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權投訴
訂閱
糾錯
加入自媒體

營收增速驟降,縱目科技改道港股IPO遇上智駕價格戰(zhàn)

2024-04-22 16:41
洞察IPO
關注

作者:蘇杭

出品:洞察IPO

2024年3月,汽車市場最引人注目的話題當屬小米SU7了。

2021年,當小米首次宣布造車計劃時,市場上各種聲音層出不窮。而宣布造車后小米首次出手投資的產業(yè)鏈公司中,就包括了一家智能駕駛公司。

近日,自科創(chuàng)板撤回上市申請半年后,這家被雷軍看好的智駕公司,縱目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向港交所遞交了上市申請,華泰國際、法巴銀行為聯(lián)席保薦人。

近期,在智能駕駛風起云涌時,圍繞在縱目科技周圍最引人矚目的,竟然是創(chuàng)始人被“從美國抓回”的離奇?zhèn)髀劇?/p>

毛利率轉正,營收增速剎車

縱目科技是一家ADAS(高級駕駛輔助系統(tǒng))解決方案提供商。

作為一級供應商,縱目科技涉及自動駕駛領域的各個方面,包括軟件設計、硬件設計、系統(tǒng)設計及組件的集成,從而開發(fā)出可大規(guī)模部署的解決方案。

2021年、2022年及2023年,縱目科技分別獲得22個、12個及17個定點,截至2023年12月31日,已與16個整車廠就50款車型實現智能駕駛解決方案的量產。

縱目科技主要以域控制器及車規(guī)級傳感器的形式向OEM(汽車原始設備制造商)提供可獨立或全套交付的智能駕駛產品及解決方案。并向OEM提供自動駕駛相關研發(fā)服務,包括為定點研發(fā)智能駕駛產品及解決方案,及展示產品及解決方案的演示服務。

域控制器即核心計算單元,主要控制一系列與特定車輛領域(如自動駕駛領域、融合并處理來自攝像頭、雷達或激光雷達等傳感器的數據以作出行泊決策并觸發(fā)車輛中的傳動裝置)有關的車輛功能。車規(guī)級傳感器包括4D毫米波雷達、高分辨率攝像頭及超聲波傳感器。

2021年-2023年(“報告期”),縱目科技分別實現營業(yè)收入2.25億元、4.69億元、4.98億元,2022年、2023年營收增幅分別為108.34%、6.15%,同期凈利潤分別為-4.34億元、-5.88億元、-5.64億元。

2023年營收增速大幅下滑主要由于域控制器收入大幅下滑。

報告期內,縱目科技的域控制器收入分別為1.32億元、2.12億元、1.37億元,對于2023年銷售收入下降的原因,縱目科技在招股書中表示主要是由于相關車型升級,導致前三季度向主要客戶銷售的域控制器不斷減少,四季度升級后車型銷售量增加后有所反彈。

圖片來源:縱目科技招股書

報告期各期,縱目科技的毛利率分別為-8.9%、-3.5%、3.5%。

之所以2023年毛利率得以轉正,主要是當年折舊及攤銷的大幅下降。

2021年、2022年及2023年,縱目科技分別錄得存貨減值撥備4942.2萬元、5169.4萬元、963.0萬元,原因是公司于2021年及2022年全球半導體短缺期間采購高價芯片,并于芯片變得陳舊、滯銷或不再可收回或適合用于生產時,對未使用芯片計提了存貨撥備。

其中域控制器毛利率由2022年的14.4%下降至2023年的11.7%,除了由于仍在消耗存貨中以高價采購的芯片,所以無法充分從現行較低市價收益,還因為進行了年度價格下調。

圖片來源:縱目科技招股書

智駕價格戰(zhàn),進軍自動充電機器人

在招股書中,縱目科技并未明確表示價格下調的原因,但通過2023年以來的智駕市場的“內卷”,也可以窺見一二。

大疆車載負責人沈劭劼曾表示,按照國家信息中心的數據,國內乘用車市場構成中8萬元-20萬元的市場占比達到了74%,但這一價格區(qū)間內新能源汽車高階智能駕駛的配置率接近于0。

為了將高階智駕普及到20萬元以下的市場,無論是整車廠還是供應商都在近期使出了渾身解數,不約而同地將新推出的高階智駕方案的價格錨定在萬元以下。

2023年6月,大疆車載發(fā)布了全新一代智能駕駛解決方案——成行,其中7V+32TOPS方案硬件成本在5000元級別,100TOPS算力的配置成本在7000元級別。

2023年10月,毫末智行發(fā)布了旗下的第二代HPilot三款智能駕駛產品,算力5 TOPS的HP170全套硬件價格下探到了3000元級;算力32 TOPS的HP370瞄準城市NOH場景,價格5000元級;定位為高端產品的HP570方案全套硬件售價8000元級,已經能夠實現全場景城市NOH。

鑒智機器人此前推出的智能駕駛解決方案PhiGo系列的三個級別產品中,高速NOA方案PhiGo Pro可實現高速場景全覆蓋、通用障礙物識別等,全套成本低于4000元。

四維圖新的相關負責人則曾對媒體表示“智駕方案的價格,大概會是車價的3%-5%”,這意味著其給出的20萬元以下的車智駕方案價格大概率不會超過1萬元。

隨著價格戰(zhàn)的愈演愈烈,縱目科技本就不富裕的毛利空間可能進一步被壓縮。

此外,縱目科技于2024年1月推出自動駕駛能源服務機器人FlashBot,目前正在推進其量產及商業(yè)化。FlashBot具備L4級自動駕駛功能,第一代FlashBot配備104 kWh儲電量。能夠自動行駛至目的地,為無法啟動的電動汽車提供緊急電力援助,或為無法接入附近電網的活動提供電力。

但因為處于行業(yè)發(fā)展早期,且普遍存在電池容量較低、功率較小、占地較多等情況,目前自動充電機器人仍受到不少爭議。

創(chuàng)始人遭傳“被抓回國”

2023年11月,突然有網友爆料稱,縱目科技創(chuàng)始人唐銳“被投資人找黑社會從美國抓回”,如此離奇的新聞很快引起了廣泛的社會關注。縱目科技也反應迅速,11月4日在其官方公眾號上發(fā)布聲明稱,網絡傳言均為不實消息,目前唐銳先生正常履職,公司生產經營一切正常。

唐銳是一位美籍華人,上世紀90年代畢業(yè)于清華大學電子工程系后,在硅谷工作多年,2012年回國創(chuàng)立縱目科技。

2015年10月,縱目科技收到了來自招商財富資產管理有限公司旗下協(xié)同禾盛的首筆4000萬元A輪投資。

到2022年3月,縱目科技共融資9輪,總融資額約22.47億元,2022年3月最后一輪融資過后公司估值約90億元。

股東團陣容包括君聯(lián)資本、小米長江產業(yè)基金、高通控股、重慶科興、日本電裝、張江火炬等。其中小米長江產業(yè)基金于2021年5月斥資約2.12億元入股縱目科技,截至目前共持股約4.73%,為其第五大股東。

2022年后,縱目科技再未進行外部融資,2022年11月首次向科創(chuàng)板遞交上市申請之前,多名股東還以低于最后一次外部融資的每股價格出讓所持股份。

目前,唐銳及其母李曉靈已簽署一致行動協(xié)議,共同直接及間接持有縱目科技已發(fā)行股本總額約33.30%。

敬告讀者:本文基于公開資料信息或受訪者提供的相關內容撰寫,洞察IPO及文章作者不保證相關信息資料的完整性和準確性。無論何種情況下,本文內容均不構成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抄襲!

       原文標題 : 營收增速驟降,縱目科技改道港股IPO遇上智駕價格戰(zhàn)

聲明: 本文由入駐維科號的作者撰寫,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場。如有侵權或其他問題,請聯(lián)系舉報。

發(fā)表評論

0條評論,0人參與

請輸入評論內容...

請輸入評論/評論長度6~500個字

您提交的評論過于頻繁,請輸入驗證碼繼續(xù)

暫無評論

暫無評論

    文章糾錯
    x
    *文字標題:
    *糾錯內容:
    聯(lián)系郵箱:
    *驗 證 碼:

    粵公網安備 4403050200275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