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偉達神話破滅,黃仁勛訪華能“救火”嗎?
4月中旬,英偉達CEO黃仁勛突然現身北京,這距離他上一次訪華僅隔三個月,也是美國對英偉達H20芯片實施“無限期出口管制”后的第48小時。
不過,相較于黃仁勛為何在如此特殊的時間節(jié)點內緊急訪華,外界似乎更關注他此次訪華時的變化,比如黃仁勛脫下了那件標志性的皮衣,改穿一身黑西裝,足見其對此次訪華的重視。
此外,從一些社交媒體流出的片段來看,黃仁勛在酒桌上也入鄉(xiāng)隨俗,舉起酒杯和一眾商業(yè)伙伴敬酒。
今年以來,英偉達的“市值神話”持續(xù)破滅。在2024年及2025年第一季度,盡管英偉達實現了營收、利潤雙增長,但在中美貿易關系不明朗等影響下,資本仍在加速撤出英偉達。
而在近期據彭博社報道,多家企業(yè)領袖將于當地時間周三造訪白宮,其中也包括英偉達CEO黃仁勛(Jensen Huang),英偉達此前已宣布,將在美國本土生產英偉達的AI超級計算機,未來四年計劃在美國生產價值高達5000億美元的AI基礎設施。
黃仁勛曾公開表示,中國市場對英偉達來說很重要,但要在這場中美博弈中順利“脫身”,并帶領英偉達走出至暗時刻,恐怕也并非易事。
1“”皮衣教主換上西裝
今年春節(jié)前夕,黃仁勛開啟了長達一周的訪華行程。黃仁勛化身“最強銷售”,既參觀了英偉達深圳公司,也邀請了一眾中國合作伙伴吃飯,維護了彼此之間的感情。
只是沒想到春節(jié)之后,大模型“黑馬”DeepSeek橫空出世,顛覆了AI行業(yè)“算力即一切”的邏輯,外界認為這場算法革命將會打破大模型對算力的依賴。
隨后,英偉達發(fā)布了2024年業(yè)績報告,盡管業(yè)績超預期,但英偉達的股價卻不漲反跌。外界擔憂英偉達的業(yè)績已經達到瓶頸,資本紛紛在高位撤退,加速股價下滑。
不過,如果說這更多是資本市場對英偉達業(yè)績預期的擔憂,那么特朗普就任總統以后所頒布的稅收政策,才是實打實地打擊了英偉達的“痛處”。
4月15日,特朗普宣布對英偉達H20芯片實施“無限期”出口許可管制,這意味著本就為迎合“芯片出口限制”而生的H20也被納入限制范圍,英偉達在中國市場的最后一款主力AI產品也被“封鎖”。
遭遇連番打擊,英偉達如今的股價距離1月最高點153.1元,已經下滑接近40%,市值蒸發(fā)過萬億,黃仁勛怎能不著急。
黃仁勛在芯片限制令后火速訪華,正是為了“救火”。盡管外界調侃黃仁勛穿著西裝正襟危坐的模樣有點陌生,但這也恰好體現了其對中國市場的重視。
一方面,黃仁勛需要表態(tài),并非英偉達不想賣H20芯片,而是“不讓賣”。黃仁勛需要第一時間安撫客戶,同時商討后續(xù)可能的合作,包括推出適應新政策的產品。
畢竟,受出口管制影響,英偉達或會因交付違約而面臨約55億美元的損失,但據知情人士透露,實際受影響金額可能超過 100 億美元。
另一個方面,黃仁勛需要尋找新業(yè)務。《金融時報》報道,黃仁勛此次訪華會見了DeepSeek創(chuàng)始人梁文鋒,雙方共同討論針對中國客戶的新芯片設計。不過,目前黃仁勛和梁文鋒方面均未對該消息做出回應。
不過,如果英偉達H20芯片出口一直受到管制,其勢必要積極開拓新業(yè)務領域以應對挑戰(zhàn),作為當下中國大模型行業(yè)最新的“技術代表”,梁文鋒確實是最適合的人選。
在此之前,黃仁勛于1月訪華時,還跟中國頭部機器人廠商碰面,包括宇樹科技CEO王興興、銀河通用創(chuàng)始人王鶴等,由此可見黃仁勛要在中國科技行業(yè)尋找更多生意機會的想法。
2“”中國芯片不會“原地等待”
不過,雖然黃仁勛想與中國科技行業(yè)繼續(xù)“共商共贏”,但在當前的市場形勢下,企業(yè)們也不得不做好兩手準備,謹防在芯片問題上被卡脖子。
最為明顯的當屬新能源汽車行業(yè),在CES 2025上,黃仁勛曬出了英偉達旗下的“汽車軍團”,其中包括比亞迪、極氪、小米、理想等國內車企。
在智駕芯片領域,英偉達憑借其高算力以及CUDA生態(tài),穩(wěn)坐全球智駕芯片市場的頭把交椅。
2024年,英偉達Orin-X芯片的裝機量為210.02萬顆,同比增長 91.8%,市場份額為39.8%,緊隨其后的是特斯拉FSD(市場份額25.1%)和華為昇騰系列(市場份額9.4%)。
今年初,黃仁勛還宣布下一代自動駕駛芯片Thor已經開啟正式量產,據悉Thor的性能將比Orin提升超60倍。
但在此之前,Thor的量產時間已經多次跳票,在今年1月還有消息稱Thor的量產時間將延后至2026年。但正因為這些不確定性,才會倒逼國內車企加速完成國產替代。
小鵬自研的AI智駕芯片“圖靈”將于今年第二季度量產;蔚來神璣NX9031將會搭載到蔚來高端轎車ET9,并在今年第一季度量產交付;小米宣布首款SUV車型YU7將于今年第二季度上市,并搭載自研“玄戒”芯片。
除了新勢力車企之外,奇瑞汽車也在今年3月宣布開啟自研高階智駕芯片計劃的消息,覆蓋MCU與SoC;吉利也在去年推出了全場景高階自動駕駛芯片“星辰一號”,計劃于2025年量產。
國內車企紛紛減少對英偉達的依賴,一則是基于供應鏈安全的考慮,特別是在中美貿易摩擦加劇的背景下,車企們不得不防范于未然。
二則,車企希望通過技術自主形成差異化競爭力,并進一步降低成本。隨著端到端智駕技術成為主流,現階段高階智駕的競爭已經從單純的算力堆積轉向“自研芯片+算法閉環(huán)”的組合。
由于自研智駕芯片是基于各車企的自動駕駛大模型來設計的,更能實現軟硬件的高效協同,以更低算力實現高階智駕功能,算力普遍能達到主流智駕芯片的3-4倍。
三則,在當前車圈競爭如此激烈的環(huán)境下,自研芯片能幫助車企進一步樹立“技術形象”,因此,即便研發(fā)費用不菲,還是有不少車企希望通過自研芯片計劃強化品牌形象。
不過,汽車業(yè)務并非英偉達的收入大頭,2024年,其汽車業(yè)務占總收入的比例僅為1.3%,呈現出逐年下滑的趨勢。
相較之下,數據中心才是英偉達的核心業(yè)務,貢獻了約90%的收入。但在美國芯片出口限制的背景下,近年以華為昇騰、摩爾線程為代表的國產芯片廠商也加快研發(fā)進程。
在英偉達H20芯片被限制出口后,華為隨即發(fā)布了下一代的昇騰920 AI 芯片,預計將在今年下半年進行量產。
根據南京大學人工智能實驗室的測試數據,用昇騰920訓練百億參數大模型,效率已達到英偉達H100的78%,這意味著昇騰920有望替代H20芯片的市場空缺。
美國分析師預測,隨著英偉達、AMD等美國芯片廠商的AI芯片無法對華出口,可能會導致以華為為首的中國芯片制造商加緊搶占市場領先地位,美國政府正在把機會拱手讓給中國。
3“”科技巨頭的“中國依賴癥”
美國分析師們所擔憂的問題,也是黃仁勛所擔憂的問題。
根據英偉達2025財年財報,其2024年全年營收為1305億美元,其中,中國區(qū)營收為171.08億美元,比上一年增長66%,達到史上最高,占總營收的13.1%。
誠然,中國市場并非英偉達收入中的核心來源,但在全球經濟疲軟的當下,中國市場是兼具市場規(guī)模和消費需求的重要區(qū)域,一旦離開中國市場之后,英偉達的選擇也就不多了。
不僅是英偉達,其他全球頂尖企業(yè)也有同樣的想法。今年以來,已有蘋果CEO庫克、高通CEO安蒙、輝瑞CEO布拉、橋水創(chuàng)始人達利歐等各界企業(yè)家來華訪問,他們也看到了中國市場在消費規(guī)模和供應鏈合作方面的潛力。
以蘋果為例,2024年其營收為1243億美元,其中,大中華區(qū)收入為185.13億美元,占總收入的14.9%。早在2023年,庫克就曾表示,中國已取代美國成為iPhone全球最大單一市場。
與蘋果的情況類似,高通2024財年實現近332億美元營收,其中46%來自中國。對于這些全球品牌而言,中國市場絕對是不能忽視的重要市場。
而且,這并不僅僅是因為中國市場14億人口的龐大消費力,還有中國強大的供應鏈能力。庫克曾表示,蘋果之所以要在中國建廠的原因,并非只是因為這里低廉的勞動力,而是因為這里的工藝技術非常精湛。
但在地緣政治的撕扯之下,無論是更需要海外先進芯片的國內科技企業(yè),還是更渴望中國市場和供應鏈的美國企業(yè),都難免陷入兩難的困境。
因此,今年以來以黃仁勛為代表的一系列企業(yè)高管訪華,一方面是為深化與國內政商兩界的聯系,維持在中國市場的既有份額;另一方面,他們也在積極尋求關稅壓力下的合作方案,比如像特斯拉在上海建廠一樣,在中國構建本土化的供應鏈體系。
短期來看,中美關稅博弈或許還會持續(xù)發(fā)酵,但無論如何,誠如黃仁勛此次訪華所強調的,英偉達將堅定不移地服務中國市場,相信這也是全球品牌企業(yè)與中國企業(yè)謀求合作的想法和態(tài)度。
黃仁勛脫下皮衣,換上西裝,體現了其對中國市場的尊重和認可;同樣的,中國企業(yè)不懼怕技術封鎖,但也希望與全球企業(yè)尋求合作,共謀發(fā)展。
在這場博弈中,中國企業(yè)正加速技術突破與產業(yè)升級,以應對外部壓力;而像英偉達這樣的國際企業(yè),也在努力平衡多方利益,尋求與中國市場的持續(xù)合作。
這種相互依存又相互競爭的關系,既是挑戰(zhàn),也是推動全球科技與經濟發(fā)展的新動力。盡管身處全球科技博弈浪潮,但全球化或許會退潮,科技創(chuàng)新的浪潮卻會永遠向前。
原文標題 : 英偉達神話破滅,黃仁勛訪華能“救火”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