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駕+智艙,國產“聰明車”還能怎么卷?
未來,汽車將是一個比手機更為強大的社交空間,集出行、娛樂、社交及辦公等多重服務于一體的智能化移動空間。而在汽車智能化上,中國車企是公認的全球領先。
在重慶舉辦的第三十一屆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年會暨展覽會(SAECCE 2024)上,賽力斯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張興海說,“新能源汽車是中國汽車到汽車強國的必由之路,電動化是必由之路,國家十分堅定,我們行業(yè)和企業(yè)是堅決地走電動化,并且還要加快,不管他人慢不慢快不快,我們中國汽車產業(yè)還是要加快。”
加速發(fā)展乃至全世界領先的新能源車如今在自動駕駛和智能座艙的加持下,變得越來越聰明。而未來我們又該如何變得更具智慧呢?
01
智能座艙的征程:世界上本沒有路
過去中國汽車的發(fā)展一直是跟隨式的,別人說我們做,做得八九不離十就算成功。如今任正非提出,我們已經進入了競爭的無人區(qū),是我們在引領。從國產智能座艙的發(fā)展來看,國外沒有國內發(fā)展快,也可以說是進入了“無人區(qū)”,那這條路如何走得更遠?
智能座艙廠商的回答是:世界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自然就有了路;走的人少了,就創(chuàng)造機會一起開辟新路?蛻粝胱吣臈l智能座艙的路,廠商就創(chuàng)造哪條路。
嵐圖汽車智能座艙高級總監(jiān)張貴海在接受半導體產業(yè)縱橫記者采訪時說:“在智能座艙上,打造嵐圖特色是我們的戰(zhàn)略。”戰(zhàn)略繞不過的是芯片,硬件決定產品上限,芯片對于智能座艙來說至關重要。
在選擇芯片時嵐圖主要考慮三個維度:第一,芯片本身的能力是否能夠滿足需求,內存、GPU能力等。第二,供應商的技術支持能力,有底層的技術支撐才能夠保證上車應用的順利。第三,安全性問題。目前,嵐圖智能座艙采用了算力最強的高通驍龍 8295P 芯片,這也是嵐圖躋身智能座艙一線的重要原因,另外還有一個原因是——軟件。
軟件不同于硬件,張貴海直言:“很難說一家的座艙完全超越另一家的座艙,大家都是有自己的特色,打出自己的亮點,嵐圖在一些行業(yè)指標上做到了領先。”不同的用戶有著不同的需求痛點,嵐圖也因此打造了開發(fā)者平臺,允許用戶根據需求自由地編輯定義屬于自己的功能,讓車的個性化真正體現(xiàn),千人千面。“我覺得這是嵐圖在行業(yè)里獨樹一幟的一點。”張貴海說。
懷揣著把中國的智能電動汽車做起來的理想,嵐圖還有著“兩條路”的戰(zhàn)略準備。今年1月,嵐圖正式與華為宣布達成戰(zhàn)略合作,全新嵐圖夢想家采用了華為鴻蒙座艙、乾崑智駕等技術,張貴海在交流時談到“華為無論是在智能座艙領域、還是在自駕領域,都有著深厚的積累、有忠實用戶。”華為的賦能幫助嵐圖進一步提升了在智能化領域的競爭力。同時,嵐圖加大了資源投入,壯大自己的創(chuàng)新團隊,進行大模型、算法的自研和開發(fā)。張貴海表示,希望通過1-2年的研發(fā),推出更智能的產品。而嵐圖開辟兩條路的根本原因,都是為了滿足不同用戶的需求,選擇不同的發(fā)展路線。
這世界原本并無路,廠商們開辟出了當下的所行之路。然而,面對茫茫未知,智能座艙未來的路又在何方呢?
張貴海認為,智能座艙的交互是從被動到主動的。隨著AI技術的發(fā)展,往下一代座艙技術發(fā)展,用戶的想法不再需要被動地跟機器交互,而是機器主動推送一些服務,讓你做選擇,這樣極大的提升了整個人機交互的效率,更好的理解了人們的意圖,從而使車更懂人,人也更好地跟車融合和交互。
除此以外,同濟大學人車關系實驗室負責人龔在研提出,中國智能座艙現(xiàn)在已經發(fā)展到很好的程度,但是下一步朝哪里?我們是要更多的屏幕,還是更大的屏幕?下一代智能座艙是什么樣的?答案是下一代智能座艙發(fā)展有著來自AIGC的強大驅動力。這不僅是一項技術,它將顛覆整個智能座艙。
從內層來講,AIGC會影響智能座艙的模型,包括語言模型本、算力和電子電器架構,這也是最核心、最引起關注的影響。外層的影響是新場景,即AIGC進入到車里后,它到底要去做什么樣的一些任務和場景?目前來講市場上提供大模型的車型,相關的功能用戶的留存度并不是特別高,很多用戶還是嘗鮮的感覺,龔在研就此提出了思考:這到底是不是因為我們沒有真正找對和大模型更加匹配的一些場景,而是簡單地把相關功能搬到了車上?
在最外層,多模態(tài)交互是智能座艙的重要發(fā)展方向,這也是下一代智能座艙的第二大驅動力。最好的交互是自然的、直覺化的、像人與人之間的交互。技術支持層面,自然交互傳感器日益成熟,人工智能技術能夠預測和判斷用戶意圖。
智能座艙無疑是讓車更聰明了,而推動智能座艙越來越聰明的是——自動駕駛。
02
自動駕駛:中國特色,全力以赴
2013年,美國首次公布了自動駕駛分級的政策法規(guī)《自動駕駛汽車政策》,并確定了L0-L5的自動駕駛分級標準。從這個分級來看,中國現(xiàn)在處于輔助駕駛階段,但這個階段很快可以走過,F(xiàn)在我們最大的挑戰(zhàn)在于發(fā)展高階自動駕駛。國外很多公司對自動駕駛望而生畏,因為它需要巨大的投資,而中國認為它是我們汽車產業(yè)升級的項目,在電動化方面,我們走的路線不一樣,但是在智能化方面,我們中國汽車車企正在全力以赴。
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副理事長,中國工程院院士李克強在分享《智能網聯(lián)汽車發(fā)展態(tài)勢及展望》時提到,所謂車路云一體化系統(tǒng),是通過新一代信息與通信技術將人、車、路、云的物理空間、信息空間融合為一體,基于系統(tǒng)協(xié)同感知、決策與控制,實現(xiàn)智能網聯(lián)汽車交通系統(tǒng)安全、節(jié)能、舒適及高效運行的信息物理系統(tǒng)。該系統(tǒng)作為智能網聯(lián)汽車創(chuàng)新發(fā)展重要路徑,已逐漸成為行業(yè)共識,也是驅動智能網聯(lián)汽車規(guī);、產業(yè)化應用的關鍵所在。
李克強的報告讓我們進一步看到了中國自動駕駛的大好前景,同時中國方案是車路一體化,逐步的實現(xiàn)車路結合,甚至可以說車路協(xié)同。與施行州立法的美國不同,中國是統(tǒng)一的大市場,統(tǒng)一的標準,我們可以集中力量辦大事。
目前中國選取示范區(qū)的方式發(fā)展自動駕駛,取得經驗以后再突破,這是中國歷來搞科技革命、技術革命非常好的路徑。而之所以示范,是因為要對生命負責,對安全負責。
紫光同芯汽車電子事業(yè)部副總經理楊斌對此深有感觸,他表示:“安全是汽車永恒的話題,芯片是汽車安全的基石。智能汽車面臨諸多安全威脅,如物理刷寫非法植入未預期功能,非法接入車載網絡,威脅后臺系統(tǒng)安全;MCU固件存儲在外部FLASH中未加密,導致非法獲取通信密鑰;所有車端T-Box的通信密鑰相同,安全隱患較大;遠程無接觸式入侵、主機持久root漏洞、OEM鑰匙加密方式缺陷等。安全事件時有發(fā)生,危及用戶的信息安全和人身安全。”
要想杜絕上述問題,芯片所提供的安全保障至關重要。紫光同芯系列汽車安全芯片解決方案,可為聯(lián)網汽車搭建起信息安全、身份認證安全、連接安全、電子支付安全四位一體的可信應用環(huán)境
請輸入評論內容...
請輸入評論/評論長度6~500個字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