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雷達搶灘戰(zhàn):自主廠商別具“慧眼”?
汽車智能化從有“眼睛”開始。
人類大腦中80%的知識和記憶都由眼睛獲取,甚至有人直言:沒有眼睛就沒有人類文明。但對誕生百年的汽車而言,雷達就是它們的眼睛。
2020年,汽車產業(yè)雖受疫情影響,但汽車雷達的融資頗為熱鬧,據億歐汽車統(tǒng)計,今年國內外已有8家企業(yè)獲得融資,多數為早期創(chuàng)新企業(yè)。當全球車市備受震蕩與沖擊時,一些新的種子正在生根發(fā)芽。
當下,中國汽車雷達市場正進入野蠻生長期。在未來的中國汽車市場中,競爭也將日趨激烈。
新的宿主
1935年,世界第一部實戰(zhàn)型雷達“本土鏈”面世。
隨后,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的爆發(fā),加速了雷達由地面、船舶向飛機的遷移。1941年,蘇聯最早在飛機上裝備預警雷達;1944年,馬可尼公司成功設計生產出地氈式雷達干擾系統(tǒng),后者大批量裝備英國皇家空軍轟炸機隊。
完成由船舶向飛機的遷移后,汽車成了雷達下一個“宿主”。
為減少交通事故率,20世紀七十年代,德國科技部確立汽車雷達應用研發(fā)項目。1974年,德國收音機與電視機公司德律風根研制出第一款車載35GHz距離預警雷達(DWR),率先開啟雷達車載應用的嘗試。35GHz技術的開發(fā)研究,實現了汽車雷達在轎車前護柵內的集成。
八十年代末,豐田等日本車企率先在高端車型引入雷達,歐美車企緊隨其后。
1992年,美國超過4000輛汽車安裝了EATON-VORAD公司量產的防撞預警系統(tǒng)(CWS),在累計9億公里的行駛里程中,每公里事故量下降了50%。1995年,休斯微波公司推出24GHz汽車側邊探測警告系統(tǒng),以幫助駕駛員評估變換車道的可能性。
早期,汽車雷達仍然是豪華車的專屬。
梅賽德斯奔馳曾推出過限距控制系統(tǒng)(DISTRONIC),但應用數量寥寥,由S級向其他級擴展的速度也很緩慢。奔馳后續(xù)推出的增強型限距控制系統(tǒng)(DISTRONIC PLUS)應用情況有所改觀,其包含制動輔助系統(tǒng)與預防性安全制動系統(tǒng)兩大功能,具備L1級駕駛輔助功能的雛形。
時至今日,汽車已成了雷達的重要“宿主”,在提升安全性等層面發(fā)揮著重要作用。但汽車從代步工具到智能移動空間的屬性轉變,現有雷達技術已無法滿足其發(fā)展。
新的宿主
為使汽車擁有更明亮的“眼睛”,雷達行業(yè)開始有新的探索。
超聲波雷達、毫米波雷達與激光雷達逐漸形成當前汽車雷達的“三駕馬車”,推動著汽車駕駛輔助功能的發(fā)展。
超聲波雷達又名倒車雷達,是汽車倒車時的安全輔助裝置,能通過蜂鳴器、音響或顯示器提醒駕駛員車后障礙物情況,掃除駕駛員倒車時的視野死角,保障汽車倒車安全。
毫米波雷達是ADAS高級駕駛輔助功能的核心,目前主要分為24GHz與77GHz兩種。24GHz雷達檢測范圍為中短距離,用作實現BSD、LCA等功能,而77GHz長程雷達用作實現ACC、AEB等功能。
激光雷達是完全自動駕駛的基石。激光雷達利用激光脈沖達成厘米級探測精度,以極高的速率收集距離數據并產生“點云”,是自動駕駛汽車雷達的未來方向。
“三駕馬車”在原理、功能、應用等維度各有千秋,以不同比例共同構成“汽車之眼”,背靠巨大的市場空間。
全球車企對自動駕駛的追逐,共同開辟汽車雷達廣闊市場藍海。據Report and Data數據,2018年全球汽車雷達市場規(guī)模約為31.0億美元,預計2026年將達到193.1億美元。
自動駕駛有三大關鍵系統(tǒng):感知層、決策層與執(zhí)行層。
通過三大系統(tǒng)的協同運作,自動駕駛得以實現。其中,感知層是車輛感知環(huán)境的關鍵,是實現自動駕駛的基礎,其由汽車雷達和攝像頭共同組成。自動駕駛級別越高,感知層對于硬件的要求越高,汽車雷達裝配量“水漲船高”。
舉例來說,業(yè)界對L2級自動駕駛雷達配置的主流觀點是:8個超聲波雷達搭配5個毫米波雷達(1個長距離+4個短距離)。超聲波雷達價格相對低廉,8個超聲波雷達對應數百元成本;毫米波雷達單價在千元級別,5個毫米波雷達對應數千元成本。
一輛汽車若搭配L2級別自動駕駛功能,僅雷達硬件成本可達數千元,遑論搭載昂貴激光雷達的高級別自動駕駛車輛。
請輸入評論內容...
請輸入評論/評論長度6~500個字
圖片新聞
最新活動更多
推薦專題
-
9 賽力斯駛入港交所
-
10 瘋狂智駕,踩下“剎車”
- 1 2025上海車展看什么?看這一篇就夠了!
- 2 關稅大戰(zhàn),汽車芯片會漲價嗎
- 3 工信部召開智能網聯汽車產品準入及軟件在線升級管理工作推進會提的內容,將如何影響智駕行業(yè)發(fā)展?
- 4 地平線智駕方案軟硬結合,大眾、保時捷的合作紛至沓來
- 5 高呼的“全民智駕”真的做到“全民”了嗎?
- 6 一季度汽車產量省份排名大洗牌!誰在異軍突起?
- 7 奇瑞的混動技術:厚積薄發(fā),從發(fā)動機到混動系統(tǒng)
- 8 中國汽車發(fā)展頂層設計思路 - 萬鋼主席2025百人會核心內容總結
- 9 東風+華為,還是華為借東風?華為ADS3.0技術詳解
- 10 工信部對浮躁的智駕說“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