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田混合動力系統(tǒng)THS(1)
豐田混合動力系統(tǒng):前置前驅,發(fā)動機、電機、發(fā)電機、e-CVT(耦合發(fā)動機、電機、發(fā)電機的齒輪機構)、PCU(功率電子控制單元)位于發(fā)動機艙,電池位于后排座椅底下。布置形式和本田i-MMD相同。
原理圖:
e-CVT剖視圖:
結構簡圖:關鍵是一個行星輪系,行星輪系有三元件(齒圈、行星輪(行星架)、太陽輪),齒圈上連1級齒輪副(看主、被動齒輪的大小比例,是個增速傳動),太陽輪連發(fā)電機,行星架連發(fā)動機。1級齒輪副再連主減速齒輪副、差速器、半軸輸出動力。電機又通過2級減速輸出。
與2005年國產的第二代prius的THSⅡ相比,減少了鏈輪鏈條結構。這是一個明智的選擇,鏈條要求耐久性好、精度高、噪聲小。2006年作者委托杭州某研究所制造的鏈條,不能通過耐久性試驗。2013年作者與清華大學機械系摩擦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的老師討論也得出結論:此處應用鏈條產業(yè)化要求較高、耐久性要求高。果不其然,最新的THS取消了鏈條。
豐田THS和本田i-MMD相比,相似度非常高,電機都是通過2級減速輸出,只不過本田用了離合器接合發(fā)動機,電機、發(fā)電機同軸,而豐田用的是行星輪系。兩者的詳細比較,作者會在所有相關主機廠方案介紹完以后對比分析。
各齒輪副位置關系:
電機參數(shù)變化:電機向高速發(fā)展。銅損、鐵損、高次諧波損失共減少20%,且重量減少21%。
定子:
轉子:
PCU和輔助電源安裝位置:
PCU爆炸圖:包含控制電路、功率模塊、濾波電容、電感、電流傳感器、DC/DC等。
IGBT冷卻:功率模塊的關鍵是IGBT冷卻。8片水冷冷卻片將7片IGBT卡片夾緊雙面冷卻。
DC/DC:
后續(xù)計劃:本田、豐田、日產、通用、奔馳、寶馬、奧迪、大眾、捷豹、特斯拉、比亞迪、上汽、廣汽、北汽等混合動力、純電動驅動系統(tǒng)分析、比較,每日一推。歡迎關注公眾號“汽車先進技術”。
請輸入評論內容...
請輸入評論/評論長度6~500個字
圖片新聞
最新活動更多
推薦專題
-
9 賽力斯駛入港交所
-
10 瘋狂智駕,踩下“剎車”
- 1 2025上海車展看什么?看這一篇就夠了!
- 2 關稅大戰(zhàn),汽車芯片會漲價嗎
- 3 工信部召開智能網聯(lián)汽車產品準入及軟件在線升級管理工作推進會提的內容,將如何影響智駕行業(yè)發(fā)展?
- 4 地平線智駕方案軟硬結合,大眾、保時捷的合作紛至沓來
- 5 高呼的“全民智駕”真的做到“全民”了嗎?
- 6 一季度汽車產量省份排名大洗牌!誰在異軍突起?
- 7 奇瑞的混動技術:厚積薄發(fā),從發(fā)動機到混動系統(tǒng)
- 8 中國汽車發(fā)展頂層設計思路 - 萬鋼主席2025百人會核心內容總結
- 9 東風+華為,還是華為借東風?華為ADS3.0技術詳解
- 10 工信部對浮躁的智駕說“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