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權投訴
訂閱
糾錯
加入自媒體

科普:可穿戴醫(yī)療設備的“背面”

  現如今,人們對互聯(lián)網絡的依賴日益增強,可穿戴醫(yī)療設備在其中起到了很好的輔助作用;ヂ(lián)網將隨時隨地都釋放出海量數據,無論是圍繞企業(yè)發(fā)展動態(tài),還是個人的消費習慣,身份特征等等,都變成了以各種形式存儲的數據。當到處印刻著健康指數、運動軌跡和生活習慣的時候,用戶隱私泄露的危險問題也就大大暴露出來了。當數據上傳的越多,其中的隱私信息量就會越大。當擁有足夠多的數據通過對比分析后,就可對穿戴者的生活軌跡呈現清楚。這也是可穿戴醫(yī)療設備今后發(fā)展的一大的難點。

  可穿戴醫(yī)療設備輻射對穿戴者的健康會不會受到影響嗎?針對這一問題,編者特意查閱了相關資料得出:智能手環(huán)是通過傳感器把脈搏壓力、溫度等身體信息轉化為電信號,然后通過電磁波發(fā)射給手機等數據終端。因為發(fā)射距離短,所以信號強度比手機接收和發(fā)射的一般信號要弱,輻射相對也就更弱。所以平時生活中使用的可穿戴醫(yī)療設備都是在安全范圍內的。

 

<上一頁  1  2  
聲明: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OFweek觀點。刊用本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翻譯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發(fā)表評論

0條評論,0人參與

請輸入評論內容...

請輸入評論/評論長度6~500個字

您提交的評論過于頻繁,請輸入驗證碼繼續(xù)

暫無評論

暫無評論

    文章糾錯
    x
    *文字標題:
    *糾錯內容:
    聯(lián)系郵箱:
    *驗 證 碼:

    粵公網安備 4403050200275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