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官移植技術全面升級護生命
文/陳根
器官移植,是很多疾病患者最后的生的希望。但是,總有那么些患者在得到器官捐贈的前夕撒手人寰;也總有那么些器官,被浪費在了從捐贈者向受捐者移植的過程之間,因為器官所能保持活力的時候是非常有限的。
為了盡可能地減少移植器官的被浪費,最大限度地拯救瀕危的生命,科學家們在延長被捐贈器官儲存時間的題問上,進行著不斷地攻堅克難。
冷凍器官作為傳統(tǒng)的解決方案,雖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延長被捐贈器官的儲存時間,但是在冷凍過程中,細胞之間形成的冰晶會損害其組織功能,致使許多器官最終無法正常使用。于是,科學家們通過一種被稱為“玻璃化”的替代技術,首次成功地移植了一個經過低溫冷凍和重新加熱的器官。它通過使用低溫保護化學品將器官快速冷凍到極低溫度,從而產生一種不會形成冰晶的玻璃化狀態(tài)。
在解決了“冷凍”問題之后,如何在不損害器官的情況下進行解凍,又成了一個同樣棘手的新問題。簡單粗暴的回曖方法,顯然是不可取的。而目前的回暖方法大部分是從表面開始的,是一種不均勻的加熱過程,致使器官組織的不同區(qū)域以不同的速度升溫、膨脹,很容易產生裂縫或撕裂。
為了解決冷凍器官回暖的問題,明尼蘇達大學的研究人員經過幾年的努力研究,終于開發(fā)出了一種全新的重新加熱技術,可以快速、均勻地從內到外加熱冷凍器官。訣竅是將氧化鐵納米顆粒添加到冷凍保護劑化學品中。當交替的磁場作用于器官時,這些納米顆粒——分散在器官的血管中——像微型加熱器一樣,均勻地加熱器官。
為了驗證該技術方案的有效性,科學家們在大鼠身體進行了活體動物試驗。首先,研究小組將大鼠的腎臟低溫保存了100天,重新加熱,清除了用于保存腎臟的液體和納米顆粒,然后將它們移植到大鼠體內。最終的結果是,所有五個受體不僅在手術中存活,而且在30天內恢復了全部的腎臟功能。
在《自然通訊》雜志的最新報告中,研究人員John Bischof說:“這是第一次有人發(fā)表了關于長期儲存、重新加熱和成功移植動物功能性保存器官的有力方案。而且,該方案已經被證明是有效的,它將為人類更成功的器官移植鋪平道路,最終拯救更多的生命。
原文標題 : 陳根:器官移植技術全面升級護生命

請輸入評論內容...
請輸入評論/評論長度6~500個字
圖片新聞
技術文庫
最新活動更多
- 1 2025高端醫(yī)療器械國產替代提速,這些賽道值得關注!
- 2 多數人錯估了關稅將對中國醫(yī)藥產業(yè)的影響
- 3 一季度醫(yī)療儀器及器械進出口報告:前十大出口市場在哪?
- 4 認購火爆,映恩生物打響18A IPO重啟信號槍
- 5 中國創(chuàng)新藥出海:機遇、挑戰(zhàn)與未來展望
- 6 核藥賽道解碼:高壁壘、國產替代與千億市場卡位
- 7 創(chuàng)新藥是避風港,更是發(fā)射臺!
- 8 第一醫(yī)藥扣非凈利潤僅687.40萬元:上!半[形土豪”要再沉淀沉淀
- 9 隱匿的醫(yī)療大佬,10年干出千億級公司
- 10 3月生物醫(yī)藥產業(yè)100個項目獲投,廣東最吸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