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用工程化益生菌,證實丁酸可通過調節(jié)組蛋白乙;种颇c道細胞焦亡
01
文章背景簡介
BACKGROUND INTRODUCTION
大量研究表明,腸道中產生丁酸鹽的共生菌數量減少與多種疾病的發(fā)生發(fā)展存在關聯(lián)。丁酸鹽作為一種短鏈脂肪酸(SCFA),在維持腸道微環(huán)境穩(wěn)態(tài)中發(fā)揮著關鍵作用,可以增強上皮屏障功能、調控宿主代謝、免疫反應和神經元發(fā)育。丁酸鹽的作用機制涉及激活G蛋白偶聯(lián)受體(GPCR)以及抑制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活性等。然而,盡管以往研究揭示了丁酸鹽與多種疾病狀態(tài)的相關性,但由于缺乏有效工具來精確控制腸道丁酸鹽水平,其對宿主粘膜免疫的分子機制及疾病發(fā)病機理的具體影響迄今尚未得到充分解析。
現有研究手段,如通過補充膳食纖維來提升腸道丁酸鹽產量,或直接口服丁酸鹽,以及使用天然產丁酸的共生菌(如丁酸梭菌)等方法,都存在局限性。例如,膳食纖維對丁酸鹽產量的影響受到個體差異、微生物群落競爭及網絡效應的復雜影響,導致丁酸鹽產生難以預測且宿主反應各異;口服或灌腸給藥方式往往導致丁酸鹽在消化道中吸收不完全,限制了其在結腸部位的有效生物利用。此外,嚴格厭氧的丁酸生產菌在炎癥狀態(tài)下易受活性氧(ROS)抑制,且由于難以精確控制實驗條件,難以明確微生物代謝物丁酸鹽在宿主生理病理中的具體作用。面對這些挑戰(zhàn),研究者們致力于開發(fā)更先進的策略以實現腸道丁酸鹽的精確遞送與調控。
細胞焦亡(Pyroptosis)又稱細胞炎性壞死,是一種程序性細胞死亡,表現為細胞不斷脹大直至細胞膜破裂,導致細胞內容物的釋放進而激活強烈的炎癥反應。細胞焦亡是機體一種重要的天然免疫反應,在感染性疾病、神經系統(tǒng)相關疾病、動脈粥樣硬化等疾病中發(fā)揮重要作用,其特征為依賴于炎性半胱天冬酶(主要是caspase-1,4,5,11),并伴有大量促炎癥因子的釋放,其形態(tài)學特征、發(fā)生及調控機制等均不同于凋亡、壞死等其他細胞死亡方式。
焦亡在體內是一個極其復雜的過程,有許多調節(jié)機制控制著必需成分。其中,Gasdermins(GSDM)是一種由細胞質感知侵襲性感染和危險信號而引發(fā)的炎癥性細胞死亡的關鍵介質。一旦被激活,GSDM會形成細胞膜孔,釋放促炎細胞因子和警報,破壞細胞膜的完整性,引發(fā)炎癥細胞死亡。人類一共有6個GSDM基因,GSDMA、GSDMB、GSDMC、GSDMD、GSDME和DFNB59。其中,GSDMD是一種焦亡關鍵效應因子,其調控機制主要集中在影響其早期裂解的上游因素,包括發(fā)揮促炎或抗炎作用的多效焦亡相關復合物,參與諸多炎癥小體相關疾病和組織損傷的發(fā)病機制。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醫(yī)學科學與工程學院的Xu Gong等人,于2023年9月在 《Metabolic Engineering》( I F =8.4,生物學Ⅰ區(qū))發(fā)表了題目為“Metabolic engineering of commensal bacteria for gut butyrate delivery and dissection of host-microbe interaction”的文章。在這項研究中,科研團隊設計了一種兼性厭氧共生菌,使其能夠直接在腸粘膜表面遞送丁酸鹽,從而克服現有方法的局限性(尤其是針對炎癥腸道環(huán)境中ROS的影響)。他們選擇大腸桿菌Nissle 1917(EcN,被視為可用作益生菌)作為基礎菌株進行基因工程改造,使其具備異源丁酸鹽合成能力,該工程菌能夠在炎癥結腸中定植并持續(xù)分泌丁酸鹽,從而在小鼠慢性結腸炎模型中顯著減輕炎癥癥狀,維護腸黏膜穩(wěn)態(tài)。該研究揭示:腸道菌產生的丁酸鹽,可以通過作為組蛋白去乙;窰DAC3抑制劑,抑制結腸上皮細胞中關鍵的焦亡執(zhí)行蛋白GSDMD,從而保護腸道免受炎癥損害,
02
所用到的主要方法
METHODS
1.共軛過程
2.發(fā)酵條件
3.發(fā)酵產物的測定
4.動物實驗
5.小鼠結腸外植體
6.糞便中丁酸鹽濃度的測定
7.16S rRNA 基因擴增子測序
8.RNA測序
9.細胞因子量化
10.免疫印跡和免疫熒光
11.細胞培養(yǎng)和處理
12.統(tǒng)計數據
03
文章主要內容摘要
ABSTRACT
大量研究報告指出,丁酸產生的共生菌群豐度減少與多種疾病存在相關性。然而,由于缺乏有效工具來控制腸道丁酸,對腸道丁酸如何對宿主黏膜免疫和發(fā)病過程起因果作用的分子水平機制知之甚少。研究人員工程化了一種允許厭氧的共生菌,將丁酸傳遞到腸黏膜表面,并將其應用于分析腸道丁酸在小鼠慢性結腸炎模型中調節(jié)宿主腸道穩(wěn)態(tài)的因果作用。該研究在機制上展示了腸道丁酸可以作為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3抑制劑,對結腸上皮細胞焦亡關節(jié)效應因子Gasdermin D(GSDMD)產生抑制作用,從而預防結腸炎并保持腸黏膜穩(wěn)態(tài)。總體而言,該研究為構建合成活體傳遞細菌提供了一種新途徑,從而可以在分子水平來洞察解碼宿主-微生物界面的因果關系。
簡言之,本文的主要研究內容有:
1.將丁酸生物合成途徑引入需氧性共生細菌載體;
2.優(yōu)化丁酸合成途徑提高丁酸產量;
3.工程EcN M3P2TA在結腸炎小鼠中定植并增加腸道丁酸鹽;
4.EcN M3P2TA遞送的腸道丁酸鹽可改善dss誘導的小鼠慢性結腸炎;
5.GSDMD是腸道丁酸鹽功效的關鍵候選基因;
6.腸道丁酸鹽主要通過抑制GSDMD來減輕小鼠慢性結腸炎;
7. 丁酸鹽作為HDAC3i抑制GSDMD的表達。
原文標題 : 應用工程化益生菌,證實丁酸可通過調節(jié)組蛋白乙;种颇c道細胞焦亡

請輸入評論內容...
請輸入評論/評論長度6~500個字
圖片新聞
技術文庫
最新活動更多
- 1 2025高端醫(yī)療器械國產替代提速,這些賽道值得關注!
- 2 多數人錯估了關稅將對中國醫(yī)藥產業(yè)的影響
- 3 一季度醫(yī)療儀器及器械進出口報告:前十大出口市場在哪?
- 4 認購火爆,映恩生物打響18A IPO重啟信號槍
- 5 中國創(chuàng)新藥出海:機遇、挑戰(zhàn)與未來展望
- 6 核藥賽道解碼:高壁壘、國產替代與千億市場卡位
- 7 創(chuàng)新藥是避風港,更是發(fā)射臺!
- 8 第一醫(yī)藥扣非凈利潤僅687.40萬元:上!半[形土豪”要再沉淀沉淀
- 9 隱匿的醫(yī)療大佬,10年干出千億級公司
- 10 3月生物醫(yī)藥產業(yè)100個項目獲投,廣東最吸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