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權投訴
訂閱
糾錯
加入自媒體

保衛(wèi)狼堡:大眾集團全面電動化走向何方?

2019-03-13 10:37
BusinessCars
關注

進攻和防守

“進攻是最好的防守”,德國軍事家克勞塞維茨曾在《戰(zhàn)爭論》中談到。

大眾集團也選擇了一系列頗為激進的政策的前進路線,用來面向未來的轉型之路。而相較之下,日本汽車的代表之一豐田汽車所邁出的步伐就顯得謹慎卻小心。

不過“巨象”轉身從來都并不輕松。一直以來,大眾集團龐大的集團架構給大眾汽車造成了極為嚴重的內耗。在上周,保時捷品牌還就炮轟大眾品牌“如化石般古老的企業(yè)架構”,并對工會組織對企業(yè)改革進程的影響力過大而提出批評。另外,作為大眾集團旗下最大的“盈利中心”,大眾和奧迪品牌持續(xù)在盈利方面落后于競爭對手。

為了企業(yè)提高競爭力,迪斯開始對大眾集團實施結構性改革,比如出售包括摩托車品牌杜卡迪之類的非核心資產;為出售Traton卡車部門少數股份(價值高達300億歐元)的決定做最終的準備,該計劃的考慮期已經長達兩年多時間;敲定并且進一步擴大同福特汽車公司在商用輕型車輛領域(比如自動駕駛技術研發(fā)和應用等)開展的潛在合作;提升大眾和奧迪品牌的效率等。

而最為重要的是制定將電動汽車生產擴展至全球級規(guī)模,且在不影響盈利的情況下。

為此,大眾集團正在對電動汽車進行投資,到2023年,僅在這一領域的投資就超過300億歐元。到2030年,電動汽車在集團車輛中所占的份額將至少上升到40%。奧迪首款電動汽車e-tron將緊緊跟隨保時捷Taycan進行量產,目前兩者的預定量都超過了20,000輛。而大眾ID車型將進一步加速電動化的市場化。其他電動車型包括ID.CROZZ、西雅特el-born、斯柯達Vision、ID.BUZZ以及ID.VIZZION。

為了支持大眾集團的電動化攻勢,LG化學、SKI、寧德時代以及三星被選為戰(zhàn)略電池供應商。鑒于不斷增長的需求,大眾集團也在密切關注歐洲電池制造商的參與。此外,大眾認為固態(tài)電池也有很大的潛力,將與QuantumScape一起研發(fā)。

大眾稱,MEB平臺是大眾電動汽車攻勢的核心。通過合作伙伴關系,電子交通的成本可以顯著降低,從而使MEB和相關規(guī)模經濟能夠盡可能廣泛推廣。

而在此前的日內瓦車展上,大眾集團以電動出行和高性能為兩大核心主題,也全面展示大眾汽車集團全方位變革的決心,以及在企業(yè)數字化和車型電動化的領域取得的重大進展。

當然,意料之中的是,一萬多公里之外的中國市場無疑是處于大眾集團全方位變革的核心位置,迪斯表示,基于對中國市場的認可,考慮到中國新能源汽車的規(guī)模以及有關政策,大眾將提升在中國新能源汽車投入的力度,而且新能源汽車下一代全球平臺將會有更多來自中國的技術。

中國作戰(zhàn)計劃

“中國市場對于大眾汽車集團的未來具有最重要的意義,甚至可以說,大眾汽車集團的未來將由中國市場決定!

的確,從2018年開始,大眾汽車的越來越多計劃開始將中國市場的前景擺在了首位。根據數據顯示,在中國市場(包括香港),累計銷量為4,207,100輛,占到大眾集團2018年全球總銷量的近4成。當然,相較于全球任何一個市場而言,目前大眾汽車在中國市場的挑戰(zhàn)更為嚴峻。

2018年中國汽車市場出現(xiàn)了28年以來的首次負增長,整體汽車市場環(huán)境壓力明顯。2018年大眾集團在華實現(xiàn)了0.5%的微增長,2019年中國汽車市場環(huán)境更為嚴峻,大眾集團在華的市場壓力也進一步增加。有分析人士認為預計2019年大眾集團在中國市場的銷量或將出現(xiàn)下滑。

為此,大眾集團開始在中國市場進行產品以及細分市場的積極擴張。2019年2月26日下午,大眾集團在狼堡正式發(fā)布了旗下全新子品牌——JETTA捷達,捷達也將作為一汽-大眾的第三個品牌出現(xiàn)在中國市場。根據產品規(guī)劃,JETTA捷達首先推出的3款車型為2款SUV和1款轎車,這三款新車很快就會面向市場,目標是聚焦10萬以下的消費人群。

在市場環(huán)境變化日新月異的今天,大眾集團此舉可謂風險巨大,但乍看之下大眾似乎也別無選擇。首先集團內部已經有多個品牌在同個市場競爭,斯柯達深耕中國市場多年,艱難的在中國市場取得了比較大的發(fā)展。旗下西雅特品牌一直游走在中國市場的邊緣,直到去年才與江淮、大眾合作后才重返中國。

面對重重壓力,大眾集團也正式表示將考慮在中國調整合資公司股比。迪斯稱,之所以考慮股比調整,是因為大眾未來將在中國走的道路和以往都不同!叭绾卧鰪娭袊蛩卦谖磥淼闹匾裕绕涫请妱榆、車互聯(lián)方面,都是我們考慮的重點,畢竟中國未來的重要性將遠遠超過現(xiàn)在。”

大眾首席財務官弗蘭克·威特(Frank Witter)財務主管補充稱,目前,大眾在中國已經有100%的零部件廠,是大眾100%的子公司。因此,現(xiàn)在整車合資企業(yè)要不要增加股比不是一個重要的問題。但他強調,“如果46億歐元能在我們自己的經營范圍出現(xiàn)當然是最好的!备鶕攬箫@示,2018年大眾汽車在中國合資公司的營業(yè)利潤為46.27億歐元,占到大眾2018年全球139億歐元營業(yè)利潤的35%。

目前,大眾在中國有三家整車合資公司,包括一汽-大眾,上汽大眾和江淮大眾。其中除一汽-大眾,其余兩家公司的股比都是50:50的對等股比,而一汽-大眾中外方的股比為60:40。曾有消息顯示,大眾曾計劃在中國改變一汽-大眾的股比,不過因受到“排放門”事件的影響,該計劃被延遲。

如果大眾確定改變合資股比,那么這意味著其將繼寶馬之后成為第二家在中國改變合資企業(yè)股權的外國汽車制造商。目前,大眾汽車在中國已經有了新的合資工廠,西雅特也于去年也進入了中國市場。

“當前,針對在華調整合資公司股比的情況,公司正在做深入研究。如果能在合資公司中占比更多,對我們來說就更好了。”迪斯表示。據悉,大眾將在今年底或者明年初確定提高在中國合資企業(yè)股比的方案是否能夠行得通。

如果費迪南德·保時捷還在世的話,肯定難以置信,在狼堡已經扎根八十多年的大眾集團,中國市場竟然將成為主宰其未來的關鍵鑰匙。雖然前景未知,但中國市場呈現(xiàn)強大的生命力不可想象。

毫無疑問,如今的大眾集團正處于轉型的關鍵時間節(jié)點上,但在是否能成為打造全球交通出行未來的主宰者之路上,一切充滿著未知與變數。

-END-

<上一頁  1  2  
聲明: 本文由入駐維科號的作者撰寫,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場。如有侵權或其他問題,請聯(lián)系舉報。

發(fā)表評論

0條評論,0人參與

請輸入評論內容...

請輸入評論/評論長度6~500個字

您提交的評論過于頻繁,請輸入驗證碼繼續(xù)

暫無評論

暫無評論

    文章糾錯
    x
    *文字標題:
    *糾錯內容:
    聯(lián)系郵箱:
    *驗 證 碼:

    粵公網安備 4403050200275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