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權投訴
訂閱
糾錯
加入自媒體

敷爾佳,去年狂賺8億,618瘋賣“智商稅”?

2023-06-03 09:41
不二研究
關注

618大促已經開啟,敷爾佳能否借“618”撐起“醫(yī)美面膜第一股”?

近日,哈爾濱敷爾佳科技發(fā)展有限公司(下稱“敷爾佳”)更新招股書,繼續(xù)沖刺“醫(yī)美面膜第一股”。

敷爾佳是一家主要從事專業(yè)皮膚護理產品的研發(fā)、生產和銷售的皮膚護理產品的公司。

在新版招股書援引弗若斯特沙利文報告,以2021年收入計,敷爾佳貼片類產品銷售額在貼片類專業(yè)皮膚護理產品市場排名第一,市場份額為15.9%。

「不二研究」據(jù)敷爾佳新版招股書中發(fā)現(xiàn):2022年,其營收為17.69億元,同比增加7.21%;同期的凈利潤為8.47億元,同比增加5.09%。

2022年,敷爾佳的銷售費用為3.90億元,當期營收占比高達22.06%;其中,宣傳推廣費高達3.54億元。

▲圖源:freepik

與之鮮明對比的是,其研發(fā)費用僅為0.15億元,當期營收占比僅為0.87%,不足遠低于行業(yè)平均的5.17%。此外,截止2022年12月31日,敷爾佳研發(fā)人員僅有8人,占員工總數(shù)1.67%。

去年7月的一篇舊文(《敷爾佳再戰(zhàn)IPO, 僅6名研發(fā)人員,"醫(yī)用面膜第一股"是智商稅?||Review》)中,我們聚焦于敷爾佳依靠醫(yī)美面膜加速沖刺A股,營銷費用逐年上升,但其研發(fā)投入率不足千分之一,難逃智商稅質疑。

時至今日,當“械字號面膜”故事不靈了,敷爾佳還能講出新故事嗎?由此,「不二研究」更新了7月舊文的部分數(shù)據(jù)和圖表,以下Enjoy:

成立6年、掘金近30億的哈爾濱敷爾佳科技發(fā)展有限公司(下稱“敷爾佳”),正在向科創(chuàng)板發(fā)起IPO沖擊。

從賣藥到賣面膜

敷爾佳起家于賣藥;前身是黑龍江省華信藥業(yè)有限公司,主要經營哈三聯(lián)生產的注射用藥物等產品。

2012年,華信藥業(yè)將皮膚護理產品調整為未來發(fā)展方向,并于2014年完成“醫(yī)用透明質酸鈉修復貼”的研發(fā),生產外包后再進行銷售。

▲圖源:pexels

華信藥業(yè)注冊“敷爾佳”商標,自此開啟從“賣藥”到“賣面膜”的轉型之路。

2017年,“敷爾佳”品牌獨立出來,負責運營原公司的皮膚護理產品;此后,華信藥業(yè)相關人員亦逐步轉移至敷爾佳。

當消費觀念升級,面膜品牌黨逐漸向成分黨和功能黨轉變。招股書中,敷爾佳援引弗若斯特沙利文數(shù)據(jù)稱,其主營產品的醫(yī)療器械類敷料產品市場規(guī)模,由2017年的5.7億元增長至2021年的68.2億元,年均復合增長率達86.3%。

在醫(yī)美械字號面膜的營銷風口,敷爾佳借明星代言、綜藝贊助等迅速 “出圈”;并于2018年開設天貓旗艦店,2019年與李佳琦合作。

2019-2022年,其營收分別為13.42億元、15.85億元、16.50億元和17.69億元;同期,毛利率為76.97%、76.47%、81.95%和83.07%,可謂超高毛利率。

2019-2022年,敷爾佳凈利潤高達6.61億元、6.48億元、8.06億元和8.47億元;憑借“醫(yī)美面膜”搭上醫(yī)美暴利快車,敷爾佳4年掘金近30億。

招股書顯示,敷爾佳當前擁有51款產品;其中,醫(yī)用透明質酸鈉修復貼(白膜)、醫(yī)用透明質酸鈉修復貼(黑膜)與醫(yī)用透明質酸鈉修復液(次拋及噴霧)屬于醫(yī)療器械類敷料產品。

拆解營收來源,2019-2022年,醫(yī)療器械類敷料產品的營收為9.18億元、8.80億元、9.28億元和8.66億元,同期營收占比68.38%、55.54%、56.25%和48.95%。

「不二研究」發(fā)現(xiàn),械字號產品線是敷爾佳最核心的營收來源,白膜、黑膜則是最撈金的械字號產品。

2019-2022年,白膜收入為6.43億元、5.98億元、6.52億元和6.24億元;黑膜收入為2.63億元、2.64億元、2.62億元和2.20億元,醫(yī)用透明質酸鈉修復液收入0.10億元、0.19億元、0.14億元和0.11億元。

從上述數(shù)據(jù)不難發(fā)現(xiàn),械字號產品繼2019年高歌猛進后,似在2020年按下暫停鍵:白膜收入出現(xiàn)下滑,黑膜及修復液的收入僅微增。

顏值經濟賽道,“新賣點“層出不窮;如果失去械字號爆品加持,敷爾佳如何向資本市場講述新故事呢?

賣營銷賣得幾時?

敷爾佳幾乎不生產面膜,卻成為面膜巨頭。

招股書顯示, 2019年-2022年,敷爾佳的產成品(即:醫(yī)療器械類敷料產品及化妝品)的采購金額為3.46億元、3.72億元、4.76億元和4.36億元,占總采購額的100%。

在「不二研究」看來,代工模式下,賣營銷已經成為敷爾佳掘金的關鍵。

與之對應,則是不斷攀升的銷售費用和銷售費率。

2019-2022年,其銷售費用為1.15億元、2.65億元、2.64億元和3.90億元,銷售費用率為8.60%、16.75%、16.01%和22.06%。

如果拆分銷售費用,宣傳推廣費增長最快,2019-2022年高達0.7億元、1.66億元、2.36億元和3.54億元,同期在銷售費用中占比為60.93%、62.62%、89.26%和90.63%。

僅在2021年一季度,銷售費用已經高達0.34億元;其中,宣傳推廣費用 0.29億元,在銷售費用占比超8成。

此外,「不二研究」發(fā)現(xiàn),敷爾佳的銷售費用增速,遠超同期營收增速。2019-2020年,銷售費用增速為440.03%和130.01%,營收增速則為259.44%和18.07%。

硬幣的另一面,相對高昂的營銷支出,敷爾佳的研發(fā)支出在營收占比不足千分之一。2019-2022年其研發(fā)費用分別為0.006億元、0.01億元、0.05億元和0.15億元,營收占比僅為0.04%、0.09%、0.32%和0.87%。

截至2022年12月31日,敷爾佳擁有員工480人,其中研發(fā)人員僅有8人;而截至招股書簽署日,敷爾佳及其子公司僅有1項已授權專利——為包裝盒專利。

對比醫(yī)用面膜同業(yè),創(chuàng)爾生物2019-2022年,研發(fā)投入占比分別為4.70%、5.16%、9.25%和7.49%,對應研發(fā)費用0.14億元、0.18億元、0.22億元和0.18億元。

未來,敷爾佳重營銷輕研發(fā)的策略或將持續(xù)。其在其招股書中表示,此次上市擬募資的18.97億元,其中,品牌營銷推廣項目擬投資金額為8.85億元,占總募資金額的46.67%;而研發(fā)及質量檢測中心建設項目,擬投資金額僅有5691萬元。

在「不二研究」看來,敷爾佳重營銷、輕研發(fā)的打法,難以建立核心護城河;且后流量時代,若想復制高營銷造爆款的“神話“,需要更多投入。賣營銷或許短期暴利,但長遠而言產品才是立足之本。

新產品沒有新故事

2020年,國家藥監(jiān)局發(fā)文稱,不存在所謂的“械字號面膜”,醫(yī)用敷料命名不得含有“美容”、“保健”等宣稱詞語,醫(yī)療器械產品也不能以“面膜”作為名稱。

當“械字號面膜”故事不靈了,敷爾佳還能講出新故事嗎?

「不二研究」發(fā)現(xiàn),目前,敷爾佳的產品線正從醫(yī)美場景延伸到日常消費場景,增加多款“妝”字號產品,但收入權重較低;且不少妝字號面膜的宣傳名稱為“修復貼”,并在宣傳中標榜 “舒緩敏感”。

▲圖源:敷爾佳官微

被其視為妝字號主要產品的透明質酸鈉水光精華液、蝦青素傳明酸精華液、色澤修護精純液等,2018-2021年,合計收入僅為0.001億元、0.28億元、0.49億元、0.39億元,在化妝品收入占比僅為0.27%、6.59%、6.97%和5.38%。

此外,敷爾佳招股書顯示,其線下營收占比超7成。

2019-2022年,其線下收入為10.33億元、11.24億元、10.52億元和10.51億元,營收占比76.93%、70.92%、63.77%和59.38%。

同期,線上收入3.10億元、4.61億元、5.98億元和7.19億元,營收占比僅為23.07%、29.08%、36.23%和40.62%。

在「不二研究」看來,敷爾佳線下為主、線上為輔的打法,或導致其在不同銷售渠道的價格混亂;且由于其采取代工模式、而非自主生產,或增加其品控風險。

招股書顯示,2018-2021年,市場監(jiān)管部門共接到涉敷爾佳的消費者投訴27件次;敷爾佳解釋稱,均因消費者個體差異造成。

當行業(yè)監(jiān)管趨嚴、消費者逐漸回歸理性,面膜市場的競爭正在加劇。瞄準Z世代的各種“網(wǎng)紅“面膜層出不窮,不斷蠶食醫(yī)療面膜的市場份額;而老對手創(chuàng)爾生物緊追不舍,且研發(fā)投入更多。

敷爾佳的“械字號面膜”不靈了,但妝字號產品尚未脫穎而出,如何吸引新生代消費者呢?

僅靠一張面膜,難“敷”A股

顏值經濟風口,一張醫(yī)美面膜的十億掘金路。

這也是敷爾佳“械字號面膜”暴利的故事。

或許“氪金“網(wǎng)紅產品,或許沖動消費的“智商稅”,當行業(yè)監(jiān)管趨嚴、“械字號”失靈,消費者終將回歸理性。

2021年4月9日,國家藥監(jiān)局頒布《化妝品功效宣稱評價規(guī)范》,指出自2022年1月1日起,要求對化妝品的功效宣稱進行評價規(guī)范。

品牌宣稱的效果,需要提供相應的實驗數(shù)據(jù)支撐。

僅靠過時的“醫(yī)美面膜“故事,研發(fā)不足的敷爾佳,恐難打動資本市場。

但是,敷爾佳還有新故事嗎?即使順利闖關IPO,其也難逃護城河缺失的“硬傷”。

畢竟,智商稅的錢已經沒那么好賺了。

本文部分參考資料:

1.《敷爾佳上市前分大錢,研發(fā)投入不到營收0.1%,靠什么建立護城河?》,雷達財經

2.《一年狂賺6.5億的網(wǎng)紅面膜敷爾佳,研發(fā)費用不足營收千分之一》,21世紀商業(yè)評論

3.《“雙11”賣瘋的敷爾佳曝黑幕!微商37折就拿貨,研發(fā)才2人,功效也忽悠…》,金融界

作者 | 藝馨 七寶

排版 | Cathy

監(jiān)制 | Yoda

出品 | 不二研究

       原文標題 : 趙思露代言的敷爾佳,去年狂賺8億,618瘋賣“智商稅”?

聲明: 本文由入駐維科號的作者撰寫,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場。如有侵權或其他問題,請聯(lián)系舉報。

發(fā)表評論

0條評論,0人參與

請輸入評論內容...

請輸入評論/評論長度6~500個字

您提交的評論過于頻繁,請輸入驗證碼繼續(xù)

暫無評論

暫無評論

    文章糾錯
    x
    *文字標題:
    *糾錯內容:
    聯(lián)系郵箱:
    *驗 證 碼:

    粵公網(wǎng)安備 4403050200275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