念和教育體制!

教育分為教學和育人。教學是讓孩子了解知識和掌握技能;育人是讓孩子學會正確使用這些技能,正確地應用這些知識。

俗話說,“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樹木成材需要十年,但是將一位孩子培養(yǎng)成出色的人才是需要長久的時間與大量的精力付出的。

學術頭條原創(chuàng)文章。

<上一頁  1  2  
聲明: 本文由入駐維科號的作者撰寫,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場。如有侵權或其他問題,請聯(lián)系舉報。

發(fā)表評論

0條評論,0人參與

請輸入評論內容...

請輸入評論/評論長度6~500個字

您提交的評論過于頻繁,請輸入驗證碼繼續(xù)

暫無評論

暫無評論

    掃碼關注公眾號
    OFweek人工智能網
    獲取更多精彩內容
    文章糾錯
    x
    *文字標題:
    *糾錯內容:
    聯(lián)系郵箱:
    *驗 證 碼:

    粵公網安備 4403050200275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