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頭條系一年,字節(jié)怎么帶著Pico跳動?
來源 |熔財經
文 | 星影
2021年的8月29日,字節(jié)跳動傳出收購VR顯示器制造商Pico的消息,如今已經一年過去了。Pico不僅在打造了內容創(chuàng)作工具,還高調和汪峰等頭部藝人辦起了VR演唱會,大有布局元宇宙領域的計劃。IDC數據顯示,2022年第一季度全球VR頭顯出貨356.3萬臺,同比增長241.6%,銷售數據也相當可觀。
在人員布局上,字節(jié)跳動也動作頻頻。前小米VR業(yè)務負責人、虛擬形象社交應用“Vyou微你”創(chuàng)始人馬杰思已進入字節(jié)跳動開展工作,未來有可能參與Pico的管理工作。7月31日,又有傳言稱任職Meta的Jian Zhang已經正式跳槽到Pico建立新團隊。
然而在2021年的全球VR頭顯市場里, Meta旗下的Quest的全球市場份額達78%, Pico和其還有不小的差距。目前的Pico的產品生態(tài)是否已經成熟,想和扎克伯格一樣進軍元宇宙領域還有多少路要走呢?
內容夠了嗎?
不管是產品還是團隊,一出場就想對標Meta的Quest,Pico既然想做虛擬現實,其實最現實的一個問題就是內容真的夠了嗎?
目前Pico的內容游戲主要來自于SteamVR,其中《亞利桑那陽光》和《SUPERSHOT》還是SteamVR中的百大暢銷游戲。但是如果和競爭對手相比,Pico的內容矩陣多少還是單薄了一點。截至2022年4月底,Quest平臺上有上千款游戲,而Pico只有200余款。
Pico也已經對外表示,將來會在游戲版權領域繼續(xù)發(fā)力,而這些還要取決于團隊的版權拓展是否給力了。
相比傳統(tǒng)手機游戲,VR游戲的高開發(fā)門檻,和玩家門檻都決定了這個領域出個爆款的幾率不高。無論是游戲還是電影綜藝,VR設備的體驗始終是核心問題。如果沒有吸引用戶的應用程序和游戲,有網友吐槽VR設備也就是一塊無用的塑料。
游戲不夠視頻來湊,相比重點發(fā)展游戲領域的Quest,Pico從去年開始就把重點集中在了短視頻和綜藝節(jié)目領域。去年8月Pico就發(fā)布了一部名為《驚叫之夜》VR真人秀節(jié)目,首次將真人秀和VR穿戴結合到了一起。而浙江衛(wèi)視的《王牌對王牌》在節(jié)目里嘉賓索性直接加入了Pico產品的使用環(huán)節(jié)。此外,Pico的“3D大片重燃計劃”還一口氣買下迪士尼、索尼影視、環(huán)球、派拉蒙等100多部電影的3D版權。通過豐富視頻內容來留住用戶,顯然是一個傳統(tǒng)視頻網站的思路,作為一個引流手段也未嘗不可。
體育領域也是目前VR版權供應商重點關注的領域。去年冬奧會期間央視客戶端也曾經推出VR視頻直播。根據Pico官方也在第一時間和央視頻進行了合作。在今年4月,抖音拿下德甲的直播版權后,Pico再次聯(lián)合抖音進行了賽事直播。此外,健身應用和體育游戲也是VR產品拓展的重點領域。
內容匱乏是不少人對Pico現狀的吐槽。不管是游戲還是視頻內容,其實與其依靠高投入的版權購買,Pico還不如通過內容平臺模式,建立一套由內容創(chuàng)作者參與的傳素材。Quest作為虛擬現實領域的標桿,已經具有一定先發(fā)優(yōu)勢,如果產品都參照它的思路來,Pico的路肯定會越走越累,而未來無論哪家VR設備想在這個領域占據頭部地位,重建現有軟硬件生態(tài)恐怕是一條必走的道路。
背靠字節(jié)好營銷?
字節(jié)跳動作為國內的頭部互聯(lián)網企業(yè),既然盤下了Pico。顯然計劃在VR領域大有作為,據媒體報道,在2022年已經給Pico提出了180萬臺的銷售目標。
字節(jié)跳動擁有多個上億日活的互聯(lián)網產品。所以首先可以給到Pico的就是巨大的流量。抖音流量里開屏廣告就能看到對Pico的產品推廣信息,頭條系產品也使出渾身解數,全方面對Pico的廣告進行曝光。
其中抖音和Pico不僅有廣告合作,還有內容營銷。去年Pico發(fā)起了由 Pico發(fā)起的#玩 VR 選 Pico #的抖音話題,張晉&蔡少芬、楊迪、奧運冠軍楊威等一眾文體明星紛紛參與。抖音還因深度引導網紅與素人用戶拍攝相關VR視頻素材,頭部電商主播老羅的直播間里都可以經?吹絇ico的身影。
數據顯示自Pico入駐抖音店鋪的銷售量相當驚人:截止今年8月,已累計銷售12.4萬臺VR設備(以Pico Neo3為主),總銷售額高達2.8億元。飛瓜數據則顯示,在抖音的直播體系中Pico官方旗艦店關聯(lián)博主為205個,關聯(lián)直播高達1377場。Pico7月累計銷量為1.3萬臺,銷售額為2424.3萬元。其中直播轉化的銷量高達73.41%。不得不令人感嘆,在渠道流量日益昂貴的今天,作為“親生兒子”的Pico在流量開了小灶之后的銷量和轉化率高得驚人,在抖音的3C數碼產品的銷售榜中一度還超過了不少頭部手機品牌。
作為一款VR穿戴設備,實體體驗店還是必不可少的線下渠道。截止今年上半年,Pico VR的官方數據顯示Pico已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成都、重慶等城市建立了213家線下授權店。但由于4月后以后的疫情反復,原定于今年開設2000家線下門店的計劃,基本難以落地。
有媒體觀察到,Pico在北京龍湖長楹天街的全國首家直營旗艦店,總體被分割為中間是展示桌、服務區(qū)、電影、視頻體驗區(qū)的格局,還設有一個綠幕廳用于錄制游戲視頻等。有體驗者反饋:相比Quest麻煩的網絡,Pico的價格和聯(lián)網都比較方便,且設計比較適合東方人。
在促銷上Pico曾經推出了180天打卡半價活動,活動宣稱,參與用戶在購買后只要連續(xù)打卡180天,每天使用30分鐘,就可以獲得購機價格一半的退款。然而在黑貓投訴上卻有不少用戶表示Pico沒有履行返還一半購機款的承諾。關于此事的糾紛Pico還給出回應。
但值得一提的是,字節(jié)跳動還沒有大規(guī)模線下開店的經驗,通過Pico開拓線下渠道,既是新領域的開拓,也存在較多的不確定性。有媒體認為Pico的體驗空間偏小,由于營業(yè)面積等因素,用戶難以進行現場體驗等問題,未來將有很大的優(yōu)化空間。
概念還是營銷,扎堆的VR賽道
2021年1月,Facebook創(chuàng)始人扎克伯格宣布將公司將改名為Meta,元宇宙(Metaverse)概念橫空出世,一時間全世界各大互聯(lián)網公司紛紛以元宇宙作為新的營銷噱頭。
在美國除了Roblox和《堡壘之夜》這樣的游戲公司蹭到了元宇宙的熱度之外,Meta、蘋果收購的NextVR等一堆打著元宇宙旗號的互聯(lián)網公司,開始在VR游戲領域加大投入。
在國內,看似一片藍海的市場,字節(jié)跳動借Pico迅速搶占市場,但現實是其他頭部互聯(lián)網企業(yè)也開始了虛擬世界賽道的競爭。
愛奇藝在今年的618推出了奇遇VR,并且也在游戲領域購買了 《After the Fall》的版權。更具游戲基因的網易也是硬件軟件同時出手,不僅研發(fā)了穿戴VR同時也買下了。網易則拿下了《節(jié)奏空間(Beat Saber)》的代理權。
就在國內企業(yè)扎堆VR領域的時候,Meta在去年的整體利潤減少了100億美元。對于國內的VR穿戴產品來說,頭部企業(yè)的入局多久才能獲得收益將是考驗字節(jié)跳動的重要議題。
縱觀國內外的互聯(lián)網企業(yè),對于技術創(chuàng)新的投入,往往需要一個過程,長期往往會缺乏必要的耐心。和軟件可以通過快速迭代來完成更新升級不同。VR產品不僅需要穩(wěn)步積累經驗,同時也是需要較高試錯成本。對蘋果、谷歌這樣的大公司也存在一定的踩坑、交學費可能,所以這樣的代價顯然是字節(jié)跳動需要考慮的。
背靠字節(jié)這樣的大樹,不愁營銷的渠道和資金,但是對于Pico而言簡單做成一款游戲機是顯然不夠的。蘋果之所以能成為智能手機的強大設備,除了硬件技術牛之外,最主要的還是通過2000萬開發(fā)者建構了一個較為良性的內容生態(tài)。目前Pico如果想擺脫游戲機器的宿命,必須要考慮清楚,是要像蘋果那樣打造一種屬于自己產品的內容生態(tài)鏈,還是開源和安卓一樣。
目前行業(yè)內還有一種觀點認為VR只是過渡階段,老羅也說AR才是未來。通過穿戴設備來連接虛擬現實,從長遠來看確實也不像是技術的一種終極階段。所有現在的字節(jié)跳動是想大規(guī)模投入做一款只具有過渡意義的產品嗎?
目前的字節(jié)跳動通過抖音和頭條成功引入了一定的社交流量,現在計劃把Pico放進自己的大戰(zhàn)略里,但未來是否能盈利、是否會占據行業(yè)頭部,將是Pico的重要觀察指標。
如何提升硬件技術水平、建構內容生態(tài),將是Pico未來發(fā)展的重點。同時作為一款穿戴設備用戶體驗決定了Pico能否走得長遠。想要VR穿戴走入尋常百姓家,光靠概念和營銷顯然還是不夠的。
《字節(jié)沒想清楚怎么做Pico》,新莓daybreak
《字節(jié)跳動弄潮元宇宙 買下Pico后要補的課還很多》,投資者網
《VR/AR產業(yè)鏈現狀及前景》,中信建投(研報合集)
*本文圖片均來源于網絡
熔財經:城市商業(yè)新媒體,區(qū)域經濟鏈接者,產業(yè)趨勢發(fā)現地。
原文標題 : 加入頭條系一年,字節(jié)怎么帶著Pico跳動?

請輸入評論內容...
請輸入評論/評論長度6~500個字
最新活動更多
推薦專題
- 1 UALink規(guī)范發(fā)布:挑戰(zhàn)英偉達AI統(tǒng)治的開始
- 2 北電數智主辦酒仙橋論壇,探索AI產業(yè)發(fā)展新路徑
- 3 降薪、加班、裁員三重暴擊,“AI四小龍”已折戟兩家
- 4 “AI寒武紀”爆發(fā)至今,五類新物種登上歷史舞臺
- 5 國產智駕迎戰(zhàn)特斯拉FSD,AI含量差幾何?
- 6 光計算迎來商業(yè)化突破,但落地仍需時間
- 7 東陽光:2024年扭虧、一季度凈利大增,液冷疊加具身智能打開成長空間
- 8 地平線自動駕駛方案解讀
- 9 封殺AI“照騙”,“淘寶們”終于不忍了?
- 10 優(yōu)必選:營收大增主靠小件,虧損繼續(xù)又逢關稅,能否乘機器人東風翻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