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監(jiān)管機構表示正在監(jiān)控大眾汽車股價走勢
3月19日,資本邦了解到,據外媒報道稱,本周大眾汽車股價不斷上漲,這已經引起德國最高市場監(jiān)管機構的注意,同時該機構表示正在監(jiān)控大眾汽車股價走勢。
美東時間本周一,大眾舉辦了首屆“Power Day(電池日)”。在“Power Day”期間,大眾集團詳細介紹了電池發(fā)展規(guī)劃、動力電池產能布局以及新能源汽車規(guī)劃等重磅信息。
據悉,到2023年,大眾集團將推出具備智能化技術的“標準電芯”,而且該電芯結構會更加簡單。在搭載標準電芯后,將會大幅降低成本,大約為30%。其中,入門級產品搭載標準電芯后,它的成本將會降低達到50%。此外,到2030年,大眾品牌旗下車型將會有80%的產品搭載標準電芯。
在動力電池產能和工廠選址方面,大眾集團表示,到2030年,大眾集團將會同合作伙伴在全球范圍內建設6個動力電池工廠,總產能預計為240GWh。其中,大眾位于瑞典和德國本土的各一家動力電池工廠產能將會增加到40GWh。
充電基礎設施方面,大眾集團也在全球范圍內快速布局。根據規(guī)劃,到2021年底,大眾旗下子公司Electrify America計劃在北美市場建立約3500個快充站點。到2025年,大眾將通過CAMS合資公司在中國市場建立17000個快充站點;與此同時(2025年),大眾還將在歐洲建設18000個快充站點。
值得一提的是,到2025年,大眾將在中國市場投產25款基于MEB平臺打造的純電動汽車,銷量目標定位150萬輛新能源汽車。目前,大眾已經在中國市場投產大眾ID.4 X和ID.4 CROZZ等車型。
此外據大眾集團CEO迪斯透露,在2021年,大眾集團將在全球汽車市場生產基于MEB平臺的車型總量要達到100萬輛。這意味著大眾集團今年在全球新能源汽車市場的銷量要逼近100萬輛。
數據顯示,2019年全年,大眾集團在全球汽車市場上新能源汽車的銷量約為23萬輛,較2019年同期增長近3倍。目前的ID.3和ID.4車型已在德國工廠投產,未來奧迪Q4 e-tron和Cupra El-born也將陸續(xù)投產。
在中國市場,繼兩款ID車型上市后,大眾ID.6新車也將很快投產。值得一提的是,大眾與江淮的合資公司——大眾汽車安徽有限公司將從2023年開始生產基于MEB平臺打造的新車型。此外,根據大眾集團的規(guī)劃,大眾將在2021年年內先后推出Enyaq、Q4 e-tron、Cupra El-born車型在歐洲上市。
大眾集團之所以這么積極推出新能源車型,背后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搶占更多的新能源汽車市場份額。如果大眾集團2021年在全球汽車市場的新能源汽車銷量是100萬輛的話,那么大眾在新能源汽車市場的份額或將超過2020年全球新能源汽車銷量冠軍企業(yè)特斯拉。
數據顯示,2020年全年,特斯拉在全球汽車市場的銷量為49.95萬輛。根據特斯拉的預測,特斯拉2021年汽車交付量的增長率將超過50%,也就是說特斯拉今年全球汽車市場新車交付量約75萬輛左右。
正是上述一系列利好消息的公布,刺激了股票的大宗交易、促使大眾的股價不斷上漲,本周已經成為大眾汽車股價創(chuàng)下史上表現最好的一周之一。截至美東時間本周四,大眾股價上漲10%,,成為德國DAX指數成分股中市值最高的公司。
數據顯示,大眾汽車在德國證券交易所已經連續(xù)第四個交易日上漲,市值飆升至1600億美元以上。大眾汽車優(yōu)先股本周上漲了27%,普通股票上漲了46.5%,創(chuàng)下2008年大眾軋空行情以來的最佳表現。
盡管德國最高市場監(jiān)管機構放出已經在監(jiān)控大眾股價走勢消息,大眾股價也出現回落,但是整體來看大眾股價呈現不斷上漲的態(tài)勢,如今大眾汽車的市值更是超過1600億美元,較2020年12月31日,大眾汽車總市值上升約600億美元。有消息人士稱,投資者對大眾汽車在電動汽車市場超越特斯拉的計劃表示認可和歡迎。
請輸入評論內容...
請輸入評論/評論長度6~500個字
圖片新聞
最新活動更多
推薦專題
- 1 2025上海車展看什么?看這一篇就夠了!
- 2 關稅大戰(zhàn),汽車芯片會漲價嗎
- 3 工信部召開智能網聯(lián)汽車產品準入及軟件在線升級管理工作推進會提的內容,將如何影響智駕行業(yè)發(fā)展?
- 4 地平線智駕方案軟硬結合,大眾、保時捷的合作紛至沓來
- 5 高呼的“全民智駕”真的做到“全民”了嗎?
- 6 一季度汽車產量省份排名大洗牌!誰在異軍突起?
- 7 奇瑞的混動技術:厚積薄發(fā),從發(fā)動機到混動系統(tǒng)
- 8 中國汽車發(fā)展頂層設計思路 - 萬鋼主席2025百人會核心內容總結
- 9 東風+華為,還是華為借東風?華為ADS3.0技術詳解
- 10 工信部對浮躁的智駕說“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