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大眾為何加速向“南”開?
斯柯達品牌掉鏈子 產品結構是硬傷
南大眾之衰,為什么從去年下半年才開始體現?
市場大環(huán)境走弱不應該成為理由,因為,同樣的低迷環(huán)境下,南大眾的表現明顯弱于北大眾:北大眾2019年全年銷量增長0.5%,而南大眾卻下降3.1%,兩者雖然都跑贏了大市,但卻是截然不同的兩種狀態(tài)——一個朝氣蓬勃,一個疲態(tài)畢露。
為什么會這樣?
眾所周知,一汽-大眾在2018年之前是沒有SUV產品的,到2018年,探歌、探岳兩款SUV相繼上市,而2019年是它們的第一個完整銷售年,探歌銷售了126859輛,探岳是179428輛,兩款車總共給一汽-大眾貢獻了超過30萬輛的銷量。
另外,一汽-大眾旗下的新品牌捷達也在去年下半年推出,憑借VS5和VA3兩款車型,去年共賣出了43,000輛(四個月),數量雖小,但正好是一汽-大眾與上汽大眾去年全年的銷量差距。
從上述這些數據可以看出,一汽-大眾正在不斷補足自己的短板:SUV與更低端消費群體的布局。
而上汽大眾卻在啃老本。
2019年是上汽大眾的產品小年,主推新車是Polo Plus、途昂X、途鎧和朗逸純電,都是換代改款車型或新能源汽車,上汽大眾原有的品牌形象和產品結構并未改變。
一汽大眾旗下有奧迪、大眾、捷達三大品牌,產品實現高、中、低端全覆蓋。而上汽大眾目前有大眾、斯柯達兩大品牌,其中,大眾主攻主流消費市場,斯柯達定位比大眾品牌稍低一籌,但實際仍然相當接近,并沒有像一汽大眾的大眾和捷達那樣有著完全不同的市場定位。
過去一年,國內汽車市場馬太效應愈發(fā)明顯,主流消費市場中只有高檔車和SUV保持增長,這直接造成了品牌不夠強勢也沒有增加主力SUV產品的斯柯達銷量大跌了17.3%,由此拖累上汽大眾整體銷量表現不及預期,這讓上汽大眾如何不受傷?
請輸入評論內容...
請輸入評論/評論長度6~500個字
圖片新聞
最新活動更多
推薦專題
-
9 賽力斯駛入港交所
-
10 瘋狂智駕,踩下“剎車”
- 1 2025上海車展看什么?看這一篇就夠了!
- 2 關稅大戰(zhàn),汽車芯片會漲價嗎
- 3 工信部召開智能網聯汽車產品準入及軟件在線升級管理工作推進會提的內容,將如何影響智駕行業(yè)發(fā)展?
- 4 地平線智駕方案軟硬結合,大眾、保時捷的合作紛至沓來
- 5 高呼的“全民智駕”真的做到“全民”了嗎?
- 6 一季度汽車產量省份排名大洗牌!誰在異軍突起?
- 7 奇瑞的混動技術:厚積薄發(fā),從發(fā)動機到混動系統(tǒng)
- 8 中國汽車發(fā)展頂層設計思路 - 萬鋼主席2025百人會核心內容總結
- 9 東風+華為,還是華為借東風?華為ADS3.0技術詳解
- 10 工信部對浮躁的智駕說“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