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動駕駛出租車:企業(yè)競相投入訂單破萬,沒有司機你敢坐嗎?
黑馬:小馬智行
作為2016年成立的初創(chuàng)公司,小馬智行形象的演繹了什么叫作后起之秀。
根據美國加州車輛管理局DMV發(fā)布的2018年度自動駕駛車輛接管報道顯示,小馬智行平均行駛1635.6公里才需要人工接管一次,在當年28家自動駕駛公司中排名第五,在中國的自動駕駛公司中排第一。
小馬智行在無人出租車項目發(fā)展也是十分迅速,在2018年12月,小馬智行率先發(fā)布了PonyPilot自動駕駛移動出行項目,隨后在廣州進行公開道路Robotaxi的常態(tài)化試運營,成為了國內首個提供無人出租車服務的公司。
2019年的10月起,小馬智行聯(lián)合現(xiàn)代汽車,宣布將在美國加州爾灣合作推出自動駕駛出租車服務BotRide。
根據數(shù)據顯示,小馬智行在2019年11月~2020年1月的三個月時間內接到訂單5252個,運送乘客達到8606名,總的行駛里程超過56038.81英里,僅次于排名第一的Waymo。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小馬智行目前一共只有10輛車在運營該項目,也就是說每輛車的接單率是遠遠高于Waymo。
跨界共享:特斯拉
特斯拉在無人出租車的布局上和以上公司不同,特斯拉想走的是共享化路線,即特斯拉車主可以選擇在某個時間點加入特斯拉車隊,在車輛空閑時間供其為其他乘客服務。
根據相關機構預測,如果不考慮運營成本,每位加入特斯拉車隊的車主平均每年可以獲得額外的1萬美元收入。
雖然具體的項目還未落地,但很明顯,特斯拉正在嘗試不同的商業(yè)模式。
綜上:
在筆者看來,主要有兩大原因促使各大自動駕駛公司加大力度布局無人出租車市場,第一,相比無人駕駛的私家車, 無人出租車更可控,即運營公司可以預設無人出租車的運行區(qū)域,從而降低運行的風險。
第二點就是用技術代替高昂的人工費用,減少公司的運營成本,這已經成為了業(yè)內的共識。
總的來說,無人出租車領域已經成為了各大自動駕駛公司發(fā)力的主戰(zhàn)場,而其中又以中美兩國的企業(yè)在主導,或許在不久的將來,國內的無人出租車真的就會遍布大街小巷。
請輸入評論內容...
請輸入評論/評論長度6~500個字
圖片新聞
最新活動更多
推薦專題
-
9 賽力斯駛入港交所
-
10 瘋狂智駕,踩下“剎車”
- 1 2025上海車展看什么?看這一篇就夠了!
- 2 關稅大戰(zhàn),汽車芯片會漲價嗎
- 3 工信部召開智能網聯(lián)汽車產品準入及軟件在線升級管理工作推進會提的內容,將如何影響智駕行業(yè)發(fā)展?
- 4 地平線智駕方案軟硬結合,大眾、保時捷的合作紛至沓來
- 5 高呼的“全民智駕”真的做到“全民”了嗎?
- 6 一季度汽車產量省份排名大洗牌!誰在異軍突起?
- 7 奇瑞的混動技術:厚積薄發(fā),從發(fā)動機到混動系統(tǒng)
- 8 中國汽車發(fā)展頂層設計思路 - 萬鋼主席2025百人會核心內容總結
- 9 東風+華為,還是華為借東風?華為ADS3.0技術詳解
- 10 工信部對浮躁的智駕說“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