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權投訴
訂閱
糾錯
加入自媒體

阿爾茨海默。旱矸蹣拥鞍自\斷的新策略

一個研究小組研究了未來如何更可靠地診斷阿爾茨海默病。

慕尼黑大學

11月22日

慕尼黑大學(Ludwig Maximilian University of Munich,LMU醫(yī)院的一個研究小組研究了未來如何更可靠地診斷阿爾茨海默病。不久之后,德國將批準首批旨在減緩阿爾茨海默病進程的藥物。2024年11月14日,歐洲藥品管理局(EMA)已在歐盟批準了 Lecanemab 藥物。這些藥物針對的是大腦中的所謂淀粉樣蛋白斑塊。但是,對于那些因輕度認知障礙或輕度失智癥而前往記憶門診的患者(即這些藥物的目標人群),我們如何能夠可靠且經濟有效地診斷其體內是否存在淀粉樣蛋白斑塊呢?

慕尼黑大學醫(yī)院醫(yī)生的一項新研究提供了可納入患者治療方案的答案。該研究由核醫(yī)學科代理主任 Matthias Brendel 教授、卒中與失智癥研究所Nicolai Franzmeier 博士以及神經科診所主任 Günther Höglinger 教授共同發(fā)起,他們三人同時也是 SyNergy 卓越集群的成員。

目前,該研究的結果已發(fā)表在阿爾茨海默病協會雜志《阿爾茨海默病與失智癥:診斷、評估與疾病監(jiān)測》(Alzheimer's & Dementia: Diagnosis, Assessment, & Disease Monitoring)上。

研究于2024年11月22日發(fā)表在《Alzheimer's & Dementia: Diagnosis, Assessment, & Disease Monitoring》(最新影響因子:4.0)雜志上

哪種方法更好?

基本上,有兩種已獲批的方法可用于識別阿爾茨海默病患者大腦中危險淀粉樣蛋白斑塊的存在。方法一涉及分析患者的腦脊液(CSF)。然而,這需要進行腰椎穿刺并使用套管,這是一種有創(chuàng)性操作,并發(fā)癥雖罕見但存在。此外,對于服用抗凝藥物等某些患者而言,該測試并不適合。而且,腦脊液分析只能提供大腦中淀粉樣蛋白沉積的間接、非定量證據。

方法二涉及一種稱為正電子發(fā)射斷層掃描(PET)的大腦成像技術。這種非侵入性方法可直接提供大腦中淀粉樣蛋白沉積的半定量證據。然而,每次掃描的費用高達 1,500 至 3,000 歐元,該方法仍然過于昂貴,且目前不屬于醫(yī)療保險計劃覆蓋范圍。此外,德國各中心的設備和技術專長各不相同,因此淀粉樣蛋白成像和腦脊液分析的使用情況也各不相同,目前腦脊液分析的應用仍更為廣泛。

為了確定腦脊液測試結果與金標準 PET 成像相比的診斷準確性,慕尼黑研究人員評估了 2013 年至 2024 年期間在慕尼黑大學醫(yī)院接受了腦脊液淀粉樣蛋白測試和大腦 PET 掃描的 400 多名疑似阿爾茨海默病患者的數據。

結果顯示,腦脊液中淀粉樣蛋白值超過 7.1 的患者,其 PET 掃描大多未顯示任何異常,這意味著他們的阿爾茨海默病檢測呈陰性。同時,腦脊液中淀粉樣蛋白值低于 5.5 的患者,其 PET 掃描大多顯示異常,這意味著他們很可能阿爾茨海默病檢測呈陽性。

然而,最重要的是,在 5.5 至 7.1 之間的腦脊液值存在一個灰色區(qū)域,涉及約 15% 至 20% 的患者。“這些研究參與者中有一半在 PET 掃描中顯示淀粉樣蛋白結果異常,” Brendel 說,“因此,在這種情況下,腦脊液檢測并不足夠可靠。”在維也納大學(University of Vienna)的一個獨立患者隊列中,研究人員得出了完全相同的結果。因此,這些結果是穩(wěn)健的。

對臨床實踐的可能影響

一旦治療淀粉樣蛋白斑塊的新藥獲批,該研究的結果便可納入診斷實踐。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淀粉樣蛋白 PET 將是首選的診斷方法。然而,就特定地點的專業(yè)知識和設備而言,目前德國許多患者更容易接受腦脊液分析,而不是淀粉樣蛋白 PET。“因此,從醫(yī)學和經濟角度來看,除非有特定的醫(yī)學原因表明不宜進行,否則首先對這些患者進行腦脊液分析似乎是合理的,” Brendel 說。

這涉及約 70% 至 80% 的患者。“在這些患者中,只有那些結果處于 5.5 至 7.1 之間的灰色區(qū)域的患者才需要額外的 PET 掃描。” Matthias Brendel 說,“特別是如果未來淀粉樣蛋白 PET 的成本降低且普及程度提高,淀粉樣蛋白 PET 可能成為首選,從而避免目前需要同時進行腦脊液和 PET 兩種測試所造成的重復工作和成本。”

創(chuàng)立于1472年的德國慕尼黑大學

參考文獻

Source:Ludwig Maximilian University of Munich

Alzheimer's: New strategy for amyloid diagnostics

Reference:

Brendel M, Parvizi T, Gnörich J, et al. Aβ status assessment in a hypothetical scenario prior to treatment with disease-modifying therapies: Evidence from 10-year real-world experience at university memory clinics. Alzheimer's Dement. 2024; 16:e70031. https://doi.org/10.1002/dad2.70031

免責聲明

本公眾號上的醫(yī)療信息僅作為信息資源提供與分享,不能用于或依賴于任何診斷或治療目的。此信息不應替代專業(yè)診斷或治療。在做出任何醫(yī)療決定或有關特定醫(yī)療狀況的指導之前,請咨詢你的醫(yī)生。

       原文標題 : 阿爾茨海默。旱矸蹣拥鞍自\斷的新策略

聲明: 本文由入駐維科號的作者撰寫,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場。如有侵權或其他問題,請聯系舉報。

發(fā)表評論

0條評論,0人參與

請輸入評論內容...

請輸入評論/評論長度6~500個字

您提交的評論過于頻繁,請輸入驗證碼繼續(xù)

暫無評論

暫無評論

    文章糾錯
    x
    *文字標題:
    *糾錯內容:
    聯系郵箱:
    *驗 證 碼:

    粵公網安備 4403050200275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