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片短缺是場陰謀論?!
導|語
2022/01/26
2021年,缺芯是條遮羞布;2022年,缺芯就是一塊試金石。
記者丨衛(wèi)金橋
責編丨崔力文
編輯丨朱錦斌
去年,缺芯的段子特別多。
據(jù)說,夏天最熱的時候,博世中國總裁陳玉東有段時間下班之后不敢回家,神通廣大的好事者打聽到他家地址之后,直接上門堵人要“芯”——這條段子的可信度有90%。
據(jù)說,風聞比亞迪芯片充足,徐留平、竺延風、魏建軍這些友商大領(lǐng)導排著隊去深圳約王傳福飯局。還別說,真沒有讓他們空手而歸,都有多少不等的伴手禮,最多是誰我不知道,但是最少的聽說是王總的安徽老鄉(xiāng)尹同躍,伴手禮不到1,000片芯片——是奇瑞還不太缺芯?還是他們關(guān)系不咋滴?——這條可信度80%吧!
神龍公司總經(jīng)理陳彬為了雪鐵龍凡爾賽順利投產(chǎn),他前往上海,在芯片黑市里用了500多倍的溢價,買回1,000顆凡爾賽急缺的芯片。
天災泛濫、事故頻發(fā),從瑞薩到英飛凌,接連中招。缺芯引發(fā)一連串事件,熱銷品牌供不應求,價格快速回升;2020年還在為庫存高企而焦頭爛額的老大們喜不自禁,借機清空之前工廠空地里和經(jīng)銷商庫存里的庫存;經(jīng)銷商更是喜上眉梢,成交價格從3月份開始一路上揚,在缺芯最嚴重的10月份,創(chuàng)下近五年來的成交價新高。
What?缺芯壞事變好事!?你品,你細細品!
新冠和缺芯比慘,樂觀與悲觀齊飛,時間跌跌撞撞直奔2022年。
新能源份額會不會擊穿20%?缺芯在2022年夏天會不會好轉(zhuǎn)?中國品牌市占率50%的目標會不會在今年就快馬加鞭實現(xiàn)?雖然陰影彌漫,但在焦慮與期待中,可細嗅那希望的芬芳。
1
多猜了2萬輛
去年年初,《汽車公社》大膽而樂觀地預測:2021年新能源銷量將超過250萬輛,最高有望達300萬輛!現(xiàn)實證明,膚淺了!2021年的每一個月,新能源市占率都比上個月平均多出1.3%,創(chuàng)下350萬輛的全年銷量新高。
沒猜到開頭,但是好歹蒙對了結(jié)尾。在去年的《2021∣格局與趨勢(上):唯有熱愛,可抵歲月悠長》中:“乘用車總量從去年的1,976萬輛增長到今年的2,150萬輛左右,總體市場保持6~7%左右的增幅,總量有望突破2,700萬輛。”
雖飽受芯片折磨,但是中國車市止跌回升,乘用車成為車市復蘇的最大推動力,年產(chǎn)銷分別完成2,140.8萬輛和2,148.2萬輛,分別同比增長7.1%和6.5%,銷量和《汽車公社》去年1月份時預測的2,150萬輛僅僅差了2萬輛。
但是商用車在連續(xù)透支之后,去年下半年一潰千里,產(chǎn)銷驟降6.6%,跌至479.3萬輛,全年汽車銷量僅微增3.8%到2,627.5萬輛。
中國車市的增長神話在2017年的冬天終結(jié),從2018年的夏天掉頭下行,2018年、2019年、2020年,汽車銷量分別下滑了2.8%、8.2%和1.9%,整整持續(xù)三年。
上一次中國車市乘用車銷量達到2,121萬輛,還是在2015年。那一年故事很多,是自主品牌長安、吉利和長城的爆發(fā)之年,也是合資公司劇烈分化之年。
那一年,豐田和本田汽車剛剛從持續(xù)四年的“釣魚島風波”中緩慢爬起來,兩款車成為它們從低谷崛起的拯救者,其中一款叫漢蘭達;東風日產(chǎn)那一年的銷量終于超越100萬輛,距離2012年首次提出“沖刺100萬輛”,已整整四年。
那些年,乘著日系車集體萎靡的空檔,北京現(xiàn)代和長安福特絕對是當紅炸子雞,和南北大眾一起,風光無二。那一年,“排放門”的影響逐漸消退,大眾汽車在中國突破400萬輛,基于中國良好的銷量貢獻,最終大眾集團在2016年以1,031萬輛的總成績超過豐田,首次坐上了世界汽車銷量排行榜榜首的寶座。
五年之后,有人還在這激烈的舞臺,但是這光已經(jīng)照射不到身上。數(shù)字可以輪回,曾經(jīng)那么熟悉的面孔,物是人非。
自主品牌2020年跌至谷底,市場從德系一股獨大,日系、韓系、美系百舸爭流,逐漸演變成德系、日系雙雄并舉,韓系、美系、法系一潰千里。
德系和日系尚能堅守陣地、韓系和法系舉步維艱,自主品牌絕對反擊,形成了2021年車市最獨到的風景線。特斯拉奪走美系品牌所有的流量,福特勉強反彈,通用滿身是傷。
2021年有兩件大事將改變未來車市的格局:首先,中國品牌乘用車共銷售954.3萬輛,占乘用車銷售總量比例達到2011年以來最高的44.4%;其次,2021年德系品牌批發(fā)銷量與日系幾乎持平,而完成零售銷量449萬輛,同比下跌8.9%,德系份額以22.3%的成績低于日系的22.6%,10年來日系車首次完成超越,成為橫亙在中國品牌前的唯一對手。
早在2020年2月份,《2020∣格局與趨勢(中):從新教運動到新儒學》中我們預判:“未來10年,近逼大眾,遠戰(zhàn)豐田,這是中國品牌成長的使命,這是中國汽車全球化的宿命。”
2021年開啟的電動化加速鍵,這個時間似乎無需等到2030年,最晚將在2025年完成這一偉大使命。
請輸入評論內(nèi)容...
請輸入評論/評論長度6~500個字
圖片新聞
技術(shù)文庫
最新活動更多
推薦專題
- 1 2025上海車展看什么?看這一篇就夠了!
- 2 關(guān)稅大戰(zhàn),汽車芯片會漲價嗎
- 3 工信部召開智能網(wǎng)聯(lián)汽車產(chǎn)品準入及軟件在線升級管理工作推進會提的內(nèi)容,將如何影響智駕行業(yè)發(fā)展?
- 4 地平線智駕方案軟硬結(jié)合,大眾、保時捷的合作紛至沓來
- 5 高呼的“全民智駕”真的做到“全民”了嗎?
- 6 一季度汽車產(chǎn)量省份排名大洗牌!誰在異軍突起?
- 7 奇瑞的混動技術(shù):厚積薄發(fā),從發(fā)動機到混動系統(tǒng)
- 8 東風+華為,還是華為借東風?華為ADS3.0技術(shù)詳解
- 9 工信部對浮躁的智駕說“不”
- 10 重要信號!奇瑞汽車IPO背后大佬現(xiàn)身海信集團