蠕動泵流動:淀粉樣蛋白聚集的潛在觸發(fā)因素
淀粉樣變性病從患病風險到疾病發(fā)作的臨界因素往往難以明確。近日的一項新研究報告了一種促使致病蛋白質發(fā)生異常聚集的關鍵誘因。
《醫(yī)學快訊》
2月18日
大阪大學(Osaka University,OU)的研究團隊發(fā)表于《npj生物傳感》(npj Biosensing)的最新研究表明,高流速液體可能驅動易聚集蛋白質發(fā)生黏附聚積。
研究于2025年1月31日發(fā)表在《npj Biosensing》雜志上
淀粉樣變性是阿爾茨海默病、帕金森病等重大疾病的病理基礎。該過程涉及淀粉樣纖維的形成,即當蛋白質在血液或腦脊液等液體中達到高濃度(超飽和狀態(tài))時,錯誤折疊的蛋白質會像晶體一樣聚集成簇。
“在老齡化社會中,淀粉樣變性引發(fā)廣泛擔憂,因老年人群罹患此類疾病的風險顯著升高,”研究第一作者 Yuji Goto 博士表示,“盡管已有研究證實超飽和狀態(tài)是淀粉樣纖維形成的必要條件,但超飽和流體中實際誘導蛋白質聚集的驅動因素仍不明確。”
為探究此問題,研究團隊采用一種模擬淀粉樣蛋白形成的模型蛋白——雞卵清溶菌酶(hen egg white lysozyme),通過類似透析使用的蠕動泵系統(tǒng)進行循環(huán)流動實驗,并利用熒光檢測技術實時監(jiān)測泵送過程中該蛋白的淀粉樣纖維形成動態(tài)。
依賴蠕動泵的淀粉樣蛋白誘導系統(tǒng)概述:致淀粉樣蛋白的環(huán)狀流動機制
“實驗結果引人注目,”資深作者 Hirotsugu Ogi 解釋道,“蠕動泵系統(tǒng)內的流體流動顯著促進了雞卵清溶菌酶淀粉樣纖維的形成。”
隨后,研究團隊進一步驗證了與人類疾病相關的淀粉樣形成蛋白——包括 α-突觸核蛋白(α-synuclein)、β-淀粉樣蛋白 1-40(amyloid β 1-40)及 β2-微球蛋白(β2-microglobulin),發(fā)現這些蛋白在蠕動泵系統(tǒng)中同樣可形成淀粉樣纖維。計算結果表明,泵送運動產生的液體剪切應力通過機械作用打破超飽和狀態(tài),從而誘導淀粉樣纖維形成。
α-突觸核蛋白(αSN)與β淀粉樣蛋白40(Aβ40)的蠕動泵依賴性淀粉樣纖維形成
(a-c) αSN實驗結果;(d-f) Aβ40實驗結果。圖中展示典型淀粉樣纖維形成特征:485 nm波長處檢測的聚集動力學曲線(a, d)、熒光顯微成像圖(b, e)及透射電鏡(TEM)圖像(c, f)
Goto 指出:“我們的研究表明,人體內血液、腦脊液等多種體液中的剪切流體力可能驅動淀粉樣纖維形成。”
鑒于透析等醫(yī)療操作中廣泛使用蠕動泵,此類裝置或成為淀粉樣變性的又一誘發(fā)因素。解析剪切力對蛋白質超飽和狀態(tài)的影響,將有助于闡明淀粉樣聚集的成核機制,并為治療策略的開發(fā)提供理論依據。
始創(chuàng)于1724年的日本大阪大學
參考文獻
Source:Osaka University
Peristaltic pump flow: A potential trigger for amyloid protein aggregation
Reference:
Goto, Y., Ota, T., Yuan, W. et al. Peristaltic pump-triggered amyloid formation suggests shear stresses are in vivo risks for amyloid nucleation. npj Biosensing 2, 4 (2025). https://doi.org/10.1038/s44328-025-00027-0
免責聲明
本公眾號上的醫(yī)療信息僅作為信息資源提供與分享,不能用于或依賴于任何診斷或治療目的。此信息不應替代專業(yè)診斷或治療。在做出任何醫(yī)療決定或有關特定醫(yī)療狀況的指導之前,請咨詢你的醫(yī)生。
原文標題 : 蠕動泵流動:淀粉樣蛋白聚集的潛在觸發(fā)因素

請輸入評論內容...
請輸入評論/評論長度6~500個字
圖片新聞
技術文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